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訪華團北京交鋒安倍巴黎牽制中國

 

童倩  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更新時間 2014年5月6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5:05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4/05/140506_japan_china_paris.shtml

安倍講話被日本時事通信設形容為

“這是安倍牽制中國非民主價值觀和不遵守國際規範的經濟舉措”。

 

日訪華團北京交鋒安倍巴黎牽制中國

 

在日本執政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

率領的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成員訪華、

與中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會談中沒找到改善中日首腦關係的出口後,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周二(5月6日)

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部長理事會上演講,

呼籲”價值觀共有的各國確保在公正規則下的競爭原則來構築巨大經濟共同體“,

被日本時事通信設形容為

這是安倍牽制中國非民主價值觀和不遵守國際規範的經濟舉措“。

 

“應對激烈”

身兼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的高村

率領超黨派議員組成9人的訪華團

是5月4日抵達北京訪問的,

這是中日關係在東海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主權糾紛

和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歷史糾紛中持續惡化形勢以來,

去年1月日本執政公明黨訪華團後時隔1年多,

首個日本政客訪華團抵達中國,

行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記者會上對高村一行表示歡迎。

 

高村一行周一在北京與張德江會談中,

張德江也表明讚賞訪華團在中日關係困難時期訪華的舉措,

會談中雙方也一致同意有必要改善中日關係。

 

但一談到領土糾紛和歷史問題,

雙方的會談就仍是針鋒相對。

 

據出席會談的部分日方成員事後透露,

雙方爭論激烈,

高村對領土糾紛說

日本國民認為現在是中國在以力量改變現狀“,

張德江說”中國對固有領土寸土不讓“。

 

不過高村也不忘此行的主要目的,

對張德江強調”我們不應單方面地採取對抗舉措,

雙方應相互努力實現首腦會談”,

並表明安倍有意在今年11月北京舉行亞太經合組織

首腦會議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

對此張德江回答會轉告習近平,

但仍強調中日關係惡化原因在日方。

 

“區分鮮明”

高村會談後表示,

此行是否有成果要觀察中方今後的反應,

但他強調中方同意訪華團要求,

安排政治局常委的會談規格,

說明了”中國也不認為中日關係如此惡化下去好”。

 

與中國官方歡迎和讚賞高村一行的反應比,

日本官民都對高村一行訪華顯得低調和冷淡,

事前和事後大部分主流傳媒都沒顯示期待,

雖然各大傳媒都報道了高村與張德江會談,

但許多報道闡述簡要,

甚至連訪華團成員包括哪些黨、哪些議員、共有多少人都省略。

 

較關注中日關係的《產經新聞》周二以

“高村與張德江激烈應對,中日首腦會談不見出路”

為標題的報道,

引述日本政府內部正擴大的看法說,

這次訪華團的目的是探尋去年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以來

中日政府斷絕交往的出路,

而中國顯示改善關係顯示的姿態

其實是通過奧巴馬訪日”安倍成功顯示日美加強同盟的格局湊效“。

 

但《產經新聞》記者發自北京的分析也指出,

中國看待正在歐洲訪問的安倍外交與高村一行的議員外交分別明確,

致使高村會談後也承認不知道是否有成果。

 

而安倍在巴黎發揮目前作為OECD議長國的日本針對中國的外交,

則可能是安倍在高村訪華仍不見中日首腦會談曙光後作出的最新反應。

———————————————————————————————————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巴黎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部長理事會上演講,

呼籲

價值觀共有的各國確保在公正規則下的競爭原則來構築巨大經濟共同體“,

被日本時事通信設形容為

這是安倍牽制中國非民主價值觀不遵守國際規範的經濟舉措“。

—————————————————————————————————————–

美國越來越無意(無力)承擔其過去70年來的國際角色

 

美國應對國際挑戰的能力受到很大局限,

主要原因是 美國國內經濟不平等、中產階級式微, 政治低效

 

[ 相關 ]   英媒:中國會成為全球樣板嗎?[ BBC ]

—————————————————————————————————————–

奧巴馬尖閣主權的發言,從歷史角度來看美國的立場非常特殊

 

美國等《舊金山和平條約》簽署國

確立尖閣包含在“琉球諸島”的解釋。

 

而且美國在其中主導。

 

日本政府應提醒美方,並呼籲其妥善應對。

 

[ 相關 ]   日本前外交官美根慶樹談奧巴馬訪日與尖閣問題[共同社]

————————————————————————————————————————-

奧巴馬政府一再表示, 1960年的美日安保條約涵蓋島嶼,

東海的那些爭議島嶼也屬於其中,

不過華盛頓對於根本性的主權問題沒有表明立場。

 

避免在東海意外發生衝突, 這符合所有各方的利益。

 

但是推動日本在中國的壓力之下, 尋求與中國取得和解,

是華盛頓所有選擇中最糟糕的一個。

 

兩年前奧巴馬政府就是這樣對待馬尼拉的,

結果是華盛頓栽了一個跟頭。

 

美國無法化解根本性的島嶼爭端,

這不僅和漁業、天然氣或民族主義有關,

它關乎太平洋西岸未來的權力架構和秩序。

 

儘管中國的所作所為遠不像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V·普京(Vladimir V. Putin)

在烏克蘭的動作那麼肆無忌憚,

它依然是在試探,

美國支持的亞洲現有格局及美國在亞洲的聯盟有多大的強度。

 

中方對該區域的這種思維不會在一夜之間改變,

不過如果美國能切實地與盟友及夥伴聯手,

勸阻中國放棄使用威壓手段,

那就還有提出互信建立措施的餘地,

這些措施能緩和緊張局勢,

為之後提出外交解決方案贏得時間。

 

日本已把有益的提議放到了檯面上,

理應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持。

 

[ 相關 ]  施壓日本向中國讓步對美國不利[ 紐約時報 ]

—————————————————————————————————————

在中國韜光養晦的年代,中國發展壯大,

與鄰國發展友好關係,鄰國也以禮相待。

但是現在,這一切已經結束。

 

中國脫去了昔日溫文爾雅的外衣。

 

北京政府試圖通過新的防空識別區鞏固它對爭議島嶼的領土要求。

 

 [ 相關 ]  中國脫去溫文爾雅外衣[ 德國之聲 ]

——————————————————————————————————————-

[1938年德意英法 — 2014韓??? ]

 

菲律賓總統阿基諾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

把中國比作二戰前咄咄逼人的納粹德國引起中國媒體強烈反應。

 

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增加

和在外界眼中的「咄咄逼人」

被用來同一戰和二戰前的國際關係類比

似乎成了一種模式。

 

二戰前夕

希特勒在1938年要求捷克斯洛伐克部分國土時

西方沒有給與捷克斯洛伐克足夠的支持。

 

英國首相張伯倫

去德國慕尼黑參加了德意英法四國首腦會議,

規定把蘇台德區「轉讓」給德國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慕尼黑協定」。

 

被迫割讓領土的捷克斯洛伐克卻沒有被允許出席慕尼黑會談。

 

[ 相關當今中國、戰前德國與世界大戰警告[ BBC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