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輕人對政治不感興趣?

2016-12-19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63256

清水唯一朗/慶應大學副教授

清水唯一朗/

自由共和國》

 

日本年輕人對政治不感興趣?

======================

現在的年輕人對政治不感興趣,

他們對國家的未來到底怎麼看?」

日本的中年男性經常流露這樣的不滿情緒。

 

去年政府提倡需要提高年輕人對政治的關心度,

因此將投票權年齡從廿歲下修至十八歲。

 

但是日本年輕人真的對政治不感興趣嗎?

 

確實,年輕人的投票率和其他世代的人比起來不高。

 

二○一六年參議院選舉整體的投票率為五十四.七%,

而廿至廿九歲的投票率僅為卅五.六%。

但是,卅年前當現在的五十至五十九歲的人還是「年輕人」的時候,

一九八九年的整體投票率為六十五.○二%,

廿至廿九歲的投票率為四十七.四二%,

相對差距和現在基本沒有變化。

過去的年輕人對政治的興趣也不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希望這些人能避免如此的偏頗批判。

若和其他國家相比,可以發現日本年輕人對政治的熱情還是很高的。

 

二○○八年實施的世界青年意識調查發現,

有五十八%的日本年輕人回答「對政治感興趣」。

 

當時美國為五十五%,韓國為五十%,英國為卅三%,

和其他的調查對象國家相比日本最高。

雖然,在五年後二○一三年的調查中,日本降到五十%,

相比之下美國為五十九%,韓國為六十二%,

英國為五十五%,都有上升。

儘管如此,差距並不是很大。

並不是說日本的年輕人對政治的關心程度格外低。

前一段時間,

香港發起雨傘革命、台灣發起太陽花運動、

西班牙的大學發起政黨成為左右國會的生力軍、

韓國以學生為主體要求總統辭職等各式行動發生了。

 

去年秋天,我在台灣執教的時候,

學生們滿腔熱情地議論國家的應有方式。

我在三月訪問西班牙的時候,學生們呼籲既存政黨的極限;

日前在首爾遇到的學生們也跟我詳細解說了總統制本身的結構缺陷。

在日本如何呢?

二○一五年夏天,圍繞所謂安全保障相關法案審議,

在首相官邸前集會抗議的學生團體SEALDs受到了矚目。

各國的日本研究學者抱著某種期待注視七○年代「安保」

以後不再自我主張的日本青年終於站起來的行動。

 

然而,他們沒有像台灣、香港、西班牙那樣成立政黨,

送到國會,而是在第二年就停止了活動,自行解散。

 

有人歎息他們的「挫折」。

但是,這種感覺恐怕是只對有明確利害關係的政治

感到興趣的「骯髒的」大人們的想法吧。

 

年輕人感興趣的不在那裡。

 

他們不是在日本的政治中心永田町展開的政黨和政府的政治,

而是針對著他們自己面臨的問題。

 

比如,在少子高齡化和高呼「一億人都活躍的社會」口號聲中,

被迫需要工作和家庭兼顧的是年輕女性。

但是,她們的母親多為家庭主婦,

所以她們身邊沒有一個工作和家庭兼顧的榜樣,

因而越發對將來感到不安。

 

為此,學生社團「manma」針對雙職工家庭成立了一日留學課程。

代表人物新居還是大學生,也在政府的審議會擔當委員,

他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希望能夠開始改變社會。

此外,地方的衰退也是問題之一,

HAPIKIRA’S FACTORY公司的代表

正能和山本在學生時代成立該公司。

她們把目光放在不是司空見慣的促進地方活化的活動上,

而是將各個地方有魅力的產品進行重新設計打造,

讓居住在城市的年輕人想去購買。

她們二人在大企業就職的同時也持續經營著公司,

並在媒體和審議會上提言通過兼職創造豐富多彩的生活樣式。

 

在台灣、西班牙和韓國,和學生們談話時,

我一方面驚歎他們對統治構造為首的政黨和政府政治表示的關心

和理解之深,同時也感到他們在少子高齡化、地方活化等

具體政策上表現出的興趣和知識很缺乏。

 

日本的年輕人認為和「政府、政黨政治」有瓜葛本身不是很酷,

或者沒有意義。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對公共事業沒有興趣。

在日本,有八成以上的國民感到國家的政策沒有反映民意,

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年輕人邊和「政府、政黨政治」

保持一定的距離,邊用他們自己的方法在改變著社會。

當然,這其中也有直接面對政治的行動。

最具代表性的是非營利組織「我們的一步改變日本」,

該組織的代表在高中三年級時成立了此組織,

迄今為止活動了有四年的時間。

他們也和台灣和香港的學生交流,繼續拓展活動的規模。

下修降低被選舉年齡也是在他們的活動視野之中。

 

如此看來,他們就算在寬裕教育中長大,也抓住了各種機會,

在某種意義上可說是「寬裕教育世代的精英」。

他們經歷過的多元多樣的經驗讓他們在遇到東日本大地震後,

對公共事業的想法一舉爆發,因而積極投身於活動中。

 

倒不如說,被他們這些後浪追趕,

需要改變的應該是敷衍的活在現實生活中的「大人」們也不一定。

==================================

 

===========================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