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臺灣環島」輸出日本—日臺交流新里程碑

2017.12.04

https://www.nippon.com/hk/column/g00467/?pnum=1

野島剛

臺灣「環島」要輸出日本

——自行車的日臺交流新里程碑

=======================

兼具運動和觀光效果的「環島」,

在臺灣作為國民休閒活動已經扎根許久,

現在也開始正式要「輸出」到日本了。

環四國一周或琵琶湖一周等的自行車路線,

在日本國內各地也紛紛著手進行規劃,

日本與臺灣的關係透過自行車運動,開創出一條新的交流路徑。

「環島」指的是騎自行車環繞臺灣一圈,

而臺灣一圈大約有900公里到1000公里,

這樣的騎乘距離要花費一個禮拜到10天左右才能完成。

在臺灣,由世界第一自行車製造商大集團捷安特(GIANT)

和財團法人「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的主導下,

從10年前開始展開環島的宣傳活動,

也吸引了外國人的高度關注,

每年舉辦一次的環島活動「Formosa900」,

包含日本獨立隊伍,有6成的參加者是外國人。

實際上,我在今年10月有生以來第一次參加了環島活動,

為期9天8夜的行程,首先從臺中出發,

接著再依嘉義、高雄、屏東、臺東、花蓮、宜蘭等逆時鐘的順序前進,

包括住宿以及一路上的補給都有賴於

捷安特旅行社「GIANT Adventure」的協助,

才能夠順利完成這趟艱鉅的挑戰。

一天的騎乘距離大約100公里。

尤其是遇到逆風的時候,踩著腳踏板的雙腳幾乎因疲累而顫抖,

日復一日,就是不斷地往前騎,真的很辛苦。

可是,看到周遭有如此多的夥伴和隊伍也一起朝著目標努力,

自己更不能拖累大家的進度,因此,

一邊對自己喊話:「不要放棄」,一邊用力踩著自行車破風而行。

自行車運動蘊含著「一石三鳥」的莫大潛力

對日本的地方自治單位而言,

自行車運動(cycling)也是結合觀光、健康、環保等複合功能

的休閒活動之一。

如果能夠成功推動這項計畫,不只是市民本身受益,

也有助於促進外國人到當地觀光,可以說蘊含著一石二鳥,

甚至是一石三鳥的莫大潛力。

臺灣大概是從10年前就開始正式透過自行車環島的方式

來振興地方觀光,自行車路線的「環島1號線」

周邊許多的硬體設施趨於整備,一年有多達數萬人的利用人次,

儼然成為國民休閒娛樂之一。

到目前為止,環島活動的出發地幾乎以臺北市為主,

可是今年的「追風騎士團」會選擇臺中作為起/終點,

聽說是因為捷安特等許多自行車製造商的總公司都在臺中,

所以這次我參加的團隊的啟程儀式在臺中舉辦,

現任臺中市長林佳龍也特地趕到會場致詞。

 
「島波海道」及「琵琶湖一周」隨之跟進

臺灣透過自行車環島的方式

振興地方經濟繁榮的營運技巧(know-how),

其實2011年就計畫在日本推行。

 

地點是連結四國的愛媛縣・今治與本州廣島・尾道的「島波海道」,

總長70公里。

捷安特一直以來致力於推動環島活動,在其協助下,

日本的地方自治單位也積極說服中央政府,

在原本的高速公路旁增設自行車道,

以過往的交通行政的推行方式來看,實現了難以想像的創舉。

一路上,欣賞著座落在瀨戶內海上大大小小的島嶼,

以如此奢侈壯觀的景色為賣點,

被評選為世界10大自行車路線之一,

吸引了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

轉眼間躍升為日本屈指可數的人氣景點。

鑑於這樣的成果,

環抱琵琶湖的滋賀縣以及守山市等周邊市町村也隨之跟進。

琵琶湖一周的距離大約有200公里,

騎自行車的環湖活動「琵琶湖一周」簡稱為「BIWAICHI」,

遺憾的是長久以來真正利用的人並不多。

 

