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量“中國風險”

估量“中國風險”

川島真  [2013.01.17]

中國是一個“怎樣的大國”?

中國已成為世界大國。

即便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還很低,

但構建一個缺少中國的世界和東亞秩序則是難以想像的。

然而,若是問起中國是一個“怎樣的大國”,

或者今後“將成為怎樣的大國”,

恐怕連中國領導人也無法完全把握。

儘管如此,

生活在中國的人們無疑感受到了各自所處環境的變化

和他們眼中景象的變化,

而且可以肯定,他們在感受現時變化的同時,

還總是抱著對未來的希望與不安。

另一方面,

正如聲稱“中國本來如何如何”的論調那樣,

相對於中國的變化,有些言論更傾向於關注其連續性、共同性,

力求指出“中國的本質”。

同時,還有一種觀點認為

“中國具有多樣性,所以諸如‘中國如何如何’

這類將‘中國’作為主語的討論本身就是毫無意義的”。

這些觀點雖然都有切中要害的一面,

然而,無論是“中國本來如何如何”的論調,

還是“不存在中國如何如何”的觀點,

或許都反映了一種逃避揭示中國當下現狀的傾向。

“真實的中國”?

在解釋說明中國之際,

人們常用到的一個表述是“必須把握‘真實的中國’”,

而且這已成為日本國內研究當代中國的學者們反覆強調的警句。

這是一種告誡,

即針對幅員遼闊且呈現多樣化差異的中國,不能“盲人摸象”,

僅憑自己看到的中國的某一面就以偏概全地評論“中國如何如何”;

同時它又是對兩個極端,即以個人的政治信條過度讚美文化大革命,

或是一提到中國就詆毀謾罵的一種批評。

但是,說到什麼才是“真實的”?

這個問題就複雜了。

究竟什麼是“真實的”?

它由誰來如何判斷呢?

按道理而言,如果不了解“中國的本質”,就無法明確是否“真實”,

因此,這或許是一句沒有答案的警句。

當然,把握“中國的本質”也並非易事。

難以估測的“中國風險”

對於中國的未來,一直存在著一種“不確定性”。

它源自於中國自身的變數之多,以及資訊公開的局限性等。

然而時至今日,

以往一直被視為“常量”的因素也開始向“變量”轉化。

從政治上看,

存在著共產黨未來是否繼續執政這一關鍵問題。

要回答這個問題無疑是困難的。

不過,

正如(本網站)“中國國內問題”專題中富坂先生闡明的那樣,

共產黨政權的國內統治正面臨嚴峻問題,

今後肯定會採取旨在“延長壽命”的各種政策。

但是,在集體領導體制下,無望形成強勢的領導力。

利益集團也呈現多元化,從而更難採取一致性的行動。

如實反映這種共產黨政權形象的,正是其“統治”形式。

共產黨政權到底在多大程度上統治(govern)著“中國”呢?

看一看本專題中阿古女士描述的農民工問題就會發現,

中國國內湧現出各種不平等現象,

政府卻在強硬地壓制力圖糾正不平等現象的社會運動。

長期以來,

支撐共產黨政權的基礎是革命和民族主義思潮,

然而最近20年則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富裕”。

這種“富裕”不僅讓共產黨幹部從中受惠,

更是牽引了這個國家和政權,

但它催生的不平等和不公正,正逐漸成為政權的致命傷。

但是,正如本專題中梶谷先生論述的那樣,

長期處於“過剩資本投資”狀態的共產黨政權,

其經濟政策已經達到極限,要解決眼前的諸多問題,

可謂難乎其難。

另一方面,

我們還不可忘記,中國最大的風險在於人口問題和環境問題。

獨生子女政策導致的“超老齡化社會”即將到來。

鑑於中國的移民政策比日本更加嚴格,

且長期以來還將人口規模作為國力的基礎等因素,

所以今後也有可能放寬人口控制政策。

至於環境問題,

正如本專題中上田先生指出的那樣,已到了相當嚴峻的地步,

包括日本及其它國家的援助方式在內,

已成為中國面臨的重大課題。

作為鄰居的中國

日本是中國的鄰國,

這種地理位置上的聯繫是無法迴避的。

相對距離較遠的歐美國家可以單純關注如何與中國合作,

但作為鄰國的日本則不可能只談合作。

從此次圍繞尖閣諸島(釣魚島——譯註)的對立中也能看出,

日本所處的地位尤其容易受到“中國風險”的影響。

日本需要做的,是準確把握這些風險,採取相應措施,

盡可能避免蒙受損害。

其次,

為了努力減少這些風險,還應對中國開展必要的工作,

並防範由這些風險帶來的諸多問題。

不過與此同時,

我們還必須將中國未來的各種可能性納入視野。

比如,不僅僅是努力建立政府間的良好關係,

還應該全面均衡地關注中國國內各種群體的存在,

與不同觀點的人和組織構建更好的關係。

相對於今天,

戰前的日本在某些方面更擅長與如此多樣化的中國打交道。

侵略和戰爭應當反省,

但我們已經迎來了這樣一個時代,

即需要在歷史中學習如何把握中國、如何與中國交往,

剛柔並濟,

多層次多角度地與中國交鋒抗衡。

————————————————————————————————————-

nippon.com編輯委員。

東京大學副教授。1968年生於東京都。

1992年畢業於東京外國語大學外語系中文專業。

1997年修滿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社會系博士課程學分後退學,獲博士(文學)學位。經任北海道大學法學系及研究所副教授後,擔任現職。

著作有《中國近代外交的形成》(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04年)、

《通向近代國家的摸索1894-1925》(岩波新書系列中國近現代2 2010年)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