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郭魚見證親中後果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14/today-o1-3.htm

◎ 李武忠

農委會副主委週一在答覆立委質詢養殖技術輸中,重創台灣漁業時,明顯有避重就輕之嫌。

首先,他承認農委會確實有幾位前主委到中國訪問,但都非漁業方面的背景。

問題是這些當過農業最高主管官員,所觸及到國內農業科技機密之等級及內容,明顯高過一般官員及民眾;這些前主委到中國去協助對方發展農漁業,所帶給國內農漁業的威脅與傷害更大,豈可以一句「非漁業背景」可以唬弄?

再者,對於品種、技術、人才輸中,副主委強調目前已有農業科技管理辦法。

問題是該法令根本沒有嚇阻作用!

台灣寶貴品種、技術、人才還是繼續跑到對岸,國內現有品種九成以上已經在中國生根,部份品種經當地改良後品質更甚台灣,不只價格優勢而已。

國人看不出政府有保住台灣農業核心技術的決心與行動(中國黑心、山寨產品一堆,簽智財權有用嗎?)難怪農民對政府、對ECFA沒信心。

最後對於台灣吳郭魚辛苦打下的國際市佔率,被中國所取代部分,副主委指出是市場擴大、不是我國出口減少。

事實上,中國的吳郭魚(中國稱羅非魚)養殖業,在台灣品種、生產技術、加工及國際行銷協助下,已經遠超過台灣。

二○○八年中國雖然遭遇罕見凍災,但吳郭魚產量仍然達一百二十萬噸,其中出口量二十二.四四萬噸,占到全球總量的七十%,出口額為七.三億美元,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吳郭魚生產及出口國。

二○○九年中國輸美冷凍吳郭魚數量為兩萬九千六百七十二公噸,居首位,超越台灣的一萬三千一百八十公噸;輸往美國冷凍吳郭魚片中國(十萬零六百九十一公噸)與印尼(八千七百五十八公噸)產量均較台灣(兩千三百三十三公噸)為高。

這難道不是警訊嗎?

中國吳郭魚、鰻魚、對蝦等外向型產業能快速成長,台商及業者扮演「領頭羊」角色,其中不乏知名企業人士、學者、前官員穿梭兩岸,並在兩邊的民間團體與政府決策中扮演雙重吃重的角色,且已重創國內相關產業的生存發展。

這麼多事實擺在眼前,官員真能睜眼說瞎話嗎?

(作者為大學兼任教授)

退休官員搶登陸…養殖技術輸中 立委批重創台灣漁業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13/today-p2.htm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

馬政府積極洽簽兩岸ECFA,衝擊台灣漁民生計?

民進黨立委翁金珠昨天指出,石化、鋼鐵、紡織在我方早收清單之列,預料未來石化業將更蓬勃發展,台灣沿近海洋將因相關產業擴廠,遭受更大污染,進而衝擊漁民生計。

石化早收擴廠 恐污染衝擊漁業

對此,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表示,台灣漁業何去何從,他心裡有數,但如果任何產業產生污染,農委會一定會表示立場,提出異議,保障漁民權益。

翁金珠立委蘇震清都質疑,政府放任農委會退休官員登陸,台灣漁業養殖技術移轉中國,導致原本台灣具有發展優勢的台灣鯛、鰻魚市場,如今被中國取代,傷害台灣漁業利益,

例如台灣鯛原本佔美國市場六十六%,在中國取得台灣品種技術後,

如今已吃下美國六十五%的市場,台灣只佔十三%,

翁、蘇兩人痛批一些退休高官往中國跑,卻未見農委會保護漁民。

對此,胡興華指出,農委會確實有幾位前主委到中國訪問,但都非漁業方面的背景。

對於立委翁金珠要求調查究竟有多少官員退休後到中國當顧問、技術指導,並提出清單,胡興華表示會再了解,但強調目前已有農業科技管理辦法,如果技術移出會被限制,但農委會願意重新檢討現行辦法是否還有漏洞。

不過,在答覆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時,胡興華澄清,台灣鯛、鰻魚等養殖技術並非太高,近年其他國家技術都在成長,至於中國在美國市佔比例增加,是因美國整體市場擴大,台灣產銷量並沒有改變,市佔率自然會降低。

為了避免漁業資源枯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天通過決議要求農委會禁止沿岸三海里內不得進行拖網作業,並禁止捕撈五十公斤以下的鮪魚,若有漁民販賣幼小魚苗,也應重罰。

胡興華表示,這個建議非常好,農委會將會進行研究。

經濟委員會昨天還初審通過「漁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增訂漁船若漁業證照遭撤銷、收回卻出港,要處罰新台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日連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