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什麼有夾縫中的陸生?

2016年8月24日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60824/nationalism-china-taiwan-students/zh-hant/

Afra Wang(王曌)家住北京,山西太原人。

畢業於加州大學歐文分校電影傳媒與歷史專業,

現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世界歷史。

AFRA WANG

台灣台北,一名抗議者腳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照片。

Associated Press

台灣台北,一名抗議者腳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照片。

留學青年談愛國主義(二):

夾縫中的陸生

====================

餘澤霖(Anderson Yu),江西九江人,

是一位在國立台灣大學學習政治學的研究生。

他畢業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

 

在網上他被人稱作「刀哥」,在台灣的媒體上,

時常以陸生身份發聲。

 

六年的經歷模糊化了餘澤霖的身份與認同感,

在網路上,他說自己是一個「兩岸認證邊緣人」。

 大學畢業謝師宴,余澤霖(右二)與大學同班同學在一起。

Courtesy of Anderson Yu.

大學畢業謝師宴,余澤霖(右二)

與大學同班同學在一起。

 蔡英文在1月16日的大選中贏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Ulet Ifansasti/Getty Images

蔡英文在1月16日的大選中贏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作為2010年「陸生三法」修法
通過以後第一批赴台讀書的大陸學生,
赴台讀書對他而言已經絕不僅僅是一個對教育的選擇。

 

他的學術研究可能也承載著對自己的經歷與困惑的反省和審視。

 

他曾經寫過一些文章,呼籲人們關注陸生
無法享有的台灣全民健康保險
(在健保中,陸生是被排除在全民健康保險外的學生群體,
而僑生與外籍生都可享有健保)。

 

陸生的健康與安全問題往往成為他們憂慮的來源,同時,
因健保開支巨大,
陸生的健保也時常成為台灣兩黨爭論的議題。

 

面對台灣對陸生的種種誤解、抗拒、不友好,
餘澤霖仍希望以陸生身份和台灣社會和解,
他一直致力於陸生權利的維護與促進兩岸的交流。

 

受訪人在台灣通過電話接受了採訪,內容經過了編輯和刪節。

紐約時報中文網:

你的Facebook主頁的個人簡介是「兩岸認證邊緣人」,

你為什麼這樣評價自己?

 

餘澤霖:

其實我是隨手打的。

但是這個「邊緣人」

也的確折射出了我的身份危機,尤其是這幾年來我越來越擔心了。

 

現在兩岸關係問題很多,大不如以前那麼友好。

 

兩邊現在都在煽動民族主義。

 

我們這些身在其中的學生就會有一些困惑:

有人會因為我是大陸學生而條件反射認為我會選中國。

但是,在台灣待久了,說對這片土地沒有情感是假的。

所以自己還是非常不希望看到兩岸發生對抗。

而且,在台六年,我覺得對台灣社會的觀察還不夠多,

這也是為什麼大學畢後我還選擇留在台灣,

也希望以後可以繼續留在這裡。

紐約時報中文網:

先談談最近,民進黨執政以後,

你作為一個陸生感受到了怎樣的政治氛圍的變化?

你有感到壓力嗎?

餘澤霖:

有,而且這個蠻明顯。但也不敢說是民進黨政府上台直接帶來的。

民進黨的重新執政是幾年來的社會演化的一個結果。

整個社會的風氣,從開始民眾支持國民黨到現在支持民進黨,

我是確實能感覺到的。這也是這個社會長期存在的問題。

民進黨上台後,對抗是變得激烈了一些。

舉個例子,去年大選年的選戰期間,

我不知道是不是國民黨想要轉移選戰焦點,

那個時候突然把陸生的健保問題引出來去審。

 

在台灣的政治中,

關於陸生的議題可以被拿來導風向,兩黨都會把這個拿出來炒作。

 

這也是為什麼陸生是最容易受傷的一個群體的原因。

 

陸生在這裡相當於一個紙牌人,大家都來攻擊。

 

早期是民進黨一直在攻擊陸生,之後是國民黨。

 

你說國民黨一直是在幫助陸生嗎?

 

其實也沒有。

 

兩黨為了爭搶民意,都把陸生視為靶子。

因為健保是台灣的一個非常敏感的議題,因為它關係到錢,

關係到社會福利。

 

現在歐美國家也普遍面臨這個情況:

那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國家要給外國人提供健康保險?

