關鍵在一中 不在道歉

關鍵在一中

不在道歉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feb/23/today-o3.htm

◎ 謝國斌

國人不分黨派,下從平民老百姓,上到總統,

一致強烈要求菲律賓政府非道歉不可。

而馬總統更秉持法律人的風格,

在接見菲律賓的特使過程中,

從國際法觀點強烈譴責菲國政府違法的行為。

這事件讓人回想起亞運楊淑君事件

雖然相比擬有些突兀,

但這兩件事都凸顯了

馬政府處理國際爭端時無感、無力的模式。

在楊淑君事件,當時國內興起了一股反韓風,

而政府則先是要求國人「吞下去」,

但眼看人民憤怒的情緒日益高漲

於是轉而來個嚴正譴責,

並表示要訴諸國際運動法庭爭取公道。

而在台嫌遣中事件,

政府起先一度

以「受害人與共犯都是中國人」為由,

企圖息事寧人;

但當國人情緒沸騰後,

則看到政府高層親上火線,

以無實質意義的國際仲裁或國際法令的詮釋,

要求菲國道歉,

試圖展現出「與民同在」的強硬立場來化解危機。

菲律賓若能道歉固然很好,

因為這樣一來的確可以化解國人的怨氣,

也可以為政府的外交失利解套。

不過,整個事件看來,

除了顯示政府面對外交危機時的無感與無力外,

更凸顯馬政府所持的「一個中國」與「外交休兵」路線,

已經面臨嚴峻的考驗。

因為此事件的開端即是「一個中國」原則下,

菲律賓政府所做的考量。

在陳雲林即將訪台之際,

不曉得馬政府是刻意將此爭端的矛頭

導向菲律賓,

來轉移綠營反中的情緒?

還是政府真的不知道此爭端真正的源頭,

是來自於中國的外交兩面手法?

若是後者,即便不必抵制陳雲林來台,

但政府至少有必要將台灣人民不滿的情緒

在會談中表達出來。

(作者為興國管理學院副教授)

台灣持續對菲遺送嫌犯至中國表不滿

台灣持續

對菲遺送嫌犯至中國

表不滿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1/02/110207_taiwan_philippines.shtml

林楠森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台灣政府持續對菲律賓將14名台籍詐騙集團嫌犯

遺送中國表達不滿,

並表示不排除召回駐菲律賓代表等抗議措施。

中華民國國旗

雖然台灣對菲律賓不滿,但與其並無外交關係

台灣同菲律賓無正式外交關係,

有媒體引外交官員指出,

台灣除可能召回駐馬尼拉代表外,

還可能考慮停止提供菲律賓官員獎學金

到台灣學習中文。

另外台灣也有不少來自菲律賓的家庭佣工,

台外交部說已同勞委會與經濟部等舉行跨部會協調,

檢視台菲雙方的合作關係。

菲律賓政府方面據信將在周一(2月7日)

就此一事件發佈正式聲明。

兩岸與外交

雖然台外交部說菲律賓是在中國強烈要求下,

將涉案者以中菲2001年簽定的引渡條約

全部遺送到中國大陸,

但全力發展兩岸關係的台灣政府

未對北京提出抗議。

台灣政府說將同"大陸聯繫協調"把嫌犯遺送回台,

負責治安的台灣內政部則表示,

基於司法主權這些台籍詐騙集團嫌犯應遺送回台灣受審。

台總統馬英九提出的兩岸與外交模式

是兩岸避談主權爭議與外交休兵,

並稱此一政策受到國際讚揚,

但菲國遺送台籍嫌犯至中國一事,

也標誌出北京不見得配合此一政策的矛盾性。

在野的民進黨呼籲馬英九重新檢討其政策,

並擔心其政策

已造成國際上認為

北京是台灣事務管理者的印象,

進一步弱化台灣在國際上作為主權國家的地位

兩岸詐騙

這起菲律賓國家調查局與中國公安部共同破獲的案件,

在菲律賓被捕的涉案者包括10名中國人與14名台灣人,

其詐騙對象為中國百姓,

詐騙金額達一億四千萬人民幣。

這種兩岸共組的詐騙集團過去將基地設在中國大陸各地,其主要的詐騙對象為台灣百姓,

但隨著台灣百姓提高警覺與中國逐漸富裕,

其近年來轉而將詐騙對象瞄準中國百姓。

其詐騙手法

包括早期詐稱民眾中獎必須匯入稅款以取得獎金,

以及後期偽裝成電信公司或司法單位,

詐稱民眾帳戶遭凍結或身份被冒用,

並誘騙民眾將銀行賬戶內的金額移轉到詐騙集團的賬戶。

而在台灣政府通過兩岸合作機制等嚴打下,

這些犯罪團伙近年來也逐漸將其詐騙基地

轉向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南亞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