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台北改稱中國台北 兩岸新狀況?

2017年 4月 19日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indepth-39645085

在台北市小巨蛋體育館舉行的

Image caption

3月24日,在台北市小巨蛋體育館舉行的

“2017 IIHF U18世界冰球錦標賽”,

新華社社報道稱中國勝中國台北。

 

中華台北改稱中國台北 兩岸新狀況?

===========================

最近,大陸台灣負責兩岸事務的官員很忙,

忙著處理麻煩狀況,卻又斷了溝通機制。

台灣民進黨蔡英文政府自去年5月走馬上任,

大陸和台灣熱絡了八年的你來我往嘎然而止。

中國大陸國務院對台灣辦公室發言人

在今年4月12日回應台灣方面批評兩岸熱線停擺

是因為大陸片面不溝通時回應稱,

兩岸溝通機制中斷是由於「台灣執政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

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實際上,大陸台灣最近一段時間狀況不斷,

斷了正式溝通的兩岸官員又開始了隔空喊話。

 

喊話

今年3月19日,

台灣民進黨前黨工、現任職非政府組織的李明哲

在從珠海拱北口岸入境大陸後失去了音訊。

 

3月28日,國台辦發言人證實,

李明哲因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活動,

已經被中國有關部門調查。

 

台灣陸委會主委張小月4月11日召開記者會為李明哲向大陸喊話,

希望盡快提供他的下落。

 

張小月表示”此案牽涉人民基本權利,

兩岸應該早日用溝通對話加以解決,不應以政治理由加以干預、阻擾。

 

她還透露對岸拒絶回應台灣方面的要求。

 

大陸國台辦則表示,台灣有關方面刻意把此案引向兩岸關係,

惡意攻擊大陸,推波助瀾,

並警告這樣「只會使當前已經十分嚴峻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人們注意到,

中國官媒中央電視台4月11日在報道亞洲乒乓球錦標賽時,

將參賽的台灣代表隊的名稱,

從「中華台北隊」改為「中國台北隊」。

 

台灣方面對此反應強烈,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再次喊話:

絶對不能接受單方改變名稱,

「台灣絶對不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

 

內政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前所長、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周志懷向BBC中文分析說,

央視體育頻道將中華台北改成中國台北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如果從政策指標來看的話,希望你們看新華社的發稿,

如果新華社說『中國台北』,那就有政策意涵。」

新華社報道截圖

Image caption

「中國台北隊」早就出現在新華社的報道中。

事實上,

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經在體育報道中

使用「中國台北」這一稱謂。

 

中國媒體引述熟諳兩岸事務的大陸媒體人透露,

從今年早些時候起,中國媒體已經在統一使用「中國台北」,

不過沒有引起兩岸觀眾的注意而已。

據周志懷的分析,中國媒體用詞的改變,

從一個方面反應了大陸的民意,

因為台灣現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處在緊張狀態,

「大陸民意越來越不耐煩」。

外交

習近平與馬英九

圖片版權 Xinhua Image caption

兩岸政治分隔66年後,

習近平與馬英九2015年11月在新加坡握手

 

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會晤,

是中國大陸與台灣政治分隔66年來的首次,

也是台灣執政國民黨在八年任期內創下的兩岸關係的最高潮。

 

習馬會後不久,台灣民進黨2016年在1月的大選中獲勝,

兩岸關係再次落入低谷。

 

民進黨總統蔡英文5月20日上任,

中國國台辦6月25日公開證實,

因台灣未能確認「九二共識」

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

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已經停擺。

在國際層面,「外交休兵」多年後,

中國政府對民進黨執政的台灣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外交戰。

 

2016年12月,非洲國家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佈,

斷絶與台灣外交關係。

 

英國劍橋大學新興強權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前台灣國民黨發言人陳以信在4月的《外交》雜誌上撰文,

認為兩岸關係現在面臨一場新的考驗:

即世界衛生組織正在考慮是否在今年5月

邀請台灣參加在日內瓦的世界衛生大會,

而中國方面的壓力或許會促使世界衛生組織不向台灣發出邀請。

 

陳以信向BBC中文表示,眼下兩岸處於「冷和平」,

而「冷和平」的現狀還能維持多久,他相當悲觀。

 

他甚至擔心,

下個月的世界衛生大會事件會否成為兩岸從「冷和平」

轉為「冷對抗」的轉折點。

 

去年台灣遲遲未收到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邀請,

後終於在會議三周前收到的邀請卻附加了條件:

加注了聯合國2758號決議、

 

世界衛生大會的25.1號決議與其中的一中原則。

陳以信說,這樣附帶條件的邀請函,

在馬英九執政的前七年中都沒有出現過。

 

變通

正如國台辦所說,自蔡英文總統上台後兩岸關係十分嚴峻,

嚴峻的原因,在周志懷看來,

一方面是台灣方面不承認九二共識,

另一方面是蔡英文上台後有不少「去中國化」的動作,

在教育層面「去蔣」、「去孫」,

在經濟方面希望台灣擺脫對大陸的依賴,

搞「軟性台獨」、「切香腸式台獨」、「階梯式台獨」。

3月21日台灣總統蔡英文視察高雄左營海軍基地

圖片版權 EPA Image caption

3月21日台灣總統蔡英文視察高雄左營海軍基地

 

不過,周志懷認為,

蔡英文有個沒有辦法擺脫的困境,台灣對中國的認同不斷降低,

但自身的實力不斷萎縮。搞台獨,你的實力在什麼地方?」

 

顯而易見,

台灣與中國大陸在國際政治、經濟實力上日益加大的差距,

是中國方面態度日趨強硬的主要原因。

 

美國總統特朗普雖然接聽了台灣總統蔡英文的電話,

但美國與台灣關係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變化。

 

台灣現政府推出「新南向政策」

希望與東盟、南亞和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建立新的合作模式,

也面臨重重困難,因為這些國家與中國大陸關係很深,

恐怕很難對台灣另眼相看。

 

面對來自大陸的壓力,

觀察人士也注意到蔡英文政府在處理兩岸問題時的謹慎與變化。

 

台灣外交部長3月表示「兩岸關係不是外交關係」,

到台灣陸委會主委張小月本周表示,

「台灣絶對不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

現任台灣政府官員似乎都有言外之音。

 

今年春節期間,蔡英文表示維持現狀的承諾不變、善意不變,

不會屈服於壓力,也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

 

而中國大陸方面一直都強調,只有承認一個中國,

才談得上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

 

外界觀望一個月後的5月20日,

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就職一週年之際,

會不會就兩岸關係拿出北京能接受的新論述?

===============================================

===============================================

[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