 

陸生在台灣的身份很奇怪。

因為台灣的學生分四種:

僑生、陸生、外籍生以及台灣本土學生。

你就會發現,陸生既不能被歸類為僑生,

也不能被歸類為外籍生。

陸生只能被拎出來單獨放在一個種類裡面。

 

而僑生是有健保的。

 

我想說一個關於去年十一月份,也就是選戰時期的健保爭議的例子。

有一次,我認識的一個陸生學長更新了一條狀態,

他說,我不需要台灣人的健保,也不需要台灣人來可憐我。

然後他的臉書帳號竟然就被檢舉和封號了。

因為很多台灣人不喜歡他的說話方式。

這非常誇張,也是消滅異見言論的一種方式

——你們自詡的言論自由也不過就是這樣。

但是我的確理解這種社會氛圍。

台灣對中國大陸有著越來越不信任,越來越恐懼的趨勢。

也許一個陸生沒有得罪任何台灣人,

但是因為你帶著這樣一個標籤進來,你就會變成那個「紙牌人」,

被打、被攻擊。

他們打的並不是你,打得是你背後那個強權。

於是有些台灣人會把這樣的恐懼轉移到你身上。

 

紐約時報中文網:

當你回顧一下過去六年,

在台灣做陸生對塑造你的政治觀點與兩岸的看法有多大的影響?

餘澤霖:

來了台灣之後,

我發現台灣與我作為一個陸生的想像還是很不一樣的。

我舉一個例子,這是我來台第二年發生的一個故事。

當時有一個陸生,曾經在英國讀過一個碩士,

後來又來台灣師大準備再讀一個碩士。

但是他讀了三個月之後就退學了。

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寫了為什麼要退學。

他坦言自己受不了在台灣人人都是「政治控」:

在搭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聽出來他的口音是大陸人,

就開始和他戰(辯論)統獨問題;

他去市場買菜,老闆娘聽出來他的口音是大陸人,

就開始和他戰統獨問題;然後他去上課,

老師聽出來他的口音是大陸人,就開始和他戰統獨問題。

他忍受了三個月終於受不了了,於是就退學了。

這個故事聽起來很像一個笑話,但是事實上在台灣,

這是會經常發生的一個情況:很多人會讓你對一個政治議題表態,

無論你是支持統一還是獨立。

而且你表態後,後果也是不明確的。

雖然並沒有上升到

「如果你不支持什麼什麼,我就會把你怎樣」的程度,

但是在日常交往中,這些問題別人都會問。

而也不知道你的答案會引發怎樣的後果。

幾年前有一個陸生,蔡博藝同學,

去競選台灣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

當時她就被人逼著去表態。

更有意思的是,我遇到的大陸網民也常常逼著我去表態,

甚至有時更加極端,所以有時我覺得自己生活在夾縫中。

國人長期接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教育,

「台獨」並不是一個必須要被理解的事物。

他們不需要知道台獨的成因,也不需要知道台獨到底有沒有市場,

他們只需要知道台獨是一個必須要消滅的東西。

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

 

紐約時報中文網:

你和台灣人有過一些正面衝突或者比較極端的對話嗎?

餘澤霖:

其實有。

像之前蔡博藝選舉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這件事的時候,我蠻支持她。

我幫她說過很多話。我們在不同的大學,她在淡江大學,

我當時在台灣文化大學。

她的競選對手甚至會到臉書主頁上來攻擊我,

罵我是一個收了錢幫她說話的人。

還有一個學長過來和我說,

你現在終於知道台灣在國際上是怎樣的地位了吧?

我們說什麼都被打壓,所以你們陸生在台灣被打壓也是活該。

這位學長還是在台灣的一個研究大陸的研究所學習的學生,

所以他相對了解大陸。

在那個情境下看到這個學長說出這樣的話,我覺得很震驚。

後來我把這樣的事情形容為「弱弱相殘」,

就好比今天狐狸被老虎搶了一隻羊,

但是狐狸又沒有辦法向老虎討回這隻羊,

於是惱羞成怒又殺了一隻羊。

 

這樣的情況,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以台灣學者的一些觀點來看,這種「反中」的意識,

其實是奠定了台灣的國族認同和國族想像。

蔡英文上台的時間太短了,才兩個多月。

她的上台並不是從零變為一的過程。

而這個從零變為一的過程其實是延續了很長時間的。

 

並不是因為蔡英文上台事情才變糟的,

而是兩岸關係已經變糟很久了,

蔡英文上台只是多補了一刀而已。

紐約時報中文網:

蔡英文聲明不認同「九二共識」後,你的身邊有什麼聲音?