為了提高「BIWAICHI」的知名度,

這次導入臺灣的「環島」經驗,希望有效振興觀光。

從開始籌畫到現在已經過了2年,已慢慢地累積成果,

「BIWAICHI」在自行車愛好者之間成為耳熟能詳之地,

也獲得當地居民的支持與愛戴。

其實,我也親自騎著自行車沿「BIWAICHI」的路線繞湖一周,

湖光水色和翠綠山林相互襯托的絕美景色;容易騎乘的平坦路面,

加上作為京都的後花園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琵琶湖的溪魚料理及近江牛美食等,

是個坐擁多采多姿風貌的魅力景點。

提供:野島剛

 

琵琶湖距離大阪的關西機場或名古屋的中部國際機場也很近,

只要1小時以内即可抵達京都,

另外也可以前往受外國人歡迎的飛驒高山等地。

200公里的自行車路線,適合2天1夜或3天2夜的行程,

我認為這對於想要同時享受觀光和運動樂趣的外國人來說,

相當有魅力,有潛能發展為招攬外國觀光客的熱門景點。

 
由地方首長帶頭的自行車運動掀起熱潮

緊接著,四國的四縣(愛媛縣、香川縣、德島縣、高知縣)

也開始積極推動環島計畫,愛媛縣雖然有連結廣島的島波海道,

這次則是配合四面環海的四國來規劃整體路線,

環四國一周的距離大約1000公里,和臺灣相差無幾,

而且今年成立的「環四國」的自行車推廣計畫,

其名稱正是仿效臺灣的「環島」。

 

由愛媛縣扮演領頭羊的角色,

在縣廳內設立自行車新文化推進室,規劃適合的自行車路線。

 

捷安特及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重視的是,

地方自治單位的領導層是否能身體力行,自己也開始騎自行車,

由知事或市長帶頭領先,大張旗鼓,才具有說服力。

攝影:野島剛

 

日本的行政組織通常按照部門區分,屬垂直分割體系,

如果上位者缺乏領導能力,無法由上而下順利傳達執行指令的話,

就連設置道路指標都可能會出現困難。

關於此,愛媛縣的中村時廣知事、滋賀縣的三日月大造知事

以及守山市的宮本和宏市長等人,

所屬的地方自治單位對於從臺灣吸取「環島」經驗相當熱中,

本身也都是自行車愛好者。

 

熱愛馬拉松的中村知事或是東京大學自行車社團出身的宮本市長

都曾經到臺灣環島過。

通過了「行政首長自己也騎自行車」的這一關之後,

引領自治單位全體同心協力投入自行車路線的整備及推廣。

 

首長帶頭騎自行車的風潮在臺灣很常見。

臺灣「環島1號線」是在前總統馬英九的任內開通,

他本身也喜愛運動;現任臺北市長柯文哲更是花上一天的時間,

從臺灣的最北端的富貴角燈塔騎到最南端的的鵝鑾鼻燈塔,

一口氣騎完長達500公里路程,

完成了「一日雙塔」的艱鉅任務,受到臺灣社會的熱烈喝采。

 

來自社會各界的鼓勵,

能夠讓行政工作順利進行,也大為提升領導人的聲望。

這樣的良性循環之下,容易催生出自行車的旅行熱潮。

車道整備、路線標示及補給站設置,仍有待改善

然而,要在日本普及自行車的環島計畫,依然有許多阻礙要一一克服。

一是縱向行政組織的僵化,

讓自行車路線規劃及設施整備的進度停滯不前。

今年10月,臺灣的自行車隊來訪,實際繞了琵琶湖一圈,

日本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的會長,也是捷安特的前CEO羅祥安,

因為自行車道與人行道之間的縫隙而跌倒受傷,

右膝蓋甚至縫了十幾針。

 

這正如實反映出自行車專用道尚未完全整備的案例,

在日本,車道與人行道、自行車道的分界模糊不清,

分隔道路與人行道之間的水泥等的路側地帶的存在,

對騎自行車的人來說也是行車安全上的一大障礙。

此外,現階段的「環四國」路線主要還是和一般道路併用,

劃有自行車藍線(blue line;指引自行車騎乘方向的專用線)的路段

還是少數,途中能夠給予自行車車友支援的設施也是今後的課題。

有些部分也凸顯了四個縣在推動上的步調似乎不太一致。

攝影:野島剛

 

