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封井?且慢!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6/today-o4.htm

◎ 柯海生

最近水利署要求雲林縣政府,把一千多口違法的農用水井封井,以防止高鐵雲林線土庫區段橋墩基座下陷,而引起的安全疑慮。

高鐵局和水利署都認為:

橋墩基座下陷,是這些違法的農用水井超抽地下水,引起地層下陷而招惹的禍;一旦封井,就可以杜絕後患。

其實高鐵經過之元長、土庫、虎尾、二崙各鄉鎮沿線,都有地層下陷的現象,且下陷的速率已有逐漸減緩的趨勢,而下陷量都相當接近,為何唯獨在土庫區段發現較大幅度的橋墩基座下陷?

相關單位理應先查明這原因後,再對症下藥。

要不然,等封了井,而橋墩基座下陷繼續惡化時,不但失信於民,亦使任何補救措施都會更加困難。

從土壤力學觀點分析,超抽地下水引起的地層下陷,因而招致的橋墩基座下陷,如果各區地層結構都很相近的話,各橋墩的下陷量,應近於一致。同時,橋墩基座與地層都不應有相對的位移現象。

為何土庫區段橋墩基座下陷會特別嚴重呢?

除非這段地層結構與其他區段有明顯的差異,例如:在基座下的摩擦樁群,縱向範圍內有比其他區段較厚的黏土層,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通車振動,使與摩擦樁群接觸的黏土層比較容易發生較大的空隙壓(Pore pressure),進而降低這段黏土層的摩擦係數,減少這群摩擦樁,對高鐵行駛時引發衝擊的支撐力,結果使整個橋墩基座和摩擦樁群一起下陷。如果土庫區段橋墩基座下陷就是這種原因所引起的話,封一千多口違法的農用水井而言,對防止土庫區段橋墩基座下陷,效果極微。

因此建議高鐵局和水利署先查明雲林線土庫區段橋墩基座下陷確實原因後,對症下藥,屆時再談封井不遲。要查明上述原因,只要高鐵局和水利署合作,應可在短時間內完成。未查明前,建議先降低這段高鐵行駛速度,以策安全。

如果分析結果,無法以封井解決橋墩基座下陷的話,此現象表示:這區段打下的摩擦樁長度不足,解決方法就變得更加複雜。

但是終有補救的方法,不過只有高鐵局才有充分的資料和能力研擬補救的方案。

(作者為亞洲開發銀行退休正工程師,曾任雲林水利會總工師)

麵粉賴進口 農民推廣自種小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r/7/today-life4.htm

立委鄭汝芬昨天收購芭樂3公噸捐給社福機構,呼籲大家吃芭樂救果農。(記者劉曉欣攝)

台中縣大雅鄉是台灣唯一大規模種植小麥地區。(檔案照,記者謝鳳秋攝)

〔記者謝鳳秋、洪素卿、蔡文正/綜合報導〕

全球氣候異常導致糧食產量波動,台灣麵粉全部仰賴進口,台中縣大雅鄉公所、農會認為,一旦國際糧食短缺,會造成供應吃緊,中部早年冬季旱作曾種植小麥,且本土產小麥生產旅程最短、最減碳,政府應推動糧食供給本土化。

糧食供給本土化 還可減碳

大雅鄉農會秘書黃清吉指出,日治時期,台中縣市開始在冬季種植小麥,公賣局時代以保證價格收購,民國八十一年中部栽培面積達一千四百公頃為最高,年產量四千三百多公噸,八十四年終止收購後,產量銳減,僅大雅鄉農民因與金門農試所契作,種植面積有七十公頃。

兩年前,麵粉價格上漲,大雅鄉農會小麥產銷班毫不藏私地傳授技術給中部有意種植的農民,目前彰化縣已有農民種植。

大雅鄉農會小麥產銷班長張文炎指出,小麥屬粗放旱作,種麥其實比種水稻簡單,種麥一公頃收成三千五百公斤,一公斤價格二十三.五元,僅播種、抽穗需要灑水灌溉,十一月中旬水稻收割後,直接撒種、施肥,用稻稈覆蓋即可,不必使用農藥。

反觀水稻,一公頃收成五至六千公斤,價格最好時,一公斤約二十三元,但需施肥兩次、除草、噴農藥,成本高且人工多。張文炎說,選擇其中一期稻作種植生長期較短的台 一號或糯米,二期稻作加冬季小麥旱作,一年可以三穫,增加收益。

農糧署認為 氣候不適種作

不過農糧署主秘許漢卿表示,種植農作應該要「適地適作」,小麥畢竟還是適合在溫帶到寒帶種植的作物,台灣雖然可以在冬天時種小麥,但是產量不多。

目前國人消費稻米以及小麥(麵粉)數量相當,稻米年消費量大約一百二十萬公噸,小麥進口量也在一百萬公噸以上。我國小麥產量最高時期也只生產幾萬公噸,小麥產量難以自給自足,但台灣種稻一年可有兩期收穫,且產量高、品質好,要農民不種稻米去種小麥,恐不合經濟效益。

立委籲民眾 吃芭樂救果農

此外,彰化縣今年的芭樂因生產過剩,價格狂跌,縣籍立委林滄敏採購四公噸芭樂及七公噸高麗菜、鄭汝芬採購三公噸芭樂,轉贈慈善單位及義賣,希望協助果農解決難題,兩人並呼籲國防部、教育部等單位採購芭樂供國軍及學生食用,發揮吃芭樂救果農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