餘澤霖:

我身邊很多人說,蔡英文不認同「九二共識」會很麻煩。

有個台灣朋友和我說了這樣一番話,他說,你現在看看窗外,

遊客還不是照樣來?

該做的事情還不是照樣要做?

台灣不會因為這個發生巨大的變化。

但我覺得這個變化可能一時半會是看不出來的,

但是這在台灣並不是一個特別特別嚴重的事情,

對一般的台灣人影響沒有很大。

台灣還有很多內部問題要處理。

比如說最近在審核國民黨的黨產,剛剛通過「黨產條例」。

蔡英文剛剛上任,說不好聽的,就是要去給很多事情擦屁股。

而「九二共識」這樣糾葛了多年都沒有搞清楚的事情,

她可能並沒有放在首位。但是大陸又急著讓她去表態。

我自己是積極的,我覺得兩岸還是會找出一條路。

民進黨上台之前,有個朋友邀我寫了一篇稿子,

我當時就寫了自己對民進黨政府的期待。

我說,我希望把陸生群體當做一個試驗場,

兩岸是否能夠繼續去對話的一個重要的試驗場。

因為兩岸都是大體量的社會,如果正面交鋒,那你也看到了,

兩岸的網民都會劍拔弩張吵個不停。

但是難道我們要因為他們這樣吵,就完全不交往了嗎?也不會。

我認為陸生會成為一個非常好的試驗平台,

我之前和很多人說,作為一個陸生,希望和台灣社會和解,

哪怕我不知道自己得罪了誰。

但是這個社會對你的看法還是很死板,

兩岸的問題解決起來還是很艱巨,

比如說偶爾就會爆一下「D8網友來戰,因為你的立場逼你道歉」

這樣的新聞。你生活在台灣這邊,可能你做了很多事情,

但是你就覺得你很力不從心,沒辦法改變一個群體。

所以很多人很沮喪,讀完書後會感覺很絕望。

這種無力感和挫折感很明顯,因為你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你既不想坐視這些事情繼續變糟,也嘗試過用一些方法去溝通改變,

但是你做來做去還是這樣沒有任何變化。

這是今天兩岸對我來說最無解的情況,

這個和是不是要堅持「九二共識」沒有關係。

紐約時報中文網:

既然這麼看事情,你認為「九二共識」還有什麼意義?

餘澤霖:

「九二共識」意味著「一中各表」。

在很早之前,我們兩岸的人都認為能夠模糊掉兩邊的對抗,

但是這個「九二共識」其實只是兩邊都看著爽而已。

事實上「九二共識」在兩岸最初的幾年收穫了巨大的效果,

從前沒有對話的兩岸走到了一起,這是很了不起的歷史成就。

但是時過境遷,隨著兩岸之間的局勢不斷變化,

「九二共識」原本讓大家消磨對抗達成對話的目的遭到濫用。

漸漸地大陸這邊只看到「一個中國」,台灣只看到「各自表述」。

當我們以為能夠通過「九二共識」模糊掉一些問題的時候,

其實我們都變成了把頭埋進沙子裡的鴕鳥。

這件事情從來沒被解決過,

只是通過「九二共識」變成了一個擱置的爭議。

擱置了這麼多年,這個爭議也不會消失。

當問題越來越多的時候,兩邊又只會罵對方。

作為一個遊走在兩岸的人,我沒有看到兩岸想要改變現狀的決心,

也看不到正確的努力方式。這也是我覺得最難過的一件事情。

紐約時報中文網:

在2011年,沒去台灣上學的你對台灣的理解是什麼呢?

你後來發現大陸人對台灣有什麼誤解?

餘澤霖:

我當時是完全不了解台灣的,甚至都沒去過。

去台灣念書並不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

單純就是因為高考成績不理想,

如果留在大陸的話可能只能去一個不三不四的學校。

當時覺得去台灣是一個機會。

進入台灣的課堂以後,就會時常遭遇老師與學生的一些挑戰。

當時讓我驚訝的是,台灣存在著幾種截然不同的歷史教育脈絡。

就學期間我聽過很多針鋒相對的觀點,

是源於兩方服務的政治立場不一樣。

來了台灣以後我看過很多台灣本地學者寫的書,去了解更多台灣的背景。

因為在大陸,沒有人賣這種書,也沒什麼人去關心這些問題。

中國總是對台灣的歷史不理會,也不願意去了解。

比如說有部台灣電影叫做《KANO》,

是魏德勝的」台灣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這部電影講日治時期的一個棒球隊打入日本甲子園的故事。

電影上映後在大陸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很多人就會問,為什麼裡面的台灣人要說日文?