如果實際在臺灣環島過的話,

就知道在臺灣每隔數百公尺就會出現「環島1號線」的標示看板,

即使不參加旅行團,也能夠自助騎自行車環島。

可是在日本,包括琵琶湖和四國,在路線的引導上還有待改善。

 

也希望在環四國/環湖的途中,

每隔一段距離可以設置提供休息、販賣飲料或輕食,

以及備有自行車打氣筒等維修站的「補給所」。

在臺灣,發揮這樣功能的是24小時開放的「鐵馬驛站」

(臺灣又把自行車稱為「鐵馬」),

作為自行車車友的補給休息站。

沿著環島1號線,大約每20公里就設置了「鐵馬驛站」,

有些是附設在警察局裡面,有些則是利用已經停用的車站,

有時候是途中的便利商店兼備。

那裡有水、打氣筒和廁所,也有休息片刻的空間,

甚至有些地方還附設住宿。

對自行車車友來說,是非常便利的設施。

 
社會全體的認知與協助是自行車環島實現的關鍵要素

環島其實是一種套裝行程,

若沒有支援自行車車友的基礎設施和同理心的話,

是無法成功的。

 

不管是來自國內外的自行車車友,

他們的存在對於地方的經濟或心理層面上會帶來正面能量,

社會全體必須都有這樣的認知。

攝影:野島剛

 

例如,在日本很多開車的人對於騎乘在車道上的自行車會按喇叭等,

其實是相當不友善的,「車道的使用權不是汽車專屬」,

這樣的常識在日本社會還沒完全落實。

 

對於臺灣的環島方式是否能夠在日本扎根,

前面提到的羅祥安積極在日本推動環島理念,他說:

「在日本有許多很棒的自行車路線,如果日本的環境設施都整備好,

臺灣的自行車愛好者也能夠安心而且放鬆地在日本享受

騎自行車的樂趣,那麼臺灣人到日本觀光

就多了一個充滿魅力的選項。

基金會也好,捷安特也好,會給予全面協助。

在日本有很多自行車人口,可惜作為運動來享受的人不多,

而環島是認識自行車魅力的絕佳方式。」

臺灣的「環島」能否在日本成功,有賴於當地民眾團結一心,

研究何謂「環島」,是否願意投入以實現目標。

 

希望不久的未來,

在四季分明的日本各地出現許多自行車專用道,

騎著自行車的日本人和臺灣人能夠相互鼓勵,

說聲:「頑張れ!」「加油!」

讓日臺的自行車交流往前邁出一大步。

==========================================

==========================================

[   ]

 

 

============================================

福原愛在台灣順利生女 母女健康狀態良好

 

共同社, 文體娛樂 7 小時前 – 21:33

詳訊:

福原愛在台灣順利生女 母女健康狀態良好

==============================

  【共同社10月13日電】

倫敦及里約奧運會女子乒乓球獎牌得主、

日本選手福原愛(28歲)

13日上午在台灣南部高雄市的醫院頭胎生下一個女兒。

福原在博客中寫下心情稱:

“說實話現在還沒有當上媽媽的真實感受,

但平安地生下孩子終於鬆了一口氣。”

  嬰兒體重2995克,為自然分娩。

台灣媒體介紹,福原的丈夫、里約奧運的台灣選手江宏傑

稱她已在產房開始餵食母乳。

據悉母女健康狀態良好。

在台灣有為了產後恢復約1個月避免外出和洗髮的習俗,

但江宏傑說正在和福原“商量”是否遵循這一習俗。

  福原去年9月結婚。

里約奧運後離開賽場,關於今後的計劃尚未透露。

台灣媒體稱二人目前居住在高雄市。

  里約奧運男子團體銀牌獲得者吉村真晴

在推特上祝福稱“恭喜”。

(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