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聯合國發言人:核查本可證明伊拉克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http://tchina.kyodonews.jp/news/2013/03/48850.html

2013年03月21日

專訪聯合國發言人:

核查本可證明伊拉克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專訪前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發言人植木安弘

專訪前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發言人植木安弘

前聯合國駐伊拉克武器核查小組發言人植木安弘接受共同社採訪,認為原本可以通過核查證明伊拉克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共同社)

  【共同社紐約3月21日電】

20日是伊拉克戰爭爆發十周年。

作為對伊拉克是否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展開調查的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發言人,

植木安弘(59歲)一直駐在巴格達直至開戰前夕。

近日,植木在接受共同社採訪時表示,如果不開戰而是繼續核查,

便能證明伊拉克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有可能阻止新武器的研發。

  問:伊拉克侯賽因政府如何對待核查?

答:最開始,我們甚至無法向伊拉克科學家詢問情況,但伊方可能是覺得從美國方面的言行來看,發動武力攻擊的可能性很大吧。

(因此伊方)也轉而擺出了合作的姿態,同意銷毀毒氣武器和彈道導彈,而且沒有妨礙核查。

  問:儘管如此,美國布什政府還是發動了軍事進攻。

答:核查小組擁有基於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議的強大權限。

我們認為,如果能再調查半年,就可以大致得出不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結論。

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研發或許本可以通過核查被封印。

但是,當時美國開戰的決心已定。

  問:您認為伊拉克戰爭與日本有什麼關係?

答:我認為,通過核查阻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

這與日本的外交政策是一致的。

但是如果美國決心開戰,日本大概也無法阻止吧。

  問:您怎麼看待戰後伊拉克的混亂局勢?

答:我對美國戰後統治的準備不充分感到驚訝。

姑且不談對伊拉克領導層的處置,

美國甚至解散了伊拉克的軍隊,這是一個大錯誤。

軍人失業後會反抗美國。

這些又與宗教對立牽扯在一起。

  問:這場戰爭對其他國家有哪些影響?

答:看到侯賽因政府倒臺後,

利比亞卡紮菲政權認為“如果繼續研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會很危險”而放棄了研發,但最終(因歐美攻擊和內戰)倒臺了。

也許朝鮮是看到了伊拉克和利比亞的例子,

覺得擁有核武器才是國家安全的基礎吧。

伊拉克戰爭的影響至今仍然存在。

————————–

植木安弘:1954年出生。1982年起在聯合國任職。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作為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發言人駐伊拉克。現為聯合國發言人。(完)

伊戰回眸:倆伊拉克「騙子」忽悠了世界

http://www.bbc.co.uk/ukchina/trad/uk_life/2013/03/130318_life_iraq_intelligence.shtml

更新時間 2013年 3月 18日, 星期一 –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4:39

伊戰回眸:

倆伊拉克「騙子」忽悠了世界

伊拉克戰爭

十年前,兩個「騙子」編造的故事和謊言引發了持續六年多的伊拉克戰爭。

十年前英美聯合對伊拉克宣戰,

最主要的依據之一是薩達姆·侯賽因政權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

對世界構成嚴重威脅,需要打擊、銷毀。

十年後,BBC《廣角鏡》(Panorama)欄目在伊戰週年之際播出一部紀錄片,

《忽悠了全世界的間諜》(The Spies Who Fooled The World),

詳細揭示了兩名伊拉克人編造的WMD情報如何一路上行抵達西方最高決策層,

最後成為英國和美國決定攻打伊拉克的主要根據。

同時,紀錄片也提到兩條事後證明完全準確的情報在開戰前和開戰後

都一直被忽略的情況,而這兩條情報都顯示

伊拉克當時根本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這部紀錄片顯示,

美英的情報部門在決策時選擇依賴幾條準確性頗為可疑的信息,

而摒棄內容與其相左的信息。

換而言之,當年入侵伊拉克,依據的是「杜撰虛構」、「一廂情願」和「謊言」。

始於2003年3月20日的伊拉克戰爭持續了六年多,

10萬多伊拉克人喪生;英方死亡人數179名,

戰爭開支逾90億英鎊。

雖然英國2009年正式停止了軍事行動,但伊戰仍是個拖著拽著難以甩脫的尾巴。

一廂情願

伊戰爆發前半年,時任英國首相的布萊爾警告英國公眾,

伊拉克的薩達姆·侯賽因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當天,2002年9月24日,英國政府公布了相關的文件,文件內容引起極大爭議。

布萊爾在報告前言中向讀者保證,

薩達姆·侯賽因政權「毫無疑問」在繼續生產WMD。

但實際上伊拉克WMD的真偽即使在當時也有人提出質疑。

聯合情報委員會(Joint Intelligence Committee)評估

這些由英國軍情6處(MI6)和其他機構提供的情報時寫下明確的評語:

「零散且有破綻」,「有限」。

BBC的紀錄片顯示,對這些評語隻字不提,

使得政府向公眾提供的信息看上去具備了其實並不存在的確定性。

負責英國政府在戰後就伊拉克WMD情報

展開首次調查的巴特勒勛爵(Lord Butler)說,

布萊爾和情報部門沒有撒謊,但「誤導了自己」。

「弧圈球」

據《廣角鏡》揭露,引發伊拉克戰爭的兩個騙子之一

是自稱從伊拉克叛逃西方的拉菲德·賈納比(Rafid Ahmed Alwan al-Janabi)。

正是他杜撰了薩達姆·侯賽因正在製造WMD的故事。

賈納比1999年抵達德國的伊拉克難民營,聲稱自己是化學工程師,

引起德國情報部門(BND)的注意。

他後來被吸收為西方的間諜,美國中情局(CIA)代號「弧圈球」。

這個「弧圈球」聲稱親眼見到過卡車上

裝載伊拉克當局為躲避國際社會檢查而設立的移動生化武器試驗室。

德國情報機構對此有懷疑,並如實通報了美、英同行;

英國軍情六處(MI6)對「弧圈球」的話也有疑問,並通報了美國中情局。

MI6告訴CIA,「弧圈球」的有些表面現象是典型的杜撰者的行為,

但英國方面「傾向於相信(弧圈球的)情報中相當大一部分是真實的」。

英、美都決定信賴這個「弧圈球」。他本人後來承認編造了假情報,撒了謊。

還有一名前伊拉克情報人員在約旦告訴美國情報機構,

設立移動生化武器試驗室是他的主意,

並聲稱為此親自訂購了七輛雷諾(Renault)卡車。

但他杜撰的故事不久就被識破。

「沒用」的信息

BBC的紀錄片還顯示,

當時有兩則來自伊拉克政權高層的信息實際上是正確的,

但被情報部門棄而不用。

CIA和MI6在伊戰爆發前都曾得到過情報,說明薩達姆·侯賽因沒有WMD。

CIA的情報來源是當時的伊拉克外長薩布裏(Naji Sabri),

MI6的情報來源是當年的伊拉克情報首腦哈布什·蒂克利提

(Tahir Jalil Habbush Al-Tikriti)。

英國軍情六處認為哈布什在撒謊,因為他想拖延英美入侵。

《廣角鏡》欄目於2013年3月18日晚格林尼治時間23:35播出

《忽悠了全世界的間諜》。

相關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