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如何走出民族主義的歧途

2014年12月10日

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41210/c10takahara/print/zh-hant/

高原明生

高原明生(Akio Takahara)是東京大學教授,目前在北京大學做訪問學者。

 

中日如何走出民族主義的歧途

========================

北京

——上個月的APEC峰會期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握手時面無表情,

呈現出他在整屆峰會上最冷漠的神色。

 

這是兩人的首次會晤,持續了區區25分鐘。

 

不過,

這成了中日關係的轉折點,

特別是在東海島嶼問題導致兩國關係再次緊張之後。

 

爭議島嶼在日本被稱為尖閣諸島(Senkaku),

在中國則被稱為釣魚島,

兩國均聲稱對其擁有主權。

 

實際上,

中國政府最近幾個月已就這一分歧反覆表示極為強烈的抗議,

需要一個合適的理由來向國內民眾說明,

為何習近平有必要與日本首相進行直接接觸。

 

因此,

習近平在上月會見安倍晉三之前

設定了嚴格且不對等的條件:

日本必須正式承認兩國存在領土爭端,

而且安倍晉三必須承諾不再參拜靖國神社。

 

那裡供奉着日本的戰爭亡靈,其中包括甲級戰犯。

 

然而,就在峰會召開之前,雙方達成了共識。

 

這份措辭巧妙的協議可以有多種解讀。

 

文中稱,

中國和日本對東海海域近來的衝突存在不同主張。

 

這使中國可以向國內民眾宣稱,

日本已經按照習近平的要求正式承認存在爭端,

而日本政府也可以告訴本國民眾,情況並非如此。

(文中沒有提到靖國神社。)

 

安倍晉三和習近平應該為這種具有建設性的模糊處理贏得讚揚。

 

雙方共同努力,

朝着緩和東亞緊張局勢的方向邁出了負責任的一步。

 

特別是安倍晉三,他似乎已經打好算盤,

雖然自己會在一些支持者那裡失分,但與習近平相比,

他能相對從容地承擔這種負擔。

 

習近平正在彌合中國軍隊中的鷹派

與外交體系中的鴿派之間的分歧上左右為難。

 

此舉對於安倍晉三來說絕非易事。

 

中國經常派遣巡邏船到尖閣諸島/釣魚島附近的海域執行任務,

而日本民眾也總體上支持

日本對此類挑釁行為及與中國有關的安全問題採取強硬立場。

 

日本非政府組織「言論NPO」

(Genron NPO)與《中國日報》於今年夏季開展了一項聯合調查,

結果顯示,

93%的日本人對中國印象不佳。

 

不過,

很多日本人也明白,中國是一個重要的鄰國,

對日本自身的安寧與繁榮至關重要:

在此次調查當中,

逾70%的日本受訪者表示,日中關係非常重要,

大約80%的人對目前的狀況感到擔心或認為需要改善。

 

安倍晉三對這一點心知肚明。

 

安倍晉三也知道,習近平比他的處境更為微妙。

 

一方面,中日關係緊張會給中國造成經濟損失。

 

中國商務部披露,2014年1月至6月,

日本對華投資同比減少了將近一半。

 

商務部長高虎城在今年9月對日本的一個商界代表團表示,

中日關係緊張損害了兩國的經貿紐帶,這是他不想看到的情況。

 

不過,權力基礎尚未穩固的領導人無法改善中日關係,

這也是中國政界的一般原則。

 

中國領導層利用民族主義狂熱情緒來彌補執政正當性方面的欠缺,

來團結黨和民眾,而日本是一個慣常的靶子,

特別是對於軍隊及宣傳部門的鷹派來說。

 

從中國媒體對上個月歷史性握手的冷淡報道可以看出,

習近平還沒有足夠穩固的基礎來積極推動中日關係的發展。

 

然而,此次會面為改善兩國關係開闢了道路。

 

雖然中國媒體沒有報道,

但安倍晉三在會晤期間告訴習近平,

他認為日中可以在四個議題上開展合作

—— 促進雙方在東海的進一步合作

(包括實施2008年的一項協議,共同開採該區域的石油和天然氣);

加強經貿關係;在東海創造更加穩定的安全環境;

最重要的是,增進相互理解。

 

安習之間的握手已經促使那些陷入停滯的對話獲得重啟,

比如最近在北京召開的湄公河政策對話和「新日中友好21世紀委員會」會議。

 

日中友好委員會充當了兩國內閣領導人的顧問團,

成員都是非政界人士,由我擔任日方的秘書長。

 

(我們是李克強於2013年3月就任總理以來接見的首個日本團體。)

在上周舉行的會議中,

我們花了一些時間來消除中國媒體給中方造成的困惑

——有關安倍晉三在他與習近平於峰會前達成的協議中所做的承諾。

 

然後,我們討論了如何加強雙邊關係,

比如建立危機管理機制,從而避免在東海發生衝突。

 

此時此刻,

安倍晉三和習近平必須向日本及中國民眾展示此類合作帶來的實際效益。

首先要讓他們知道一些鼓舞人心的事實。

 

比如,中日兩國已經在節能和污染控制等經濟及非傳統的安全議題上開展了合作。

 

在索馬里沿岸參與國際反海盜行動的

日本海上自衛隊(Japan Maritime Self-Defense Force)在為中方商船提供保護。

 

日本政府還在為中國的學校及本土非政府組織提供重要的技術和經費支持。

到日本觀光的中國遊客人數不斷刷新紀錄。

 

日中友好協會還討論了加強交流項目的方法。

 

自2007年以來,

至少有3萬名來自亞太地區的年輕人通過交流項目來到日本,

其中包括中國青少年。

 

無論這種民間交流看起來有多微不足道,

它的確能夠消除常見的誤解,改變兩國關係的態勢。

 

實際上,最重要的是,

加深日中兩國民眾之間的理解

能夠幫助安倍晉三和習近平克服來自兩國權力集團內部民族主義勢力的壓力。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