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來鴻:民主轉型的歷史與細節

台灣來鴻:

民主轉型的歷史與細節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1/02/110224_twletter_democracy.shtml

 

王超華

馬英九

台灣總統馬英九向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獻花。

 

連續兩個多月,

「中東波」的民主浪潮衝擊著世界,

不但各國媒體常常提起1989年的天安門抗爭

阿拉伯國家受到挑戰的統治者們也都很清楚,

自己面臨的正是「天安門」難題:

是用武力鎮壓來保住權力,

還是和平讓權,實現民主轉型?

其實,

「中東波」不但與天安門有相似之處,

而且茉莉花革命只是民主轉型的第一步

可以想像,

阿拉伯國家未來民主路上的問題和困難,

也會與台灣的民主化經驗有所呼應。

說不定,中東變局

還能為台灣審視自身經驗提供一些啟發呢。

民主轉型的歷史

 

最近,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常設展重修更新,

卻引發不滿和爭議。

總統馬英九出席重新開館典禮,

面對受難者家屬嗆聲時表示,

紀念二二八就是要

「面對歷史,就事論事;

面對家屬,將心比心」。

報道說,他認為二二八事件

促使蔣介石開展台灣地方自治,

對此後的民主化有催化作用,

這樣的說法,未免引人疑問。

據批評者說,此次更新

將二二八事件前的日據時期

和二二八事件後的白色恐怖時期

內容都刪除了。

那是不是說,

二二八以前

台灣從來沒有過地方選舉和自治?

再者,

難道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

與二二八事件全無關係?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是國定假日,

不少團體,包括原住民人士,

都有計劃要舉辦或參加紀念活動。

另一方面,

這個周末將有連續三天假期,火車加開班次,

高速公路也有夜間免費,以疏散交通壓力。

今年將於洛杉磯時間2月27日

舉行的奧斯卡頒獎典禮,

恰好是台灣時間的「二二八」。

在節慶氣氛中,

年輕一代是否還會記得那沉重的歷史?

我還沒有機會參觀更新後的二二八紀念館。

不過,這些爭論讓我想起元旦前後,

曾在台北101的觀景台樓上,

看到一個回顧民國百年的攝影展

在那個展覽裏,

民主轉型的標誌就是政黨輪替

至於說獨裁威權與民主的對立,

則幾乎消於無形。

這大概是目前台灣講述民主化歷史主要形態

——

講現在,是政黨輪替,是對不同意見的寬容;

講過去,是理解關心受難者,

而加害者及其責任卻面目模糊。

平心而論,

台灣相當重視對政治受難者的補償

也強調不能重犯過去的錯誤。

但如果民主化只表現在政黨輪替和意見寬容,

也許是不夠的。

民主的細節

 

留美海歸的大陸政治學者劉瑜

著有《民主的細節》一書,

觀察美國政治生活中具體案例體現出的民主原則

如今陸客陸生大批來台,乘車逛街,

都能看到台灣生活文明開放的一面。

那麼,

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在台灣觀察到民主的細節呢?

我想,

台灣民眾和世界各地的民眾一樣,

對現實有不滿有要求;

同時,他們對民主有信心,

對抗爭有寬容更有認同。

如果民主在細節上還有不足

那麼克服不足的希望,

也正蘊藏在民眾的抗爭和信心當中

比如,八八水災後,

高雄那瑪夏鄉的三民國中

被上級政府倉促劃定地質條件不安全,

必須遷址。

但因為沒有與學校和居民協調溝通而引起爭議,

經過一年多折衝,

最後終於確認還是在原址重建,

居民並在最後的協調會上繼續質疑

市府舉措中未遵循民主程序的問題

還是這同一所學校,

因高雄縣市合併,出現重名問題。

學校於是與小區密切合作,

循民主途徑向各戶寄送公投資料,

收集民眾提名,由校務會議確定三個選項,

舉行全區公投,

最後確定新校名為高雄市立那瑪夏國中

另一則消息,

來自萬能科技大學學生邱智彥。

從去年四月開始,

他用了半年時間與學校行政人員交流,

都無法順利註冊一個課外社團,

最終訴諸靜坐抗議,

卻遭學校向家長施加壓力,

並給他本人記過,直至開除學籍,

終於引發輿論質疑,

為什麼箝制大學生言論自由的戒嚴體制

至今仍在校園主導學生生活

這些案例中,民眾抗爭的對立面,

常常並非政黨立場,

而是無處不在的「行政」,

特別是行政獨大侵犯到成年公民政治權利

大陸「首善」陳光標來台高調行善,

則反映出如何認識民主體制下的政府功能

陳光標依賴政府的民政

和教育機構確認貧困戶,

同時又要求受惠者面謝。

桃源縣府基於公平和保護隱私原則,

婉拒他親自發放善款的要求,

但向他頒發了感謝狀。

與此相反,

花蓮縣席開四百桌,高調歡迎陳光標。

兩縣的區別,

顯然在於對「民主的細節」有不同體認

——民主體制下,

縣府貧困戶不是父母官子民的關係,

而是公僕主人之間無涉貧富的關係

面對陳光標行善的霸氣作風

台灣可以有陳樹菊阿嬤為驕傲,

更可以有民主原則的支撐。

——————————————————————————-

讀者反饋

 

我出國前在台灣駐大陸公司工作,

我的啟蒙導師是台灣人. 之後也去過台北.

我自己的感覺是台灣的民眾素質遠高於大陸,

恐怕是老蔣把一大國的精英帶到一個海島的結果…

文中提到

"這大概是目前台灣講述民主化歷史的主要形態

——

講現在,是政黨輪替,是對不同意見的寬容;

講過去,是理解關心受難者,

而加害者及其責任卻面目模糊",

這正是大陸文化中最缺乏的.

如果您看看在BBC的網友評論,

"五毛, 漢奸, 兔子尾巴"之類的極端用詞佔據主流.

果真民主, 後果不堪想像.

大陸民主化, 需要比台灣更長的時間.

大陸的國策與新加坡, 台灣相差並不遠.

政治盲動倒是大陸的真正威脅.學習台灣!

身在外, Woodbury, USA

——————————————————————–

原來名稱為[高雄縣那瑪廈鄉縣立三民國民中學],

毀於兩年前的[八八風災。重建之後,欣逢去年,

高雄縣、市合併成大高雄市的change機會,

再透過全區公投,

學校終得正名為[高雄市立那瑪夏國民中學]。

這次正名帶給台灣人正面的標竿意義!

cham,a taiwanese,taiwan

——————————————————————

好文章一篇!

題目上的「歷史與細節」

實際上是對文化與品質的討論。

台灣的民主在形式上確有進展,

但在內質上深受中國固有文化的牽扯

事實就反應在花蓮和高雄兩例的呈現。

藍綠對228事件的詮釋,

亦反應出這項底層因素。

這也是中國固有文化反民主本質

的深入查證,

確是好文章!

PKLim, Taichung, Taiwan

———————————————————————

台灣民主假象

民主轉型的歷史與細節

箝制大學生言論自由的戒嚴體制

至今仍在校園主導學生生活

無處不在的「行政」,

行政獨大侵犯到成年公民的政治權利

馬英九清洗台灣人民的歷史記憶

中國固有文化反民主本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