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兩黨,立法院打假球,假衝突,模糊焦點

2017年 7月 16日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0623943

 

鄭仲嵐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台灣

Image caption

台灣國會再度爆發激烈衝突,

視頻透過網絡傳到全世界。

 

立法院打架:台灣「家醜」中隱藏的民主危機

=================================

台灣國會因為議案審核問題再度爆發激烈衝突,

打架視頻也透過網絡廣為流傳。

 

但這其中也隱藏著台灣民主深化的危機。

 

7月14日,台灣的國會因為內政”前瞻計劃”法案的審核與通過,

再度爆發激烈衝突。

 

不只在國家法律最高殿堂丟椅子、砸水球,

甚至也有國會議員遭到毆打,雖然沒有演變成流血衝突,

但台灣國會的形像全都被錄了下來。

這些激烈地打鬥場面也被廣傳,成為國際媒體報導的對象。

 

除了英國各大媒體外,美國CNN也罕見地創下超過100萬的點閲。

甚至連遠在非洲的尼日利亞與東南亞的泰國等當地電視台都做了報導。

 

“家醜外揚”

許多台灣網友看見自己國家的國會出現激烈衝突,紛紛表示”丟臉”,

甚至認為”家醜外揚、人民選他們不是來打架的”,

讓外國人看見台灣民主的糗態。

 

然而也有網友自我解嘲表示,跟東歐有些國家國會丟煙幕彈,

甚至衝進去直接摔角相比,台灣這幾年的國會衝突已經”相對溫和”。

 

台灣的國會過往在戒嚴時期,由於一黨專政的緣故,

並沒有發生太過激烈的動作。

 

直到1987年解嚴後,

1988年即出現了當時民進黨不滿總預算案的審核,

讓當時的立委跳上主席台,隨即發生激烈扭打,也成為台灣史上首例。

 

爾後的90年代,台灣國會的”打架潮”一度廣為世界所知,

再進入2000年代政黨輪替後,這樣的情景雖然有趨緩,

但每當國會再發生衝突時,

過往打架的”黑歷史”還是會重新喚起老一輩台灣人的記憶。

 

集權式完全執政

對於台灣國會再度發生激烈衝突,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梁文韜則感慨

民進黨正在重蹈國民黨以前的覆轍“。

 

梁文韜分析國會打架的遠因,

是因為現在執政的民進黨不只總統,國會也是拿下過半席位下,

讓民進黨可以強勢通過法案,

也讓國會少數的國民黨用此方式來激烈對抗。

 

然而梁文韜也說,

過去2008年馬英九執政時,也是國民黨國會過半,

民進黨也是用這樣的方式來激烈抵制議事。

 

綜觀這起衝突,

也是肇因於民進黨推行的”前瞻計劃”法案受到國內質疑,

而在民進黨仍然要透過國會半數強勢表決情形下造成的結果。

 

梁文韜給這樣的現象起了個名,叫做”集權式完全執政”。

梁文韜認為,

當初國民黨就是在2012年馬英九連任後,

開始放開手去用國會優勢來強行表決各項議案。

 

然而梁文韜也分析,就是這樣的行為讓台灣很多民眾感到不滿,

“這種由上而下的集權式完全執政,最後也讓國民黨丟了政權”。

 

就他所觀察,

現在的民進黨開始在重蹈以前國民黨覆轍,

認為有了國會多數一切可以為所欲為,但其實他關注的地方是,

所謂擴大內需的”前瞻計劃

是否有更多公民可以”由下而上”來參與討論的機會?

台灣

Image caption

梁文韜:”民主不是四年一次的投票就算了。”

 

民主缺乏深化

梁文韜感嘆,

台灣解嚴三十年來,民主的進程正在碰到轉型階段,

尤其公民的意識已經漸漸起來,他們有權利知道自己的納稅金,

政府會用在什麼方向。

 

像現在的”前瞻建設”就是缺乏更多溝通,

讓公民參與討論的機會也變少,縱使通過,

只會徒然增加更多公民的不信任。

梁文韜擔心的是,

過去國民黨與現在民進黨這樣的作為,

會失去讓台灣民主深化的契機。

 

“民主不是四年一次的投票就算了”,

他認為選舉只是現代公民素養的其中之一。

 

除了選舉,罷免、創製、複決等權利培養都需要加深。

 

台灣過往在教科書上,有”公民與道德”科目,

然而在2006年後的教材中,

才添加了許多如”公民不服從”等其他意識培養,

也因此現在年輕一輩的公民科學習中,

才會有所謂”監督政府”的意識。

 

而台灣的選舉風氣,從以前至今都還是要以”錢”為主,

在選舉時沒有金主贊助、或是龐大資金來造勢的話,

通常都不太會選上。

 

