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年 四大惡夢

台灣青年 四大惡夢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sep/4/today-o1.htm

◎ 張國城

馬英九總統日前為開放中生來台

質疑把過剩的資源充分利用,

有什麼不對?

顯示馬總統根本不了解現在台灣年輕人的處境。

錄取卻唸不起:所謂「高等教育資源過剩」,

或許是指目前高中生大學錄取率接近百分之百。

甚至有些私立院校的科系,

僅一位或個位數學生報到,

因此讓人有「資源過剩」的認知。

然即使人人都有入學機會,唸不起,也無意義。

根據調查,今年上半年國人的實質經常性薪資為三萬四千四百多元,

不如民國八十八年的三萬四千六百多元,

已倒退回十一年前的水平。

而國內大專校院因「經濟因素」休學人數及比率,

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從九十五學年度的九五二一人(○.七二%)、

九十六學年度一○三六八人(○.七八%),

一路上升到九十七學年度一○六六○人(○.七九%)。

換言之,

越來越多家庭,供不起子女讀大學。

畢業後面臨失業:而在今年七月台灣長期失業人口中,

有二十六%具有大學以上學歷,達二萬七千人,

在全部人數中居第二,且高學歷所占比率有升高的趨勢。

有官員坦承,去年金融海嘯固然有影響,

近年國內大學畢業生人數成長太快,

碩、博士畢業人數更升逾六萬人,

也是重要原因。

薪資不理想:主計處最新數據也顯示,

具碩、博士學歷者的可支配所得近年來呈下滑走勢。

去年國內具研究所學歷者的可支配所得降至九十一.二萬元,

創下近八年最低。

而之所以會如此,

主要是因為剛踏出校園的碩、博士起薪下滑,

拉低整體平均水準。

且大學學歷者的可支配所得也創新低,

降至六十一.九萬元,

比民國八十二年開始有這項統計的六十六.二萬元還低。

就學貸款負擔重:

還有研究指出,

台灣私立大學生的就學貸款負債與年收入之比率,

世界最高(一二一.六%);

而其每月還款金額和月所得之比率,

亦為世界最高(十二.五%)。

由於我國超過七成(七十三%)學生被迫上私立大學,

不到三成(二十六.九%)學生得以就讀公立大學,

因此年輕一輩負擔的沉重可以想見。

總之,

政府不應沉迷於「就學機會眾多」

就是「資源過剩」的迷思。

 

高教資源配置確實有問題,

但絕非過剩,

且應以照顧本國青年為優先。

 

 

(作者為台灣智庫諮詢委員)

簽教育ECFA 各界憂心忡忡

簽教育ECFA 各界憂心忡忡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30/today-life2.htm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繼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後,

台灣正準備與中國簽訂教育ECFA

(教育合作協議Education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天在全國教育會議中表示,

相關內容已送到陸委會,

主要是兩岸教育的合作架構及協議,

簽訂時程將由海基會與陸委會兩會與對岸協調。

由海基會、陸委會與對岸協調

立法院民進黨團幹事長管碧玲要求,

教育版ECFA要比照經濟版ECFA送給國會審查,

應透明公開,

讓國人檢視是否有遵照三限六不規定,

最重要的是,

在教育ECFA中,

一定要列入台灣學生赴中國唸書的人數限量條款,

否則將無法防堵磁吸效應,

且有喪權辱國的可能。

綠營要求透明公開 送國會審查

私立技專校院協進會理事長陳振貴也憂心表示,

對岸只保證明年會有二千名中生來台,

之後卻不肯給保證,

強調「動態調整」,

明年中生就要來台

呼籲政府應儘快和對岸簽訂教育合作協議

才能夠使招生等各種問題有可以協商的平台。

陳振貴也擔心台生赴中國唸書的磁吸效應。

他表示,

教育部對外宣稱台生想去中國唸書的人不多,

台灣政府已採認中國學歷

中國的普通高校今年有一百廿三校積極招收學測達頂標的台生,

十多位學測頂尖生已到北大、上海復旦去唸書,

磁吸效應的確有可能發生。

學者羅致政表示,

中國以黨領校,

學校最大的是黨書記,

而非校長,

因此台灣簽訂教育ECFA要特別小心,

況且來台灣的中國學生,

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幾乎都是經過篩選而來,

因此台灣的學校在處理和因應來台中生時,

也要了解這個事實,

台灣政府開了小門迎中生,

未來勢必被迫要開更多的門,

例如會有人主張讓中生在寒暑假打工,

但即使在美國也不准外國學生打工,

台灣政府要堅守立場。

學者︰現在開小門 未來被迫讓步更多

據了解,

教育合作協議內容將包括兩岸教育官方交流、

互設機構組織或服務據點、互派人員、

協調教育交流程序簡化等各種事務。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任吳清山則表示,

除簽定教育ECFA,

也可規劃兩岸教育最高首長互訪機制。

教育部也在研擬增加短期交換生的人數,

把停留一年的中生人數上限一千人,

可能再增加到三千或五千人,

停留期間也擬由現行最長一年,

放寬到一年半以上;

而採認中國學歷雖不可追溯既往,

但教育部正研擬配套措施,

將會有簡便的檢覈辦法

管碧玲表示,

台灣開放中生大量來台,

不管是長期或短期,

都是把台灣高教的主權交在中國手裡,

讓中國教育官方或學校成為台灣高教的「老大」,

要讓多少人來,

要讓那家私校倒就倒,

要讓那家活就活

台灣千萬不要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