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盤上的中國

2016-03-28 06:00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73154

 

平路/作家

 

自由共和國》

棋盤上的中國

============

 

棋盤擺出來,棋子落下,

比的是冷靜與耐力,這是弈局的本質。

 

最近AlphaGo與李世石的對弈。

 

前者之所以獲勝,正在於AlphaGo沒有情緒波動,

每一步都計算對手的反應與結果。

 

國際政治亦如棋局,對弈中國的這盤棋上,

目前為止,蔡英文下的定石,精準地守住底線。

 

從去年CSIS的談話,到選前選後幾次受訪,

她「不會做出破壞兩岸現狀的危險動作」的語言,

在棋盤上設下穩妥的基調。

 

據說,習近平本人也真的會下圍棋。

 

習下棋還喜歡引蘇東坡的〈晁錯論〉,

常引那段:「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

而其實有不測之憂。

 

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

其中與棋理相符的是,防範不可救的變局,

需要制敵機先,小心下一手引發不測之患。

 

同樣那篇〈晁錯論〉裡:

「惟能前知其當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圖,是以得至於成功。」

 

那句「徐為之圖」最值得台灣在與中國的對弈中借鏡。

 

凡事不急躁不慌張,長考後謹慎落子,

始終有反覆「打劫」的耐性(想想甘比亞的外交變局),

便足以與北京在棋盤上周旋。

 

重要的是冷靜,隨時估算自己在棋盤上的實力。

在過去,台灣人民聽多了基於意圖的語言模式,

包括「讓利」的「讓」及「惠台」的「惠」,

一味彰顯北京取予之間的主觀意願;

至於祖國「心」同胞「情」、兩岸一家「親」的說詞,

肇始於國民黨與共產黨間的種種淵源,

更是浮泛、家庭倫理劇的、綁向大一統的語境。

 

再次政黨輪替後,杜絕的是權貴家族的密室政治,

一面應該冷靜而客觀,

把對弈中國看成一盤奠基於實力、而目前贏面各半的棋局。

 

近年,西方學界漸漸在修正他們對中國的概念:

過去,許多學者看中國像個神秘而腐舊的黑盒子。

 

目前迷霧漸漸釐清,

譬如文安立(Arne Westad)一本相關的著作

躁動的帝國:1750以來的中國與世界

(Restless Empire: China and the World Since 1750 )

就揚棄刻板印象,

重塑的是重商、務實與外部世界互動而變化的中國。

 

簡單說,文安立書裡的中國,

包括原本認為幽深的清朝宮廷,服膺的仍是實力原則!

 

換句話說,看似不可解的神秘王朝,

核心命題與任何政權並無二致。

 

至於目前中南海運籌帷幄的習近平,

服膺的更是現實主義。

 

習近平出身紅二代,在權力場中錘鍊多年,

他是位擅於謀算的操盤手。

 

目前,北京中南海正密切觀察小英的動態。

 

只要民意支持度高,國人願意做小英後盾,

現實主義的原則下,北京不會與新政府破局。

 

至於五二○之前涉台部門最近的大動作,

包括「地動山搖」種種警告,

目的不外是想在就職演說中賺來北京想聽的話。

 

此刻的動作像是無本生意,多賺到一點是一點。

 

未來卻是一盤比冷靜、比實力、比耐性的棋局!

 

過去台灣習慣低估自己,尤其國民黨教育的遺害,

國人常忽略我們島上美麗的山與海,

也小看這島國在全球輿圖上的重要性。

 

事實上台灣有許多強項,包括我們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

也包括我們所信守的人權與民主…。

 

用圍棋術語來說,這些強項讓台灣處處是「眼」,

本不怕別人叫吃提子。

 

加上主政者的冷靜與耐力,

每一步若加上細密的政策估算,這局棋我們贏面不小。

======================================

 

 

=====================================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ukraine !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Crimea !