梁文韜認為老一輩這樣的選舉風氣必須改善。

他補充:

香港雖然也有其議會的問題,但至少他們在選舉時,

金額與支出都會受到限制。

 

如果超出預算,或是有不正當地收受補助,廉政公署立刻就來查,

我很不希望看到未來台灣還是有用錢堆出來的政治人物,

那是不真實的“。

 

這次的國會打架事件,

視頻意外流出到各大國際媒體網站,

也讓台灣當局自豪的民主經驗再次受到打擊,

也許依舊證明一句老話,自由還是要建立在完全的自律上,

不能用破壞他人的自由來解決問題。

===============================================

===============================================

[ 2017所謂擴大內需”前瞻計劃>> 前瞻花錢計畫, 兩黨沾計畫  ]

所謂擴大內需的”前瞻計劃“>>馬式錢沾花錢計畫 !

 

2017,7月14日,

台灣的國會因為內政”前瞻計劃”法案的審核與通過,

再度爆發激烈衝突。

 

 [ 相關 ]

立法院打假球,製造衝突,模糊焦點,台灣民主假象[ BBC ]

============================================

[     「君主」綁架民主,   民主化已卅年?      ] 

 

台灣民主不管誰在那裡拉扯推擠、誰在那裡砸椅潑水,

這場國會混戰幕後的藏鏡人其實就是蔡英文林全

他們才是發號施令的「君主」,

賣力演出的立委只是他們的「民主」的道具

 

一項花錢無數的建設到底能為台灣帶來什麼效益,

一個雜七雜八的拼盤計畫到底有什麼前瞻願景可言,

則根本不是執政黨立委關心的問題,

他們要扮演的只是「護航」的角色。

 

 [ 相關 ]   「君主」綁架民主,民主化卅年? [  ]

================================================

[解嚴30年?,層疊的黑金戒嚴 – 台灣的中國人,華獨: 滑頭的獨

 

蔣經國親自解開第一層戒嚴枷鎖,把人民的權利還給人民

 

第一層的戒嚴,是對人民的戒嚴,不論族群身分;

第二層的戒嚴,是對台灣正常國家的戒嚴,不論華獨,台獨

 

第一層的戒嚴, 蔣經國親自解開枷鎖,

雖然還有轉型正義的後續, 畢竟把人民的權利還給人民

 

第二層的戒嚴,蔣經國並沒有解嚴,

而且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也都已無力解嚴,

台灣人民只能寄望本土政權,

或者不得不訴諸「人民的力量」。

 

完全執政的民進黨,必須體認自己的角色與機遇,

如果得過且過「維持台灣主權戒嚴現狀」,

一旦內外局勢逆轉,台灣不無可能倒退回兩層戒嚴並存的狀態,

而屆時的戒嚴令假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頒布,

台灣與2350萬人恐怕就永無解嚴之日了。

 

  [ 相關 ]    2017解嚴30週年,台灣主權尚待解嚴[ ]

=============================================

[ 馬式錢沾花錢計畫: 前瞻特別預算 >留下不可控制的財政黑洞 ]

 

我同意用擴大建設去刺激經濟,

但不要因此留下不可控制的財政黑洞

 

  [ 相關 ]   前瞻: 馬式錢沾,風險不只8千8百億 [ 陳志銘,方德琳  ]

===============================================

 

==================================================

馬式前瞻,風險不只8千8百億

2017/7/3

https://www.twreporter.org/a/foresight-infrastructure-plan-public-finance

文方德琳  攝影余志偉

不只是8千8百億——前瞻配合款對地方財政的風險_(攝影/余志偉)_1

不只是8千8百億

——前瞻配合款對地方財政的風險

==========================

8千8百億的前瞻特別預算

其實只是中央編列未來8年需要的部分經費,

但地方各縣市政府需要支出的「配合款」並未列在其中。

 

根據行政院核定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概算地方政府配合款至少超過3千5百億。

 

過去,地方財政紀律不良多為人詬病,

甚至發生苗栗發不出薪水的問題,已經債台高築的地方財政,

究竟要如何消化龐大的前瞻配合款?

