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出狀元 不唯讀書高

 

行行出狀元

不唯讀書高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nov/6/today-o2.htm

◎ 楊青芬

在即將邁入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關鍵時刻,

教育部長吳清基日前卻公開表示:

不考基測時代來臨後,

孩子不讀書怎麼辦?

顯然,

吳部長的教育觀念

還停留在用考試逼學生學習的階段,

無視十二年國教的目的與精神。

推行十二年國教,起因於社會各界長久以來,

意識到現行考試制度加諸於青少年學子的龐大升學壓力,

以及獨尊智育成績的制度扭曲。

就前者而言,

十二年國教無非就是要擺脫明星學校的迷思,

讓學生均有機會上在地的優質高中職,

讓學生與家長不再為升學這件事情經常感到焦慮。

而就後者而言,

目前升學考試內容,

以平日智育教學課程為主,

摒除了學校教育在其他各項均衡發展功能上的考量,

甚至沒有給予學生其他才能激發的出處;

即使有他方才藝的表現,

也多被擠壓在平日繁重課程與考試的書本下。

父母親對於子女的期許,

多來自社會的觀感,

認為進入好高中、好大學才是最好的學習路程,

對於進入社區高中、高職就讀是在資質上略遜一籌的選擇,

此種觀念也漸抑制了學生因為興趣而選擇適合的學校,

僅能依照智育成績上的表現走上既定的安排。

十二年國教除了要改變現行單以智育成績定奪一切的制度之外,

更要改變社會對於好學生的界定。

但,十二年國教應該改變的不僅是破除升學考試這樣的制度,

更重要的在於讓整體社會摒除對於會考試的人才是王道這樣的迷思,

甚至是除去「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樣的老梗;

不是讓孩子不喜歡唸書,而是讓孩子唸喜歡唸的書,

甚至發展讀書之外的興趣培養,

鼓勵孩子朝向多方發展,

不再否認每個孩子成長過程的獨特性。

(作者為台灣智庫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