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提兩岸論述:和而不同 和而求同

蔡提兩岸論述:

和而不同 和而求同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feb/24/today-fo7.htm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

昨在民進黨智庫揭牌時

拋出兩岸關係思考的方向,

她說,

民進黨主張台灣發展與中國的關係,

應從台灣認同出發,

以台灣價值為核心,

兩岸必須維持「和而不同」、

「和而求同」的關係。

小英拋出上述論點,

綠營天王呂秀蓮、

蘇貞昌與謝長廷解讀互異。

批馬兩岸政策 是和而要統、和而必統

蔡英文說,

這個「和」,

就是和平發展的「和」。

台灣與中國彼此不同,

在歷史記憶、信仰價值、政治制度、

社會認同方面都不一樣;

但台灣與中國,

有共同的責任和利益,

就是追求和平穩定的關係,

掌握繁榮發展的契機;

這就是兩岸「和而不同」、

「和而求同」的真義所在。

蔡英文在智庫揭牌致詞

批判馬政府的兩岸政策,

她說,

國民黨走的是「和而要統」、

「和而必統」的路線,

因為馬政府執政三年,

不論在經濟、政治、外交施政上,

都是以中國認同、

中國價值為核心。

和平穩定關係 是兩岸共同責任和利益

蔡英文強調,

民進黨不能像國共兩黨一樣,

侷限於兩岸的結構

陷入歷史的框架中,

更不能被「政治前提」

壓縮了處理兩岸問題的空間,

兩岸議題必須有國際戰略思考,

它同時也是內政議題的延伸,

只在兩岸的面向上打轉,

無法根本解決與中國之間的問題。

她指出,

民進黨站在穩定亞太區域安全的出發點,

理解並認同

維持台灣對中國關係穩定與和平的重要性

我們必須和亞洲各國一起,

共同面對中國的崛起。

蔡英文強調,

台灣不能只從雙邊的基礎上發展兩岸交流,

尤其是在經貿交流上,

台灣應該

以國際多邊體系做為與中國互動的架構,

才不會像馬政府現在一樣,

陷入中國設定的框框裡,

甚至於以政治退讓交換經濟利益。

民進黨中國事務小組召集人陳忠信說,

蔡英文提出兩岸「和而不同」,

台灣與中國不同的是,

中國會箝制言論自由,

封鎖茉莉花革命的訊息,

這正是兩岸的不同。

蘇籲務實態度面對 謝肯定蔡基本方向

蔡英文的兩岸主張,

綠營天王各有解讀。

呂秀蓮意有所指地說:

「這學問很深,我還沒有完全意會。」

蘇貞昌透過辦公室表示,

民進黨一直以來都是領導議題的政黨,

智庫成立,

大家的意見結晶都將成為公共財,

民進黨應該不斷與人民對話,

以務實的態度面對未來。

謝長廷表示肯定說,

蔡英文的基本方向是對的,

他為了取代一中各表,

提出憲法共識,兩岸不一定要相同,

以文化為例,承認並包容差異,

不是說因為有差異就要把它同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