 

就法定而言,雖然特別預算可不受《公共債務法》

關於年度舉債額度與總債務限定,

行政院長林全接受《報導者》專訪時,

強調此次8千8百億前瞻特別預算仍將遵守總債務管制。

 

中央先「自我約束」,避免債留子孫的質疑。

但是,前瞻建設不僅僅是中央的8千8百億特別預算而已,

還需要各地方政府也要相對拿錢出來的「地方配合款」才能完成。

 

而相較於中央,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更令人憂心。

目前,前瞻計畫裡需要的地方配合款高達3千5百億以上

(尚未計入城鄉建設部分),而3千5百億也僅僅只有建設費用,

不包含地方政府須自行負擔的土地取得費用,

以及未來軌道營運可能發生的虧損債務。

 

此次地方配合款以桃園市最多,總計高達1千2百億,

其次是台中市810億,以及高雄780億。

 

而這三個直轄市的年度預算都是赤字,

也就是在沒有前瞻配合款之前,每年財政就入不敷出。

 

當賺的錢不夠花,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舉債。

 

只是,過去10年,地方政府幾乎年年舉債,所剩的舉債空間也有限,

這次地方配合款幾乎都高過剩餘的舉債空間(見下表),

不禁讓人質疑,地方政府真有能力消化這麼龐大的建設?

 

財政預算都赤字,前瞻配合款又高過剩餘舉債額度,錢從哪裡來?

各地方政府前瞻配合款剩餘舉債空間106年度預算
桃園市1225880-160
台中市810400-217
高雄市780570-108
新北市450460-164
台南市325580-57
新竹市180-4.5

資料來源:

1.前瞻配合款來自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核定本內容概算

2.剩餘舉債空間以各級政府公共債務統計表(2017-4)計算

 

現任台北市財政局長陳志銘曾任經建會(現為國發會)組長,

主要負責評估行政院交辦的「十億元以上公共建設計畫」,

針對其財務可行性及建設效益進行審議。

審查過許多交通建設案的陳志銘強調,舉債建設並沒有不好,

只要建設完畢,後續可以透過稅收或租金效益收回來,

這個概念就是投資。但問題是,投資下去若沒有辦法產生效益,

就會成為長期的債務惡夢。

 

目前地方政府在有限的舉債空間下,

還能拿出配合款的方式不外就是排擠既有公務預算,

或者是估算建設完成後的「自償性財源」。

由於自償性財源舉債不計入各地方政府的債限額度內,

所以自償性財源也成為地方政府規劃前瞻建設配合款的一大重點。

面對質疑的聲浪,高雄市財政局長簡振澄說明,

配合款780億元中,450億將是捷運沿線土地開發的自償性財源,

然後再賣地、開發,不足部分才舉債。

實際上,450億的自償財源還是得先貸款,

只不過暫時不計入受債限規定的債務裡。

自償性債務通常會等到財源確定無法實現後,

就會轉成一般債務,陳志銘認為,這將成為地方財政的未爆彈。

陳志銘以過去台灣交通建設的經驗提出預警,

「過去,自償性財源都是高估。」他說,

台北捷運、高鐵都是如此,

「高鐵營運至今,也只有新竹站做起來。」

台北市財政局長陳志銘。

(攝影/吳逸驊)

陳志銘認為,建設是好事,舉債也不是不行,

但是地方政府有責任把將來還款計畫說清楚,

多少比例來自自償性財源,如何估算?

需將資訊攤開供檢驗。

尤其前瞻建設是跨首長任期的長期計畫,

一旦啟動投資又很難喊停,會留多少債給下一代子孫?

將來可能由中央負擔的風險有多高?都需事先規劃。

以下是陳志銘的專訪紀要:

Q:

為什麼你特別注意前瞻計畫的地方財政問題?

A:

我們在爭取國家建設計劃的時候,都有地方配合款。

目前大家只看到8千8百億,那只是中央要去舉債的特別預算。

事實上,整個前瞻投資金額不只8千8百億,

還有公務預算、基金預算要拿出來的錢,但這兩項比例不高,

另一個比例最高的就是地方配合款。

這些加一加,整個前瞻計畫的投資超過上兆。

我舉一個例子,軌道建設裡有一項「鐵路立體化或通勤提速」,

它的經費表載明106年到113年(編按:即特別預算編列的8年期間)

特別預算是1千1百25億,地方預算604億。

這還不包括113年以後,中央公務預算還要支應365億,

地方預算還要再自籌380億。

所以不是只有8年要用錢而已,8年過後還有,

而配合款只是工程建設經費而已,

如果再加上地方還要自籌的土地取得費用,

整個前瞻計畫要地方自籌的金額超過4千億絕非難事。

金額這麼龐大,所以我們就得來看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

Q:

各縣市財政的問題出在那裡?

A:

從民國95年到105年,除了台北市、桃園市,

各個地方政府的總債務都一直在增加,

也就是在沒有前瞻配合款情況下,

推動現行一般的政事就已經要舉債了。

前瞻配合款是額外,除非願意去排擠現有的政事,

比如說,為了做軌道建設,去排擠社福支出,但你想有可能嗎?

