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聯華將在廈門投資高技術半導體企業

2014/10/10

http://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investtrade/11338-20141010.html

 (山下和成 台北報導)

 

台灣聯華將在廈門投資高技術半導體企業

===================================

 

台灣的大型半導體代工生産企業聯華電子(UMC)10月9日宣佈,

將出資13.5億美元,于2016年第4季度在福建省廈門市啟動半導體合資生産。

 

將攜手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和廈門市政府組建合資公司,

建立總投資額62億美元的新工廠。

將向合資公司提供生産技術,

以滿足中國大陸急劇擴大的智慧手機和汽車用半導體市場需求。

  將採用直徑300毫米的矽晶圓代工生産半導體。

月産能最多5萬枚。

計劃從2015年起分階段向合資公司出資,

到2016年持股30%。

 

聯華電子2013年的半導體代工生産佔全球的約9%份額,

位居第三。

  這是台灣半導體廠商首次在中國大陸採用300毫米晶圓進行生産。

最大半導體代工企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

和聯華電子均在中國大陸擁有直徑 200毫米晶圓的上一代半導體工廠。

 

對於出資300毫米的尖端工廠,

一直存在技術洩露給中國大陸企業的擔憂,

但在與韓國三星電子等的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

聯華電子敲定了該項投資。

 

華電子首席執行官(CEO)顏博文9日強調,

中國大陸的半導體需求居世界第一。

  此外,

聯華電子還將提供40奈米(奈米等於10億分之1米)

和55奈米的電路微細化技術。

 

台灣當局進行技術輸出限制,

因此無法提供最尖端的28奈米技術。

======================================================

聯電和艦案高院更一審昨開庭,

爆發罕見的被告當庭飆法官風波。

退庭抗議 曹:若要我出庭 就拘提我

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

認為最高法院將原二審無罪定讞的背信罪,

以該罪和商業會計法屬裁判上一罪的關係發回更審,

已違法違憲,他們已聲請釋憲,

兩人藉此表達出不滿後當場轉身退庭,

曹還以「詐賭」的強烈用語形容本案審理,

揚言釋憲案出爐前不會出庭,

「若要我出庭,就拘提我」。

 

 [ 相關 ] 和艦案更一審/曹興誠當庭發飆 法官:不是大聲就贏

===========================================================

知名科技企業家曹興誠,

入籍新加坡後,

仍一再發表批評台灣的言論。

 

日前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採訪,

嚴厲抨擊台灣法治,讓他「吃了不少苦頭」,

並稱許新加坡有多好。

喝「台灣奶水」長大的曹興誠,

晚年毫無回報台灣的心,不懂何謂「飲水思源」。

 

[ 相關 ] 曹興誠「背棄」台灣?

===========================================================

愚民又諉責的「恐韓牌」

2014-07-17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796754

 

〈社論〉

愚民又諉責的「恐韓牌」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韓國,

與南韓大統領朴槿惠舉行高峰會後,

政府的「韓國憂鬱」果然再度揚起。

 

連日來,從經濟部到馬總統,

紛紛把中韓即將在年底簽署FTA,

當作是洪水猛獸即將來襲,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如果持續在立法院卡關,

台灣經濟彷彿就要滅亡。

 

二十一世紀的台灣,

居然有人以為愚民政策仍可奏效,

看來問題的癥結出在:

我們實在是有個「笨政府」,還有個「壞總統」。

 

習近平拉攏南韓,

是一項已經進行了相當時間的地緣政治戰略部署。

 

北韓在今年二月間三度進行核試爆的脫韁之舉,

引發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對平壤的經濟制裁決議,

習近平政權在四月底一改過去一向在背後撐腰的角色,

通令落實對金正恩的加強制裁,

以教訓根本不把北京放在眼裡的小老弟。

 

不僅如此,

中國同時刻意越過北韓大打「南韓牌」,

直接給北韓排頭,間接則是意在日本與美國,

擺明是個手段靈活的精心設計。

 

有趣的是,性格鮮明的安倍,也不是省油的燈,

當然警覺到北京意圖在東北亞孤立東京的企圖,

於是隨之打起「北韓牌」。

 

