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場的輸家

 

不在場的輸家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22/today-o5.htm

◎ 賴怡忠

歐胡會結束,

從聯合記者會到共同聲明,

都指出美國對台政策已出現微妙變化。

與外界對歐胡聲明不把台灣做為重點的期待相反,

共同聲明的首要議題就是台灣,

且其與二○○九年

被外界嚴厲抨擊的聲明之用語幾近相同。

親藍學者期待美國日後會以軍售台灣來補償,

如同二○一○年一月

以軍售彌補二○○九年共同聲明的傷害。

但此舉已使對台軍售成為美中關係的俘虜,

不是依據台灣的防衛需要

─這個被台灣關係法根據的判準所決定。

即使美方在數月後真批准F-16C/D,

這批飛機可能也無法處理J-20的威脅。

更重要是此例一開,

日後對台軍售都會被當成傷害台灣的補償措施。

對台軍售從台灣的主動需要

被降級為台美關係的被動補償,

台灣裡子面子雙輸。

此次美方所有安排可看出

歐巴馬政府擔憂胡錦濤跛鴨,

希望以對其加持而制壓軍方鷹派勢力,

但也導致胡錦濤在台灣議題頻頻得手。

如與蓋茲訪中削減對台軍售說連繫起來,

美國對台政策似正出現微妙變化,

二○○九年一月簡淑賢(Shirley Kan)

曾以台美出現戰略分歧為由

認應檢討包括軍售在內的對台政策,

似乎噩夢成真。

造成今日台灣的戰略邊緣化,

正是來自馬政府兩年半的傾中作為

 

(作者為台灣智庫執行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