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樂崎專欄︰選舉與美台關係

 

白樂崎專欄︰

選舉與美台關係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nov/8/today-p7.htm

◎白樂崎

美國與台灣在十一月都有選舉要舉行。

美國選民已於十一月二日週二投票,

而台灣選民將有機會在十一月二十七日的

「五都」選舉中選出五大都會區的市長。

對兩國而言,

這些選舉可能大幅改變政治生態:

在美國,居高不下的失業率

以及歐巴馬總統振興經濟方案引發的民怨,

導致「茶黨」的反抗以及共和黨的捲土重來,

共和黨人不僅奪回在眾議院的多數地位,

甚至連在參議院也大有斬獲。

在台灣,政治氛圍同樣受到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影響,

不過,當地選民的不滿,

主要是擔心馬英九政府對中國的開放政策,

將讓台灣易於受到北京當局的政治壓力,

而北京似乎一心推動台灣接受經濟擁抱,

最後達到政治統一。

對這些政策的反擊,以及著重良善治理與關懷本土,

可能讓民進黨在五都選舉中獲得三勝或四勝,

如果以上預測成真,

這將堪稱是在野的民進黨

在二○○八年立法院與總統選舉遭受嚴重挫敗後的重大勝利。

這些選舉因此會造成兩國的權力均衡出現重大變化:

在美國,歐巴馬政府未來必須打交道的國會,

是一個比現有國會更強硬堅持其立場的國會。

過去的實際經驗已顯示,

如果控制美國國會的政黨與執政黨不同,

對台灣是有益的。

共和黨贏得眾議院多數席次,

這意味譬如像共和黨佛羅里達州女眾議員羅絲雷緹南,

可能成為外交委員會主席。

她一直是台灣的堅定支持者,

敦促美國政府推動對台軍售F-16戰機,

以及批評馬政府與中國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是「特洛伊木馬」。

就台灣這一方而言,民進黨在地方選舉中獲得大勝,

將意味馬政府必須放慢其對中國的交涉。

這意味馬政府將必須在諸如經貿及其他與此一巨鄰關係等敏感問題上,

更貼近輿論民意。

這也將意味馬政府必須採取更堅定的立場,

來反制中國的威嚇措施,

不論是持續增加飛彈部署,

抑或是厚顏無恥地強迫台灣

以貶抑為從屬中國的名義參加東京影展。

所以,就短、中期而言,

這兩場選舉看起來有益於美台關係。

然而,雙方還必須做更多事情,

才能讓所有的主要政治行為者朝台灣與世界關係正常化的長期目標努力。

當前的政策是在一九七○年代成形,

並未反映台灣今時今日為自由民主國家、

值得擁有一個更佳待遇的現實。

我們不但不該加劇這座島嶼的政治孤立,

反而應該重新接納台灣,

如此這個國家與人民才能以國際社會成員的身分,

扮演其應有的角色。

 

(本文作者白樂崎先生曾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

現為本報團顧問。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白樂崎先生所著的一本攸關台灣民主與兩岸關係的新書業已付梓,

相關資訊可參考www.amazon.com/國際新聞中心羅彥傑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