=============================================

 

 

 

=============================================

兩岸政策引起人民反彈?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Iron Curtain

or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Iron Curtain

============================================

[ 台灣獨立運動目的是->台灣國共爭奪中國主權戰爭脫身 ]

[ 台澎一國金馬一國  中國內戰不必拖台灣下水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

<< 台灣不會因為中華民國流亡政府的存在變成中華民國 >>

[  國民黨殘餘者虛構的政府 >>>

寄生台灣自稱中華民國流亡中國人台北政權 ]

 

======================================

祖國夢 一場噩夢

2016-03-20 06:00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70443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自由廣場》

 

《李筱峰專欄》

 

祖國夢 一場噩夢

==============

 日前一位日本媒體人吉川直矢先生來訪問我,

訪談中問到:

近十年來你們台灣和中國來往頻繁,

為何自認為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不願意接受統一的人,

反而越來越多?」

 

我打了一個情侶的比喻:

「因無知而結合,因了解而分手。」

 

這個比喻也許不很周延,不過「台灣認同」的比例越來越高,

「中國認同」比例一直下降,這已很明顯。

 

連「統派」的聯合報最近都公布了類似的民調,

不接受「一個中國」的民調比例高達八十一%。

 

其實這種「因了解而分手」的歷史教訓,在七十年前就出現了。

 

戰後初期台灣民心向背的轉變,就是類似的歷史型模。

 

戰後中國接管台灣之初,

台灣人以全中國各省未有的熱情迎接心目中的「祖國」,

然而真正迎接到的,是「接收」變成「劫收」,

「官兵」變成「盜賊」的局面,

民心潰決,終而釀成二二八大屠殺。

 

社會精英的祖國夢,更是一場噩夢,

例如:台灣金融先驅陳炘,

熱心籌組「歡迎國民政府籌備委員會」,

在各地搭建歡迎牌樓,教唱「國歌」,

他萬萬沒想到一年四個月後會喪命於祖國槍下!

 

花蓮的張七郎醫師也在市區搭建歡迎牌樓,

書寫對聯「歡喜江山歸依舊,迎來旗幟慶重新」,

哪知道一年四個月後,他不但沒有「慶重新」,

反而父子三人命喪黃泉!

 

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林茂生

以為「從此南冠欣脫卻,殘年儘可付閒鷗」,

哪知他所迎接的「祖國」,

不但讓他當不了「閒鷗」,卻成為槍下冤魂!

 

林獻堂在日本統治下高吟「祖國我欲乘風歸」,

但是「祖國」來臨之後,他終卻流亡東京,

留下「異國江山堪小住,故園花草有誰憐?」的喟嘆,

抑鬱而終。

 

當年歡迎祖國的台灣人,

就像平日「好龍」的「葉公」一樣,

等到真正的龍來了之後都嚇破了膽!

 

為何如此?

誠如林獻堂的秘書葉榮鐘所言:

「祖國只是觀念的產物,而無經驗的實感」,

當真正體驗所謂「祖國」的統治之後,

才後悔「這個祖國怎麼和我們心裡所想的不一樣」

(林茂生語)。

 

台灣民主化之後,台海雙邊開放來往接觸,

也開始領教真正中國人的德性而有了「經驗的實感」。

 

原來「十億人口九億騙,還有一億在訓練」的順口溜,

比起國民黨教我們的「炎黃子孫」的神話要貼切多了。

 

動不動就在公共場所吐痰、吆喝、插隊、吵架、打人的「中華兒女」,

讓台灣人開了眼界!

 

至於維權律師、出版商、記者、編輯、

練法輪功、起草憲法草案的知識份子,

都會隨時失蹤或「被自殺」,

這種政治只剩不到一成的「海有逐臭之夫」

才想跟他們「統一」。

 

台灣人不是數典忘祖,

而是在「民主自由」與「中華民族主義」之間,

有所優先選擇。

 

二二八事件前,台灣人來不及選擇;

現在,我們還來得及選擇。

=============================================

  台灣人是南島民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