說日文我就看不起你!

但是如果你了解當時的情況,1929年,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

因為殖民教育的原因,當時的台灣人都用日文溝通。

 

往往很多時候,

先天的一些偏見就會讓你把真實的台灣拒於千裡之外。

台灣對於日本的情愫是很難用一句話來說明白。

她對日本不是單純的喜歡,也不是單純的討厭。

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感,糾纏著很多歷史在裡面。

 

很多人覺得台灣政治混亂的原因是兩黨內鬥,

老實說,我有個朋友曾經做過一個非常經典的論斷:

兩岸之間的任何政治問題都是統獨問題。

你今天如果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那你還有什麼可討論的?

無論是吵服貿,吵一些經濟問題,還是吵對「九二共識」的態度,

其實歸根結底都在問:我到底是誰?

紐約時報中文網:

你在台灣塑造起來的政治觀點對你回大陸之後,

與家人朋友相處造成過摩擦嗎?

餘澤霖:

也還好,因為我不是一個政治觀點很鮮明的人,

所以我沒有因為我的想法和家人朋友有過摩擦。

我並不是一個支持獨立的人,

但我對現在大陸主導的統戰方式也有很多懷疑。

我大學是讀歷史的,了解過兩德走向統一的過程,

但今日的兩岸情況卻截然不同,

如果大陸還是想要透過經濟達成統戰目的,

讓我有點懷疑這樣的方式是否真的有效。

然而台灣支持獨立的一些人,很多時候並不是在真的追求獨立,

只是想證明自己「不是中國人」或者「我沒有中國也能活得很好」。

比如說蔡英文的南進政策,起碼是一個十年到二十年的規劃,

但很少看到台灣真的重視東南亞,

從台灣社會對待外勞和外配的態度就可以看出,

今天的台灣對東南亞還是有很重的歧視意味在裡面。

紐約時報中文網:

最後,請你談談最近的肯德基抗議事件。

餘澤霖:

我覺得肯德基這個事件很有趣,一開始我以為這是網上的一個笑話。

後來沒想到真的有很多人去抵制肯德基,還去遊行。

後來我甚至還聽到一些陰謀論,

說這其實是肯德基在背後主導的一場暗黑營銷。

這樣的民族主義情緒雖然看似很普遍,

但是我在懷疑這是不是這個社會的真實民意。

很多人說這樣的民族主義會影響到決策,但是我個人並不這麼認為。

你看多了類似的事件,你就會找到很多相似點。

這是一種全民的現象嗎?

我覺得也不是。

可能只是網路上的一些辯論的熱點被媒體捕捉到了,然後被放大。

 

這並不是一個非常「中國」的事例。

我覺得不能通過這件事去看中國。

 

但是老實說,很多港台甚至國外的人,都會去通過這件事去定性中國。

 

我覺得這裡有件事情需要探討:

網路民意是不是等同於真實的民意?

網路民意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這個社會的聲音?

因為我們要知道,這個社會大多數人是不發聲的。

發聲的總是少數人,而發聲最激烈的,也會被更多的人看到。

於是我還是寧願相信這個是肯德基的一次暗黑營銷,

有點類似於「望梅止渴」的道理,讓你看到肯德基的招牌,

就想起來原味雞的味道(笑)。

============================================

六年的經歷模糊化了餘澤霖的身份與認同感,

在網路上,他說自己是一個「兩岸認證邊緣人」。

國立台灣大學學習政治學的研究生。

他畢業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

 

[ 相關 ]     台灣為什麼有夾縫中的陸生?[ 紐約時報 ]

=========================================

 

==========================================

蔡英文就任三個月跌破五成滿意度

  百日新政假戲

[ 民進黨的本質:欺騙 ] 一張四年空白支票

 

蔡英文強調她不同於過去的民進黨

但把該黨長期支持基礎排除在"大家"之外,

流失了一些支持者也許並不意外。

 

蔡英文顯示她不是"上一次執政的民進黨"

另一立場是在台灣的自我定位上。

 

在一個台灣的廣播節目中,

一名打進電話的聽眾說她現在看到

蔡英文就與過去看到馬英九一樣地感到厭煩,

而這名聽眾顯然是民進黨長期支持者。

======================================

[ 誰把台灣關進中國牢籠71年?] 盟軍委託佔領者?中國難民?

