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選舉:安倍當選 成強勢首相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3/07/130721_abe_election_result.shtml

更新時間 2013年7月21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9:59

日本選舉:安倍當選 成強勢首相

選民對安倍政府的經濟政策「安倍經濟學」的期待是其獲勝的原因

日本國會選舉結果揭曉,

安倍晉三成為六年來首位控制國會眾參兩院的強勢日本首相。

自民黨共贏得65個議席,大大超過改選前的34個議席。

共同社報道說,

自民黨和公明黨聯合執政的兩黨取得了過半數議席(122席),

由在野黨控制參院的「扭曲國會」局面宣告終結。

民主黨只獲得17個議席,遭遇建黨以來最慘重的失敗。

日本共產黨則贏得歷屆參院選舉中最多的8個議席,為改選前的兩倍以上。

分析認為,

選民對安倍政府的經濟政策「安倍經濟學」的期待是其獲勝的原因,

安倍政府的執政基礎將得到進一步鞏固。

信心票

與此同時,

安倍選舉獲勝後是否會選擇在8月15日日本戰敗日參拜靖國神社

成為受到廣泛關注的焦點之一。

BBC駐東京記者傅東飛分析認為,

這樣的投票結果是日本民眾對安倍政權投下了信心票。

自民黨副主席高村正彥對NHK電視台表示,

人民想要能夠做決定的政治和能夠提供穩定基礎的政權,

才有今天的結果。

高村正彥還說,安倍的經濟改革進展順利,民眾想要我們確保他們受益。

儘管日本國會參院沒有眾議院權力大,但是可以阻止政府法令的通過。

近年來,

日本幾大反對黨在參院有足夠多的總議席,造成「扭曲國會」的現象。

這也造成派系鬥爭和首相的頻繁更迭。

———————————————————————————————————-

相關内容

綜述:奧巴馬連任成功背後的華人影響力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3/01/130130_obama_chinese_supporter.shtml

奧巴馬宣誓連任

奧巴馬宣誓連任,試圖在第二任期留下政治遺產。

綜述:奧巴馬連任成功背後的華人影響力

更新時間 2013年1月30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2:13

1月21日,當奧巴馬回到白宮的禮台上,

手按著馬丁路德·金的聖經,宣誓連任,台下同樣的人山人海,

同樣的專注莊嚴,但四年前「革命成功」的狂喜

卻似乎被「同志尚需努力」的肅穆所取代。

的確,

2012年的選舉對奧巴馬來說是場舉步維艱的戰役。

一直到選前一周,部分民調還顯示,

其對手羅姆尼甚至已超越百分之五十的支持度。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當奧巴馬終於勝出時,

美國大眾的注意力不再只是像四年前在他的皮膚顏色和他所象徵的理想與目標,

而更是拿起放大鏡審核:

到底是哪些人的選票,在決定性的搖擺州間讓奧巴馬逆轉得勝?

各大媒體不約而同把焦點從單單白人多數在乎的議題,轉到了少數族群身上,

尤其是拉丁裔與亞裔美國人的影響力。

數據顯示,71%的拉丁裔與73% 的亞裔美國人將票投給了奧巴馬。

其中,亞裔美國人雖然目前只佔全美人口的6%左右(約1800萬人口),

卻在過去十年間以46%的速度快速的成長中,高於在美國任何其他族群,

其中華人就佔約四分之一。

也難怪奧巴馬陣營對於亞裔美國人的意見日漸重視,

甚至在就職典禮期間就由白宮內閣秘書長盧沛寧主持一整天的亞裔會議 。

就許多方面來說,

美國華人對於奧巴馬的支持其實並不太符合常理。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去年出版題為《亞裔美國人的崛起》的報告,華人是美國收入最多,

教育水平最高的族群之一。

他們對於生活的滿意度,家庭觀及傳統道德的重,

, 以及對於努力與事業成就的肯定都遠高於一般大眾。

從這些角度來看,他們對於提倡「大政府」,

支持非傳統家庭與包容前衛思想,

且強調對於社會弱勢者而非成功者提供福利的民主黨候選人的支持,

的確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華人的轉變

事實上,

華人對於民主黨的認同是最近十年的新發展。

在1992和1996的選舉中,

華人對於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老布什的支持度持續高於民主黨的克林頓。

到了2000年,支持兩黨的華人數目差距才開始逐漸拉近。

對許多華人來說,這樣的政治立場轉變反映了世代的轉變。

對於中老生代的美籍華人,大多數為第一代移民,

生活的重心多為安身立命,職場的角色也常為生意人與企業家,

因此對於共和黨低稅與減少政府干預的原則較有共鳴。

不少來自中國大陸,越南、柬埔寨等地的華僑

也對民主黨提倡的「大政府」理念有相當程度的不信任。

此外,

當時大多數的華人移民都有語言的隔閡,除了人數少之外,

本身對政治的參與就有一定的難度。

然而,新一代的華裔子女對於政治就有相當不一樣的看法。

不同於他們父母的背景與價值觀,

這些第二、三代華人最首要的身份是美國人。

當上一代的新移民多數生活在唐人街(Chinatown)等同族群聚居的小區中,

現在剛踏入二三十歲階段的華僑從出生起

就對於自己身為少數與身旁文化的不同有所認知。

從求學、就業到社交,第二代華僑的東西混雜的成長經驗

促使他們對於「身分「的問題與其他少數族群容易產生共鳴。

也因此,

許多分析家將奧巴馬在華人及其他亞裔族群間的高支持度

歸功於他的「少數族裔身分」:

一個美國與肯尼亞混血,又在亞洲長大的總統,

讓多數年輕華人能投射自身的背景,

基於「同為少數族裔」的立場,因此「象徵性」

甚至是「情緒性」的票數超越了完全「理智性」的政策考慮。

背景決定選票?

有趣的是,

雖然大多數非華裔人士認同這樣的解釋,

只有極少數的年輕一代華僑認為,

他們支持奧巴馬的決定受到了本身背景文化的影響。

如果你在紐約或舊金山的街頭隨意詢問一位第二代華僑,

問他若支持奧巴馬, 原因為何,

他最有可能會說奧巴馬的經濟,教育,氣候變遷,社會福利政策等

所謂「理智性」的因素影響了他的投票決定。

如果你再問他作為華人是否有所影響,他極有可能會立刻否認,

有些人甚至可能會有些受冒犯。

「為什麼人們總假設我父母的華人背景

對我的影響,會高於其他美國人父母背景對他們的影響?」

一位常春藤大學畢業、在紐約金融界工作的華裔朋友這麼說。

他還補充說:

「總體來說,奧巴馬得到60%的年輕人選票,而羅姆尼只得到36%。

換句話說,每個族群的年輕人都大量的轉向奧巴馬陣營。

而我就只不過是他們其中的一員而已。我就是另一個美國年輕人罷了。」

或許永遠沒有人能證明誰對誰錯,

但可以確定的是,奧巴馬的連任證明了一點,

那就是華人的政治影響力不再隱形於美國社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