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交惡日本損失更大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48969?full=y

中日交惡日本損失更大

歐亞集團總裁 伊恩•佈雷默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2013-02-16 (www.ftchinese.com)

2002年,時任日本外相川口順子(Yoriko Kawaguchi)受命前往莫斯科,

商討改善日俄關系的方法。

在那次訪問中,

川口順子向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表示,

在八國集團(G8)任意兩國間的關系中,日俄兩國的關系是最讓人頭疼的,

而事情本不應如此。

川口順子當時主張,

兩國都聲稱對太平洋上的一群島嶼擁有主權,

由此引發的爭端妨礙了兩國關系在其他領域的潛在發展空間,

這是沒有必要的。

普京對此表示同意。

他表示,

兩國政府都是從幾十年前的戰爭時期繼承了這個問題,

改善雙邊經濟關系對兩國都有益。

自那次會晤以來,兩國圍繞爭議島嶼的緊張關系仍不時散發出火藥味,

但這並未妨礙兩國商業關系(特別是日本對俄羅斯能源的進口)的穩步改善。

這才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如今在處理日中關系時應該採取的方法。

中國和日本分別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

顯然,在二十國集團(G20)任意兩個國家之間,

中日之間的緊張關系是最嚴重的、互信是最薄弱的。

這對中國當然不利,但對日本更加不利。

日本的貿易夥伴不如中國多元化,

日本經濟的活力和日本一些最大型企業的健康仍然嚴重依賴中國消費市場。

日本政府去年年中宣佈

對東海尖閣諸島(Senkaku islands,

中國稱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實行國有化,

此舉毫無意外地在中國引發了一場反日浪潮,

而在中國政府的默許下,民眾的反日抗議持續的時間比往常更長。

中國的抗議者發起了抵制日企活動,並打砸了一些日本商店和日貨。

僅去年9月一個月,豐田(Toyota)和本田(Honda)在華銷量

就同比分別下跌 49%和41%。

這一事件還給新上臺的日本政府帶來了另一個警示:

它必須在亞洲其他地區締結新的合作夥伴關系,

“對沖”押註對華貿易的風險。

安倍政府高官今年年初訪問新加坡、澳大利亞、菲律賓、文萊和緬甸,

這是明智之舉。

另外,正如韓國如今與美國、歐盟(EU)和東盟(ASEAN)達成了自由貿易協定一樣,

日本也必須將貿易關系拓展到更遠的地區。

參加“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

亞洲和美洲多國共同參與的一項貿易協定)談判,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關鍵一步。

但這還不夠。

與中國改善關系已變得勢在必行。

近來,日本派遣戰鬥機向中國非軍方飛機實施恫嚇,

阻止這些飛機接近爭議島嶼。

中國也派遣了自己的戰鬥機對日方進行“監視”。

盡管這種虛張聲勢的活動對中日兩國和整個地區都非常不利,

但受影響最大的將是日本經濟。

安倍晉三希望擴大美日間的安保聯系,

然而如果中日摩擦加劇損害日本企業利益,美國政府也將無法提供保護

——對於日本的未來而言,這一威脅比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帶來的任何威脅都大。

另外,美國也必須維護自身與中國的關系。

為鞏固民眾的支持,

日本新當選的自民黨(LDP)政府意圖以強硬的對華言行投射力量。

日本民眾中的確有很大一部分人要求政府展現這種強硬立場。

然而,日本人民最希望他們選出的領導人做到的,

是令日本經濟重新返回有活力、持續增長的軌道,

出於這個原因,與中國發生不必要的沖突是不可取的。

最好的“投射力量”方式是通過振興經濟,在實質上增強日本的國力,

而不是炫耀武力。

因此,日本應竭力重建與中國之間的信任,

這並不是說要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讓步,而是說日本應同意暫時擱置這一問題。

這一爭端在今年是解決不了的。

最好是把註意力集中於恢復兩國關繫上,這樣可以增強兩國的經濟實力,

藉此增強兩國政府在國內的威信。

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正如日俄間的領土爭端偶爾仍會引發緊張局勢,

日中之間可能也會發生各種事件,考驗兩國領導人的耐心和智慧。

然而,剋制、有技巧地處理這些問題,可能會有助於兩國領導人加快建立互信。

比起日俄之間的問題,中日之間的問題更加難以解決,

這部分是因為中日關系在歷史上糟糕得多,

還因為兩國政府的新領導人都剛剛接任,他們急於尋找提高民眾支持率的捷徑。

然而,對於日本的未來來說,這一任務更加困難,並不意味著它不夠重要。

另外,日本領導人可以採取一些具體措施,使局勢朝著正確方向發展。

首先,日本領導人知道,有些舉動會加劇東亞的緊張局勢。

比如參拜靖國神社,

這個有爭議的戰爭紀念館始終是引起中國憤怒的源頭之一。

日本政府至少應避免採取那些破壞兩國政府間互信的舉動,

從而為兩國間的爭端降溫。

為了擱置島嶼爭端,將註意力集中於其他方面,

安倍晉三至少可以承認存在主權爭議。

在承認中日之間存在邊界爭端的同時,

他沒必要在日本的領土聲明上作任何讓步。

更有建設性的做法是,他可以提出一個計劃,

將釣魚島周圍的捕魚權開放給中國和台灣的漁民,

還可以就東海油氣資源的聯合開發展開談判。

採取以上步驟都需付出政治代價,

但是對於一個六年換了七任首相的國家來說,

恢復經濟活力是重中之重。

如果日本領導人總是與中國發生對抗,這一目標就不可能實現。

—————————————————————————————————–

伊恩•佈雷默(Ian Bremmer)是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總裁,

著有《零國集團時代:誰是新世界格局中的贏家和輸家?》

(Every Nation for Itself: Winners and Losers in a G-Zero World)一書

譯者/何黎

本文的網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969

——————————————————————————————————–

Chinamerican

————————————————————————

[ 安倍晉三 > 中國領土政策堪比粹德國生存空間論  ]

中國宣稱擁有台灣主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

80年代起,中國就開始推行基於「戰略前線」理念的軍事策略

安倍晉三說,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想法

這種看法認為 邊界專屬經濟區是由國家實力決定的,

只要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中國的影響力將繼續擴張。

他說,「有些人會把這種看法與德國的「生存空間論」聯繫起來。」

——>

日前首相稱中國領土政策堪比納粹德國[BBC]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