所以舉債又是不可避免了,

那只會讓現在地方政府每年累積的債務再快速增加。

所以,地方政府錢要從那裡來?大家都打一個大問號。

Q:

高雄市財政局長曾經對外說明,雖然必須自籌780億,

但將近6成,約450億會來自捷運沿線的土地開發等自償性財源,

不足的才去舉債?

A:

不特別講高雄市,我我在經建會時候,看過很多這種計畫,

自償性計畫很多都是高估的,常常預估會有400億,

但真正能實現的只有200億,這是問題所在,是未來地方財政的未爆彈。

其實交通建設靠本業(運量)不會賺錢,通常要靠周邊附屬事業,

如廣告、場站開發。

但有哪一條建設,你看到他做起來了?

你看桃園機場捷運,現在那個場站開發了?

高鐵營運到現在,聽說也只有新竹站做起來。

等到自償性財源消失之後,最後還是會轉為地方政府的一般債務。

 

Q:

台北市捷運已經營運20多年了,自償性債務已經轉一般債務嗎?

A:

還沒有,年限還沒到,通常會有30年到40年時間讓你慢慢收。

台北市捷運現在還有334億的自償性債務,若分攤30年,每年還10億。

但以台北市每天運量200萬,一年還是賺不到10億。

Q:

很多人擔心地方的軌道建設將來會成為蚊子軌道,

政府花了不該花的錢,是不是乾脆不要做?

A:

我覺得前瞻一開始的建設階段,地方政府可能還可以因應,

畢竟中央會出特別預算幫忙,地方舉債、賣地勉強找得出錢。

可怕的是營運之後,你要養它,那時候,

中央不再支援龐大的營運成本時,誰要負責?

最簡單就是停駛關門了!

我沒有反對舉債建設,甚至這很正常。

政府也不是民間企業,也不該以賺錢為目的。

事實上,軌道建設是基礎建設,也不期待它賺錢,

只要少虧就阿彌陀佛。

但政府也不能說,我是服務人民,所以建設做了,

將來能不能回收不關我的事。

 

我比較是從財政觀點,不要讓建設最後成為財政黑洞。

每個計劃蹦出來一定都有貢獻,只是要事先想清楚會用多少錢補貼,

如果本來以為每年政府要編10億補貼就能打平,

結果後來發現卻要編20億才可以,那就是財政黑洞。

一旦發現有財政黑洞,會不會有其他替代方案。

是停駛還是加碼補貼?

至少政府要知道風險在那裡。

Q:

那我們現在應該做什麼,才能避免財政黑洞?

A:

地方政府配合款到底要如何規劃?

需要交代清楚。地方配合款分成兩大塊:

一個是自償部分,另一個是非自償(舉債或編預算)。

Q:

但目前前瞻建設有許多計畫並沒有通過可行性評估?

A:

如果沒做,自償性經費怎麼估算得出來?

我講一個簡單例子,你貸款買房子準備要出租,

買1千萬,自備款200萬,跟銀行貸款800萬,

將來要用租金回收,假設一個月貸款要還4萬元,

你預計這15坪套房要租4萬元,你一講出來,

我就知道不可能,是騙人的,15坪房子怎麼可能租到4萬元?

 

談自償性經費就是要把這些資訊公開,每條路線,票價預估多少,

運量有多少,土地開發要做多少?

通常自償會美化,這些計畫攤出來,有經驗的人進來看,

就會知道有沒有問題。

Q:

目前像新竹市已經反映,配合款有難度,希望中央可以負擔多一點。

最終,會不會中央要負擔的金額越來越高?

A:

我對中央的財政紀律還有信心,但地方就不一定。

以前大家叫「頭過身就過」,先讓計畫過了執行,

之後再來玩追加預算。

 

中央也很清楚,之前在經建會審議案子時,有一個默契,

假設經費700億,中央400,地方300,以後萬一經費要變成800億,

中央不管,追加是地方的責任。

 

Q:有人批評你,身為台北市財政局長,卻去批評其他縣市財政?

A:

我不是用台北市財政局長的身分說這些,

是因為我以前在經建會當組長,就是審議重大建設案,看了許多案子。

地方首長會說,你看,我向中央爭取到多少經費,

確實,那是他們的政績,但他們都少講了,自己也要拿出多少錢來?

我同時待過中央、地方,知道過去的狀況是:

「地方不能不要,中央不能不給」。

我同意用擴大建設去刺激經濟,

但不要因此留下不可控制的財政黑洞

===============================================

===============================================

[ 馬式錢沾花錢計畫: 前瞻特別預算 >留下不可控制的財政黑洞 ]

 

 

 

  [ 相關 ]   前瞻: 馬式錢沾,風險不只8千8百億 [ 陳志銘,方德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