 

任雪麗(Shelley Rigger)說起這個故事,

也帶出她的深刻觀察:

 

台灣人沒有太多選擇,猶如籠中之鳥,

無法展翅高飛,但他們卻會盡其所能地避免死亡。

而且正如籠中之鳥,台灣能做的就是發出聲音。」

 

這番話真實到令人心痛、也令人有些不服氣。

 

真的非如此不可嗎?

台灣只能這樣嗎?

 

我們必須要問的是: 是誰把台灣關進鳥籠?

美國沒有責任嗎?

中國沒有意圖嗎?

台灣能不能翻轉命運?

 

美國前AIT理事主席卜睿哲說:

美國從過去的決定到今天,

都在限制台灣的選擇和機會,

美國有義務特別關注台灣利益。」

 

誠哉斯言。

 

二次戰後幾乎所有的殖民地都紛紛獨立,

只有台灣從此被關進

蔣介石的「大中國」獨裁政權的鳥籠裡。

 

[ 相關 ]  台灣:鳥籠裡的金絲雀[ 王美琇 ]

======================================

宣稱威權時期"大家都選擇服從",

這不僅沒有化解反彈,

反而是引起期待轉型正義民眾對其信心動搖。

 

蔡的此一說法也許在威權統治"服從者"聽來特別受用。

 

但由蔡英文說出這樣的話的問題是,

由其擔任黨主席的民進黨

即是由威權時期作出反抗的各方力量組成的政黨。

 

 

[ 相關 ]   信任流失的百日新政假戲[ BBC ]

=========================================

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

 

國民黨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

對中華民國的歷史,還有在二戰中的貢獻很關注,

但對美台關係沒有根本的重要性

 

二○○○年三月陳水扁當選台灣總統後,

當時國民黨政府的陸委會主委

蘇起開始使用「九二共識」此名詞。

 

[ 相關 薄瑞光:「九二共識」名詞原本不存在

============================================

台灣蔡英文政府在國際上自稱Chinese Taipei

對「Chinese Taipei」的解讀 就是「中國的台北」。

——————————————————-

Jan. 16, 2016, People Wish KMT Never Come Back

After May-20, People found KMT Never Gone

=============================================

[ the people of the UK have “taken back their country”]

 

Donald Trump has said

it is a “great thing” that

the people of the UK have “taken back their country”

in voting to leave the EU.

——————————————————————————–

克萊福德投票支持英國退出歐盟的主要理由是移民問題

 

她所居住的街區基本沒有英國住戶了:

有時候上班的路上我會問自己,我到底生活在什麼國家?

我覺得好像不是生活在自己的國家裡。”

———————————————————————

歐洲難民危機就是歐洲面臨的最大挑戰

 

 英國公民決定:

英國人英國的主人不是歐盟

=============================================

 

[ 相關這是我們的獨立日[德國之聲]

============================================

中國難民 福爾摩沙:1949 Formosa Betrayed

 

早在1949年美國外交電文中就此用此語。

助理半信半疑,心中的OS大概是

「這位歐吉桑在講什麼?懂什麼現代用語!」

 

援就近日之社會事件,

轉摘Taimocracy所翻譯美國1949年外交電文有關

中國難民、大陸難民或難民之段落。

有25處。——見

福爾摩沙:1949

 

————————————————————

19494月29日

ECA中國計劃部門主任 Cleveland

致國務院遠東事務局局長 Butterworth 信件之附件

〈ECA中國分署代理分署長 Griffin

致ECA中國計劃部門主任 Cleveland 之信件〉:

福爾摩沙已成為蔣親信部隊的難民營,他們控制這個島。」

————————————————————————

19496月30日,

國務卿致駐台北領事 Edgar電報之附件,

政策規劃局局長 Kennan 之備忘錄〈美國對台澎之政策〉:

 

我們可能終須面對的任務是:

以武力將中國軍隊及難民趕回大陸。」

〈有關台澎的可能行動〉:

應該通知蔣元帥,如果他想留在島上,

我們可以給他政治難民的身分。」

———————————————————————–

19498月4日

國務院致國安會執行秘書 Souers 之備忘錄

NSC 37/6第4段:

「NSC 37/5 批准之後,島上主要的情勢變動如下:

(1) 又再度湧入大量的大陸難民與軍隊,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我們告知福爾摩沙的 Governor,

美國嚴重關切不斷湧進的大陸難民與軍心渙散的部隊。」

——————————————————————-

19499月7日,

駐台北總領事 Macdonald 致國務卿453號電報,

載明:

有錢的中國難民則繼續逃亡,離開此島。」

————————————————————————

 

[ 相關美國外交電文中的「中國難民」

============================================

[一個中國政策混淆造成長期誤導>強化中國威權政權立場]

 

我國的政策何以造成這麼多混淆?

