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縣市長大選 民意潮流為日本借鏡

January 31, 2015

http://asahichinese.com/article/news/AJ201501310005

文:台北支局長 鵜飼啓

 

台灣縣市長大選

民意潮流為日本借鏡

=======================

或許,

這就是所謂「民意的浪潮」吧。

 

不過可不是指創下戰後最低投票率的日本眾議院大選,

而是指去年11月底的台灣地方縣市長選舉。

 

整體投票率比日本大選多出了15個百分點,達到67.6%之高。

 

  基本上,

台灣的政壇可以分為國民黨與民進黨這兩大政黨

 

目前,國民黨為執政黨,

並且在共22席次的縣市首長中,

國民黨在選前握有15席,而民進黨只有6席。

 

原本大部分的人都預測,國民黨頂多減少幾個席次而已。

 

  然而,在開票開始後,情勢似乎有些不太妙。

 

原本預料能輕鬆當選的國民黨現任首長們,

紛紛陷入了苦戰。

 

而在原本預計是55波的縣市中,則出現大幅度的差距。

 

最後,選戰結果國民黨僅拿下6個縣市,嘗到了歷史性的慘敗。

 

  不過,這在事前是有跡可循的。

 

當選台北市長的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

在選前的黃金週末發起的大遊行,

大批年輕人及攜家帶眷的民眾皆前往參加。

 

與對手的組織動員型集會不同的是,

參加遊行的民眾紛紛露出愉悅的表情,讓筆者印象深刻。

 

另外也有許多民眾,從自家大樓的窗戶及陽台,向遊行隊伍揮手。

 

  以電影《多桑》廣為人知的導演、

身兼演員、編劇等多重身分的吳念真,

在去年的第6部舞台劇作品《人間條件》中,

描繪出台灣年輕世代的煩惱。

 

老百姓的薪水不漲,

但因財團炒作而讓房價飆漲,

即使辛勤工作也買不起一個家。

 

少年時期在礦坑破屋度過的吳念真說道:

「現在雖然生活變得富足了,

不過在過去大家都認為『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

 

  在2008年上任的總統馬英九,

把改善和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

作為所提出之經濟政策的支柱。

 

儘管大企業的收益提升,

但老百姓仍舊感受不到景氣回復的實感。

 

但即便如此馬英九仍以許多枝微末節的數據,

舉出他的施政成果,

讓人民認為馬是「不會傾聽民意的領袖」。

 

而在選舉中,人民所發出的正是對馬政權強烈不滿的怒吼。

 

  然而直到大選開票日前,

仍有許多台灣民眾認為「最後應該還是國民黨獲勝」。

 

因為長期一黨獨裁的國民黨,

早已建構起既得利益者的鐵票倉。

 

但結果是,無法憑著過去的組織能力獲得勝果。

 

  即便如此,抱持著「有可能改變」希望的選民們,

進而形成一股潮流,

甚至有自費從美國及加拿大回國投票的選民。

 

  現任新北市市長,

同時也是新任國民黨主席的朱立倫,

在兩岸關係上採取較為慎重的態度,

畢竟選舉結果也將會影響到台灣未來的走向。

 

在日本的大選中,選民也許感受不到改變的必要性。

 

不過,台灣民主的活力,

對日本來說也將是值得細細思考的借鏡。

============================================================

長期一黨獨裁的國民黨,

早已建構起既得利益者的鐵票倉。

—————————————————————————–

老百姓的薪水不漲,財團炒作而讓房價飆漲,

即使辛勤工作也買不起一個家。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