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中國:奧斯陸的空座椅 –授獎與審判

 

點評中國:

奧斯陸的空座椅

–授獎與審判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12/101213_cr_emptychair_bychenpokong.shtml

陳破空(美國)時政評論人士

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禮

劉曉波缺席下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禮

中國異見作家劉曉波獲得2010年度諾貝爾和平獎,舉世矚目。

情形本來應該是,各國對北京施壓,

要求中國政府無條件釋放劉曉波,

讓他得以到奧斯陸領獎;

實情竟然是,

中國當局反其道而行,挾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主動出擊,向各國施壓,威脅他們:

不得出席頒獎儀式,

否則,後果自負。

北京所說的「後果」,

指的是經濟代價。

在這裏,北京顯示的,不僅是霸氣,

而且是俗氣:財大氣粗。

空椅子的雙重意義

中國政府指控諾委會,授和平獎於劉曉波,

是「顛覆中國的陰謀」。

其實,

北京領導人不會心中無數:

如果真要用「顛覆」二字,

那不過是顛覆了中南海的專橫、

偏見與既得利益而已。

12月10日,在挪威,在奧斯陸,

在該市市政廳,劉曉波被正式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一個空座位,無數掌聲與眼淚,

淒美的中國古典音樂在大廳裏迴旋。

何等悲憫的氣氛!

何等悲壯的場面!

那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時刻。

它折射的,是一個古老東方民族的現代悲劇。

中國人(或者中國漢人)

首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就創下「世界紀錄」:

首個關在監獄裏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一把空座椅,具有雙重意義,

劉曉波被缺席授予和平獎,

中國政府則受到缺席審判。

而這兩種情形,

都由中國當局一手製造:

重判劉曉波,

促成諾委會的授獎決定;

竭力阻止各國出席頒獎典禮,

等於北京對號入座,

硬是把挪威的授獎儀式變成對中國政府的世紀審判。

相似的歷史情節

孔子和平獎

對抗諾獎,中國的和平獎以孔子命名

與此同時,北京又折騰出自我設立「孔子和平獎」的鬧劇。

設立「孔子和平獎」的人,顯然沒有意識道,

孔子出現於多元化的春秋時代,孔子學說,

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產物。

設若孔子在世,斷不會把「堵天下悠悠之口」

與「和平」二字相連接。

另外,只要聯想到1935年,

諾委會把和平獎授予德國和平主義作家卡爾·馮·奧西茨基時,

納粹頭子希特勒是怎樣地惱羞成怒:

禁止所有德國人接受任何諾貝爾獎項,

並設立德國「國家藝術與科學獎」以代之。

驚人相似的歷史情節,

只能疊喻驚人相似的極端思維。

德國人卡爾·馮·奧西茨基不能前往奧斯陸領獎,

諾委會首次為他設置空座椅;

中國人劉曉波不能前往奧斯陸領獎,

諾委會同樣為他設置空座椅,

這是諾獎歷史上的第二次。

二戰的結局證明,

曾遭希特勒禁足的卡爾·馮·奧西茨基,

最終戰勝了希特勒。

2010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照例隆重舉行,

受邀國家中,三分之二國家,無視北京壓力,

派代表出席。

這足以顯示,獄中的劉曉波,

戰勝了中南海里的共產黨領導人。

在外人看來,

北京當權者對他們自己所做所為的後果,

似乎全然無知。

外界無法理解,中國政府接連「犯錯」,

究竟是因為崛起而自負?

還是因為對既得利益的過度敏感?

抑或因為中南海權力鬥爭的需要,

個個比兇斗狠,借以從內部牢牢立足?

鮮明對比

頒獎典禮上,

為不能出席致詞的劉曉波,

諾委會安排專人代為朗誦

他在中國法庭上的最後陳述《我沒有敵人》,

再次與口口聲聲把劉曉波稱為「罪犯」的中國政府,

形成截然對照

--寬容與偏見、博愛與仇恨的對照。

諾委會主席在演講中,不無驕傲而意味深長地指出:

這次頒獎,「具有最大的意義、最大的榮譽。」

他說的是歷史,既往歷史的昭示,

未來歷史的方位。

歷史早有殷鑒,且殷鑒不遠。

強大、智慧而懷仁,萬邦來儀;

狂妄而無知,只有遭孤立與圍堵的份。

諾委會主席的演講結語,

充滿哲人與仁者的雙重語氣:

「他(劉曉波)的觀點長遠來說將使中國更強大。

讓我們為他和中國未來的年月獻上最美好的祝願!」

所有善意的勸導,在執迷不悟的權力者聽來,

或許僅僅是刺耳如「諷刺」的噪音。

然而,古代中國統治者早有警句: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除非,北京當權者無意把他們自己

與「中國未來的年月」掛鉤。

台媒:諾獎凸顯中國榮辱不分

 

台媒:

諾獎凸顯中國榮辱不分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12/101211_taiwan_nobel.shtml

林楠森  BBC中文網台北特約記者

孔子和平獎

台灣認為設立孔子和平獎是對抗諾貝爾和平獎

台灣多數媒體

對人在獄中的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發表評論,

有評論連結台灣與中國的人權壓迫,

也有評論連結同一時間連戰獲得打對台的「孔子和平獎」。

兩岸人權

《自由時報》的「鏗鏘集」指出,

在世界人權日的時際,

諾貝爾和平獎的榮光照見中國人權的灰暗,

而中國人權的灰暗,

事實上也反映了在台灣這個相仿國家的歷史。

為鏗鏘集撰稿的詩人李敏勇表示,

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在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美麗島事件,

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國共產黨專政下的劉曉波事件,

分別是兩個標榜中國文化傳統大國,

在國際人權日對人權的極端迫害現象。

李敏勇的文章說,

台灣景美人權園區正展示著台灣轉型正義不充份實現的歷史,

軍法監的舊址,

仍然呼喊著淤積在未清歷史的叫喊聲。

兩個和平獎

《聯合報》的「黑白集」

則將連戰與劉曉波同時獲和平獎相提並論,

認為諾貝爾和平獎或孔子和平獎的共同之處,

是得獎者都沒有出席頒獎典禮。

黑白集說,

用孔子對抗諾貝爾這種被民族主義

弄瞎了眼的無厘頭作為,

非但羞辱了連戰,羞辱了孔子,

更是放大了反諾貝爾和平獎的荒唐與無知。

黑白集並說,大陸保守思維的重大盲點之一,

是把榮譽視為恥辱 ,又將羞辱視榮譽,

禁止劉曉波領受榮譽,

又將羞辱當成榮譽授給連戰。

《蘋果日報》的專欄「司馬觀點」

也以「連戰也中了一槍」為題,

指出連戰之子連勝文中了一槍大難不死,

想不到連戰也中了冷槍,

這槍來自大陸,但兇手身份不明。

文章說,以孔子對抗諾貝爾,

以連戰對照劉曉波,

顯然把連戰當成反西方宣傳工具,

是在侮辱與消費連戰。

司馬並指出上周傳出中共有意找連戰出任國家副主席,

此事並非空穴來風,而中共對連戰的特殊好感,

突顯出其對馬英九的不滿。

司馬專欄認為劉曉波是溫和派改革者,

激進派對他有很大意見,但中共把他奉為道德巨人,

他成為中國良心。諾獎給他當然是要給中國壓力,

但越抵制越難看,劉曉波是中共拿石頭敲自己的頭,

全世界都在看中共脫褲子。

相對而言,

台灣另一家

近年由中國大陸台商

取得經營權的媒體《中國時報》

則未在評論文章中提及劉曉波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