第一,

因為台灣關係法已有32年之久,大多數起草此一重要法案的人都已過世。

 

但這並不是藉口,因為美國憲法有兩百多年歷史,也仍受人熱烈討論。

 

第二個原因在本質上就與第一個不同,

即:

我國官員只聽北京的說法我們刻意地對我們與台北的接觸設限

 

假若我們與台灣民選領導人有直接、高層級面對面接觸,

那麼美國在這個議題上就會有更平衡的觀點。

 

第三個原因是,我國的政策並未明確定義

 

助理國務卿凱利

在2004年4月21日承認,美國在定義「一中政策」的立場上有其困難。

*

他說,我不確定我能很容易就下定義」,

他接著說,

我能告訴你的是,我們的立場不是什麼,就是不是北京所指的一中原則。」

 

這樣的混淆只會導致長期的誤判並且強化中國威權統治者的立場。

所以,

或許我們應該更清楚地定義並聲明,

一個中國」政策的意思是,我們只承認一個政府做為真正的中國政府

 

[ 相關 ] 華府有必要釐清「一個中國」政策的混淆[白樂崎專欄]

—————————————————

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意思是,

我們只承認一個政府做為真正的中國政府

 

美國一個中國立場」不是北京所指的一中原則。

=============================================

中華民國政府搬回合法的領土「金門,馬祖」

 

 

讓「中華民國」政府

搬回他僅剩的合法領土「金門與馬祖」,

「台灣」再從「託管地」身分宣布獨立,

並與「中華民國」建交,

給予「中華民國」經濟援助。

 

這個做法,似乎比較符合國際法的規範。

 

[ 相關 回應「如果台灣很多省…」[ 郭長豐  ]

===========================================

[ Lithuania vs. Taiwan ]

 

[ 相關 ]

學立陶宛: 在「立法院」提台灣獨立建國法案[ 沈建德 ]

============================================

[ Taiwan’s White Terror ][ 沉默的同謀 a conspiracy of silence]

 

我用「沉默的同謀」(a conspiracy of silence

形容蔣介石政權美國政府當時的關係。

 

美國國務院對於蔣氏政權的專制暴行一清二楚,

卻不讓美國人民了解真相。

 

反共合理化美國在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不當作為,

而台灣作為「自由中國」的迷思又合法化美國蔣氏政權的合作。

 

很少美國人了解在當年大部分台灣人眼中,

台灣既不「自由」也非「中國」。

 

白色恐怖時期非法羈押、未審先判、刑求逼供、濫殺無辜,

數量之多令人心寒,至今仍令人不忍追憶。

 

[ 相關 ]

白色恐怖 沉默同謀[ 唐培禮(Milo Thornberry)]

=============================================

Free Taiwan !

The lost 71 years of Taiwanese after World War Two.

Has Anyone Asked Taiwanese?

Go Home Chinese,Leave People on Taiwan Along

================================================

[流亡的中國人台北政權台澎 勾結中國意圖竊取台澎主權 ]

<<<  台灣的中華民國不是國家  >>>

台灣的ROC,成立於一九五○年三月它不是國家

美國反對中華民國之名代表台灣人民

台灣人民已具備國家地位」的法律地位

國際間的陰錯陽差,讓國民黨政府不受打擾的窩居台澎,

台澎民眾就一直被「中華民國」的概念所洗腦。

 

 [ 相關 從國共內戰到區域穩定[ 田台仁  ]

============================================

陸生健保在台灣引發的爭議

2015年 12月 16日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indepth/2015/12/151217_ana_us_taiwan_arms_sales

BBC駐台灣特約撰稿人吳曉沛

Image caption

圖為台灣大學保健中心,為全民健保特約診所,

學生或一般民眾只要具健保身分就能看診。

 

特寫:

陸生健保在台灣引發的爭議

=======================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周三(16日)批評

標榜民主人權的台灣卻不讓陸生加入健保是自我矛盾的

 

而這一議題近來在台灣也引發很大的爭議。

 

2011年開始,

台灣政府開放中國大陸籍學生報考台灣大專院校;

同年,

台灣行政院通過「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擬將來台留學的中國大陸籍學生比照一般僑生及外籍生,

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範圍。

 

根據台灣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

外來人口欲加入全民健保,須持有台灣地區的居留證明文件。

 

