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聯合國內部施加影響力

2015年 9月 30日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_watch/2015/09/150930_china_watch_un_roles

 

透視中國:

中國在聯合國內部施加影響力

========================

本周,剛剛完成聯合國大會演講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中國將向聯合國維和行動提供更多的資金和人員支持。

Image caption

本周,

剛剛完成聯合國大會演講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

中國將向聯合國維和行動提供更多的資金和人員支持。

 

儘管許多觀察家指出,

中國對二戰後建立的國際體系頗有腹誹,

但從中國近年來參與聯合國的行動來看,

中國正試圖通過聯合國內部體系施加影響力,

而非另起爐灶遠離既有規則。

 

本周,剛剛完成聯合國演講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

中國將向聯合國維和行動提供更多的資金和人員支持。

 

習近平表示,

中國將建立一支8000人的聯合國維和常備部隊

並向非洲聯盟提供1億美元的資金支持,

建立快速反應部隊。

 

不過習近平說,維和行動本身治標不治本。

 

他還強調,

單邊主義並不能解決目前尚存的地區衝突,

各國要「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

扔掉我贏你輸、贏者通吃的舊思維。」

 

「較為出乎意料」

Image copyright XINHUA Image caption

事實上,作為習近平本周聲明的前瞻性行動,

中國政府已經在今年4月向南蘇丹派出了700名軍人,

進行人道主義工作並保護聯合國在當地的雇員。

 

當然,

鑒於中國的總體國防實力,這支8000人的隊伍並不算大,

尚不比巴基斯坦與孟加拉等國的規模。

 

但《紐約時報》的首席外交記者Jane Perlez評論認為,

習近平的這一表態,是他訪美期間「較為出乎意料」的一項。

 

事實上,作為習近平本周聲明的前瞻性行動,

中國政府已經在今年4月向南蘇丹派出了700名軍人,

進行人道主義工作並保護聯合國在當地的雇員。

 

「這是一項積極的舉措,」倫敦的皇家國際關係研究院(Chatham House)

的中國問題專家Rod Wye對BBC中文網記者說。

 

他曾是英國外交部派遣至北京的資深外交官,

研究中國外交行為的變化多年。

 

「這一舉動說明,中國試圖在國際事務中扮演適當權重的角色,

並在聯合國的框架下扮演有用和具有建設性的角色,

這也是中國指責美國等國有時不在聯合國框架下行事的一種方式。」

 

這一舉措也是中國對美國批評其在國際事務中「搭便車」的回應,

顯示中國是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一員」。

當然還有一些分析認為,中國在南蘇丹的派兵,

與其商業利益有關,因為中國是南蘇丹最大的石油投資者,

在那裏的維和行動符合其利益。

 

為何選擇聯合國?

眾所周知,中國與聯合國在毛澤東時代有過不少糾葛。不過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裏,中國官方在諸多正式的文件中對聯合國在國際政治中發揮的作用多有讚賞。

Image copyright AFP Image caption

眾所周知,中國與聯合國在毛澤東時代有過不少糾葛。

不過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裏,

中國官方在諸多正式的文件中對聯合國在國際政治中發揮的作用多有讚賞。

 

中國為什麼要選擇聯合國這一場所?

 

這又能說明習近平上台後中國在聯合國體系中的何種角色變化?

 

眾所周知,

中國與聯合國在毛澤東時代有過不少糾葛。

 

不過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裏,

中國官方在諸多正式的文件中

對聯合國在國際政治中發揮的作用多有讚賞。

 

比如,在2005年的官方文件中,

中國政府說,聯合國是實現多邊主義的「最佳場所」。

 

「在北京明確表示不想等待世界多極化自己產生,

而是主動推廣的時代,聯合國或許對中國來說已經變得更為重要,」

牛津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英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福特(Rosemary Foot)

在傳送給BBC中文網記者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福特還指出,習近平上台後,中國的外交官已經意識到,

中國需要在國際事務中有更多參與。

 

因此在2013年,中國決定派出首支維和部隊前往馬里。

 

這一舉動被前聯合國副秘書長陳健稱為具有「突破性」。

 

「很自然,考慮到中國在聯合國的影響力和其對聯合國系統的熟悉程度,

這一多邊主義和以國家為單位的機構是

中國企圖在全球層面發揮作用的主要渠道,」她寫道。

 

中國改變「不干涉」外交政策?

「不干涉政策」不僅是海外決策者關注中國外交動向的坐標,也是中國國內學者長期辯論的議題。

Image copyright Xinhua Image caption

「不干涉政策」不僅是海外決策者關注中國外交動向的坐標,

也是中國國內學者長期辯論的議題。

 

對於在衝突地區的維和行動,

不少觀察家也將此與中國長期奉行的「不干涉政策」聯繫起來。

「不干涉政策」不僅是海外決策者關注中國外交動向的坐標,

也是中國國內學者長期辯論的議題。

 

一些人士認為,

中國應當繼續奉行鄧小平時代的「韜光養晦」;

但越來越多的中國官方學者認為,

中國應當摒棄這一想法,

在國際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後一種觀點在本屆政府上台後尤為突出。

 

但倫敦皇家國際關係研究院的Rod Wye認為,

中國對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支援,

並不意味著中國試圖改變其外交修辭上堅持的「不干涉」外交政策,

「因為這樣的維和行動最終落在聯合國行動的框架下,

這與直接出手干預其他國家事務有所不同。」

 

維和政策與干預行動或許有所不同,

但更多的研究發現,隨著中國在海外利益的擴大,

中國也正主動或被動地捲入衝突中,

成為解決衝突過程的一份子。

 

比如在蘇丹與南蘇丹的衝突中,儘管收效甚微,

但中國的外交人員正試圖接觸對峙雙方解決實際問題。

 

「對中國來說,如今對這些衝突置之不理已經愈發困難了,」

瑞典斯特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前任研究員布瑞納(Oliver Brauner)去年對BBC中文網記者表示,

「伊拉克、利比亞和達爾富爾,都是很有意思的案例。」

 

福特教授此前也對中國媒體說,

一個嚴格的不干預政策是不可能實行的,

這點在中國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和官方學者的評論中都十分清楚。

 

「中國政府希望推行的,

是當對一些國家需要做些什麼的時候,

要保證不致政權更迭,」福特說。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