趁著中朝關係出現裂縫之際,

前不久即派遣特使飯島勳前往平壤訪問,

直接與金正恩建立對話管道,

做為平衡與牽制。

 

安倍這招事實上是與小泉學的。

 

飯島勳這位知朝派,

早年累積相當豐厚的平壤經驗,

正是安倍的政治恩師、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秘書官。

 

因此,

看待東亞的政治變化,

要從「中國崛起」與「日本復興」兩股上升的氣旋中找出主軸,

才能計算出台灣的相對位置。

 

這個區域現象說明,

幾個國家領袖無不在進行大局觀的博弈;

同時,

習近平既然意在拉韓,

必然要釋出經濟誘因,

這是他承諾要爭取在年底搞定中韓FTA的動機背景。

 

但是回到微觀的角度,

本週正在南韓進行第十二回合中韓FTA談判,

實際狀況又是如何?

 

延續著上回合在中國談判的歧點,

首爾將農產品列為敏感項目,

以避免中國廉價農產品叩關衝擊本國農業;

北京則是將機械、汽車及石化等製造業訂定為敏感領域,

是該國現階段發展中的重點扶植對象。

 

那麼在「習朴會」之後又如何?

 

根據南韓官方的訊息顯示,

首爾不會在農產品上讓步,

也會要求中國儘早開放機械等製造業市場,

是標準的談判喊價姿態。

 

看到中韓領袖握手歸握手,

國家利益在上桌時必然要明算帳,

再回頭聽聽我們的國家元首又是怎麼說的?

 

最近在好幾個場合,

政府一再重複的若干論點是:

一,

在中國市場,韓國產品是台灣產品最大競爭者,

中韓FTA將對台灣經濟影響重大。

二,

台灣工業產品,

包括鋼鐵、工具機、汽車、面板、石化、紡織、玻璃等,

有二十四.七%、總產值約三八六億美元,

將受到韓國產品的嚴重威脅。

三,

所有台灣出口到中國的工業產品,

有二%到五.四%的項目,

總產值介於三十一億到八十四億美元,

可能直接遭到韓國產品所取代;

特別是台灣南部的石化業與高雄的鋼鐵業,

會受到韓國產品最大衝擊。

 

把以上各點,對照中韓的爭執,馬英九舉例的品項,

不都是中國對外高度保留的敏感項目嗎?

 

如果,

政府是假設中國今年底一定會對南韓施惠,

門戶大開,

基於「兩岸關係六十年最好」,

中國不是早該就這些商品項目對台灣點頭了?

 

既然如此,

政府為何牛頭不對馬嘴,

指責學運與反對黨阻擋服貿協議呢?

 

這涉及人員流動,並無關產品啊?

 

若因為服貿會影響貨貿,

那麼政府在去年六月趕著先簽署的為什麼不是貨貿?

 

如今,

在中國已經表示服貿與貨貿可以分別處理後,

政府的貨貿談判進度,

又為什麼到現在談不下來,

還在慢慢磨呢?

 

攤開真相,答案出現,

原來這個笨政府是徹底無能,

而帶領這個政府的,是個大打「恐韓牌」,

只想諉責「我們被在野黨少數暴力杯葛給箝制」的壞總統,

這才是台灣最該「心急如焚」(馬英九語)之處。

================================================

真相笨政府徹底無能,

帶領這個政府的,是個打「恐韓牌」,

只想諉責「我們被在野黨少數暴力杯葛給箝制」的壞總統

================================================

 正在海外訪問的台灣總統馬英九在中美洲召開記者會,

對中韓決定爭取在年底前完成 中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動向,

馬英九表示「我們真的是心急如焚」。

 

馬英九稱,

韓國一簽成(中韓自貿協定)的話,

一定會影響到我們在大陸市場的佔有率」,

顯示了自己的擔憂。

 

  台灣雖然在2010年和中國大陸簽訂了實質上的自貿協定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ECFA)》,

由於對中國大陸的警惕感升溫,服貿協定的具體化磋商大幅延遲。

 

[ 相關 ] 馬英九對中韓自貿協定表示心急如焚[日經NIKKE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