而「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就讀專科以上學校辦法」所錄,

陸生來台乃「停留」身分。

 

因此新修正的草案中,將「停留期間」改為「居留期間」,

以符合投保資格。

 

但該法案送至立法院後至今仍未獲得通過。

 

目前陸生是唯一在台居留超過六個月

仍無法享有健保的外籍學生族群。

 

關於陸生納保引起的諸多爭議,與其國籍身分有密切關係。

 

而全民健保因制度缺失所造成的財政黑洞,

也影響台灣社會對陸生納保的態度。

 

一般而言,反對者聲稱,

陸生納保將侵蝕健保資源加速虧損、中台敵對立場、

現行國民黨版本「政府補助四成保費(500元新台幣)」不合理等;

支持者則多從人權考慮,

提倡陸生應等同外籍生、納保可增加健保基金等。

Image copyright Image caption

台聯立委周倪安反對陸生納入健保。

(周倪安辦公室提供)

 

反對:健保財政缺口

來自綠營的台灣團結聯盟(台聯)立委周倪安一向極力反對陸生納保,

她對BBC中文網記者表示,全民健保乃專屬國民的社會福利,

秉持互助精神營運,當以照顧國人為優先。

 

其健保虧損嚴重,

更有許多弱勢族群因積欠健保費而不易享用醫療資源,

執政黨應當優先處理這兩大問題;

陸生則可選擇商業保險及學生團保,依不同需求自主評估。

 

針對支持者曾主張陸生納保可替健保賺錢,

周倪安則反駁,健保不是生財工具。

 

且陸生來台人數愈來愈多,政府須為健保先設立防火牆。

 

贊成:保障外籍居民

台中市東海大學助理教授曾柏文在接受BBC中文網專訪時,

以英國國家健保醫療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

納入留學生為例指出,

健保涵蓋各種居留者,能更完善社會安全網。

 

他也指出,

許多陸生期望納保並非著眼於權益,

而是基於不被歧視的期待;

甚至有陸生因認同健保價值而願意加入,

希望能幫助別人。

 

另外,

目前陸生加保的商業保險,理賠程序較繁瑣,

也有洩漏個人隱私的風險。

 

可惜相關政策爭議中,

罕見能深入理解陸生對健保態度的聲音。

 

曾柏文認為,

陸生納保爭議真正的症結,從不是保險政策本身,

而是陸生與中國威脅的連結,

及健保身分隱喻的「台灣社會主體邊界」。

Image copyright Image caption

社民黨立委候選人苗博雅認為陸生納保應分成兩個部分談論。

 

另外的聲音

而代表台灣政壇新生力量的社會民主黨立委候選人

苗博雅則對BBC中文網表示,

陸生納保議題應分為兩層面來談。

 

首先,

憲法兩公約來看,

在大方向上讓陸生納保無庸置疑。

 

若主張台灣為主權獨立的國家

那麼對外籍人士的人權(醫療權)保障便是與中國區隔、

提升國際形像的具體作為,能為台灣帶來更多效益。

 

其次,陸生納保適用的費率,需要更多討論精算。

 

政府應透明化公開健保的財務現況,

並厘清陸生納保的後續影響,而非貿然修法。

 

至於如何改善健保財政漏洞,苗博雅認為可從改革稅制下手。

 

此外,與其改動兩岸人民關係法造成陸生身分變更,

不如修改全民健保法中投保人的資格規定,

不僅納保結果相同,也避免衍生其他複雜問題。

 

苗強調不必特殊化陸生,若擔心假求學真就醫的情形,

當調整招生門檻及審核機制。

 

沉默的陸生

Image copyright Image caption

芮光曄(圖左)與余澤霖(圖右)皆認為陸生的主體性被忽略了。

 

目前在台灣的陸生分成三種:

交換生、學位生研修生

其中以短期來台的研修生佔最大宗,

2014年度約有兩萬七千名研修生,

正式的大學學位生則有近六千人。

 

就讀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的陸生

芮光曄與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的陸生余澤霖皆表示,

比起健保,

政府對陸生的「三限六不」政策(注)更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

 

餘生認為健保是改善一切限制的基礎,

芮生則主張健保應為長期、日常性的公共議題,

不滿總在特定時刻被拿來炒作。

 

所謂「三限」意指:

限制僅認可大陸學術聲望卓著的學校學歷

限制來台陸生總量、限制醫事學歷採認。

 

「六不」則包括:

大陸學生不給予加分優待、

入學管道不同不會影響台灣學生就學權益、

政府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在校外打工或兼職、

陸生停止修業或畢業後不可續留台灣就業、大陸學生不能報考公職。)

 

他們還指出,台灣不友善的輿論環境,

讓發言的陸生除了要承擔被惡意攻擊的風險,

獲得的回饋也多為負面,

超出「學生」身分能負荷的範圍,

因而不少在台陸生變得愈來愈沉默或麻痺。

 

芮光曄說,

在相關議題上陸生往往「個人被群體化,群體被政治化」,

整體族群也被政黨或媒體「工具」。

 

同時,因政治參與有一定難度,陸生內部確實較難凝聚共識,

因此缺乏由下往上的意見表達。

 

但余澤霖則觀察到,

今年有關陸生健保保問題討論的深度及方向皆比往年進步,

健保議題更是兩岸政治討論的良好起點。

Image copyright Image caption

全民健保是福利也是保險,因而影響不同立場對陸生納保正當性的態度。

 

意外的臉書戰

就在今年11月底

陸生健保案又被排入立法院議程時,

就讀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四的陸生張逸帆,

在臉書上發佈了

你們的健保很好,但我從未向你們乞討」一文,

針對部分反對派論點一一駁斥,

不料在短時間內被大量轉傳,引發熱烈討論與批評,

該文不但遭眾多用戶檢舉到下架刪除,

張生的賬號也被因此被短暫停權。

 

張逸帆向BBC中文網記者解釋說,

他厭倦政治人物愛拿陸生族群做文章,

妄圖為陸生「代言」,

寫文動機期望破除部分謠言,

但他也承認某些情緒性用詞不夠精確。

 

這場風波,帶給他更多反思機會,

他也認為是台灣社會意見多元的證明。

 

他認為大多數陸生對台灣都極具認同感,

健保卻有差別待遇,因此容易感到不平衡

 

張逸帆還希望,

台灣社會能更注重每位陸生的個體性,

而非單純聚焦於他們的中國籍身分。

========================================

台灣的中國人 兩岸中國人一丘之貉

 

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民國是什麼?

==============================================

台灣為主權獨立的國家

 

===============================================

中國留學生在世界各地製造問題,  <<中生來台的陽謀>>

===============================================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ukraine !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Crimea !

================================================

[ 全民健保 不是 全球健保]

 

陸生說健保被擱置,看到這樣的結果,他「感到非常失望」,

國民黨執政都這樣了,

明年如果選舉變天前景更不讓人樂觀。

 

陸生還說包括他在內的很多陸生都不禁發出疑問:

台灣的民主怎麼了?」

「無論同不同意陸生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這是台灣民主可貴的地方。

 

「民主」、「自由」和「人權」是普世價值,

也是「台灣最寶貴的特產」;

因為如此,

陸生來台可以自由發表議論,

甚至言論可以刊登在《蘋果》,

這不限你是「台灣人」或是「中國人」,

只要在台灣,自由、民主就和呼吸空氣一樣簡單。

 

但是,陸生的觀點還是錯了!

 

台灣享譽國際的「全民健保」,不是「全球健保」。

 

 [ 相關 ]    全民健保 不是全球健保[張肇烜]

================================================

[ 中國的年輕人中南海幻覺狂妄之念 ]

 

我們真的很喜歡美國的文化,

但我們也希望有一個不對外國示弱的政府。」

 

中國人「通過中國的教育體系進行社會化後,

對世界是不信任的」。

 

中國的年輕人

很容易接受這樣的觀點,即西方國家並不真的在意人權和民主,

只是單純利用這些問題來進一步侮辱及羞辱中國」。

 

「他們肯定在試圖遏制我們——大國之間就是這樣,」他說。

 

他還說他對美國電影和智能手機的喜愛不會沖淡他的觀點。

 

其實,這個iPhone是中國生產的,」

他說著從口袋中掏出手機。

 

在大問題上,中國通常都是對的。這是事實。」

 

 [ 相關 ]   中國年輕人崇尚美式文化卻有政治敵意[紐約時報]

=======================================================

[   中國留學生製造問題      ]

 

哥倫比亞大學在給Forbes的電子郵件中公開了

哥大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簡稱哥大學聯)被解散的理由。

 

校方表示,

在多次因社團經濟、管理問題警告哥大學聯無果的情況下,

才做出了解散決定。

 

至此,彌漫一周的「哥大打壓中國學生」傳言才有所散去。

 

其實校方的這個決定已是姍姍來遲。

 

 [ 相關 ]  海外大學裏的「中國會」[BBC,章文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