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暗語

2016年05月27日 09:30 AM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7751?full=y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

台灣作家 廖信忠 為FT中文網撰稿

 

蔡英文的暗語

============

5月20日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四平八穩,

符合蔡英文的政治信仰,所有能說的,

其實就跟她過去四個月所說的都一樣,沒有預期外的料想。

 

幾乎所有的媒體都以“兩岸”為角度分析這篇演說,

認為未來四年兩岸關系不會有實質進展,

但若以台灣目前面對的問題來看,

“兩岸關系”恐怕不是考慮重點,

台灣民眾最在意的也不是“兩岸關系”。

這篇演說共分成五大段,

而兩岸關系僅僅是

“區域的和平穩定發展及兩岸關系”中的一部分。

 

當然,這並不代表兩岸關系不重要

蔡英文將“年輕人”放在這篇演說的第一段,

直面了今日台灣社會所面對的各種民生問題,逐一詳細列出,

這些都是面臨世代交替的台灣,

新一代年輕人將要面對的問題,或著說是必須承擔的後果。

 

而這些問題,

卻是過去八年國民黨執政時視而不見,

津津樂道“維持兩岸和平穩定”所掩蓋的問題

 

蔡英文在演說中提到,

台灣有“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務實可靠的工程師文化、

完整的產業鏈、敏捷靈活的中小企業……”。

 

這一方面是稱贊,另一方面卻是台灣的危機。

 

蔡英文政府所接手的台灣,

正是一個高素質務實年輕人看不到希望,

紛紛出走的台灣。

 

早在2012年4月,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在一場演講中提到,

台灣人才流失嚴重,要新加坡引以為戒。

 

這簡直是戳中台灣痛處,那陣子在台灣引起熱烈的討論,

後來幾天,政府各部門都在“積極檢討”。

 

結果四年過去了,這情況越來越嚴重。

 

台灣從上1960年代開始,

依靠廉價代工賺取大量外匯,並在1980年代末達到巔峰。

 

進入1990年代後,人民生活普遍富裕,薪資大幅提升,

於是依靠廉價勞力的代工製造業為了追求更多利潤,

紛紛將工廠遷移至人力更低廉的大陸,

甚至整條產業鏈全部搬到大陸,

 

台灣這幾年經濟發展停滯,並不代表台灣沒錢,

而僅僅代表台灣的財富流動停滯,沒有移轉到年輕一代的手上。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台灣的資方,

也就是那些在經濟起飛期賺到了財富、掌握著政經資源、

未來幾年即將退休的“嬰兒潮世代”,

思維仍停留在過去搞代工、勞力密集型的時代,

靠著廉價勞力逐水草而居,哪裡有便宜勞動力就到哪裡搞代工廠。

 

無可否認的是,這些企業家當年創業時都非常艱辛,

“努力就會成功”是他們信奉的真理,

他們也像傳教士一樣不斷地勸員工與他們一樣努力。

 

台灣的年輕人在成長過成中也不斷得被長輩提醒“工作先求有再求好”、

“要聽老闆的話”、

“要守職場倫理”這些明顯偏袒資方的言論,

但新自由主義的理想,如競爭、創新與變革,

卻很少在台灣資方的思維當中。

 

台灣政府部門自勞動密集型時代起,

為了賺取外匯,普遍被認為站在資方立場,

勞工從來不是個被重視的行為主體。

 

傳統台商對人力資源的看法是齊頭式的平等,

因為勞動密集型思維,員工經常是“人力”,而非“資源”,

想請的是“奴工”,而非“人才”。

 

台灣老闆很少通過轉型增加競爭力,就算賺了錢,

也很少搞研發、買新設備,只要繼續代工有錢賺就好,利潤少了,

就縮減人事成本。

 

畢竟台灣就是一個小島,產業沒有轉型,

如果要賺更多的錢只能走出去

而產業沒有升級、內需市場不可能再擴大的情況,

意味著年輕人的工資不可能再增加。

 

如果你自認是人才,值得更高的薪水,想賺更多的錢,

只能離開台灣,往大陸或其他海外地區工作。

 

現在的台灣沒有給年輕人足夠的希望,

所以流不住人才,人力外流嚴重。

 

台灣的不幸就在於,

大部分資本家沒有在1990年代最有錢時選擇產業轉型升級,

卻繼續沉溺在保守、落後,卻能賺大錢的代工道路上

 

如果一個年輕人留在台灣,薪水不能大幅增加,

父母的財產還沒轉移給他,還要背負日漸增加的債務,

以台灣現在的社會經濟狀況,的確無法讓年輕人看到未來方向。

 

無法穩定預期增加財富收入,就代表不敢成家生養子女,

也就出現了“少子化”危機。

 

再過幾年,現在掌握著財富和權力的“嬰兒潮世代”就要退休了,

將形成較少勞動族群負擔較多退休族群生活成本、

人口模型呈倒金字塔的狀態。

 

但即使同樣都是發達經濟體,台灣受的沖擊會更大,

年輕人未來的負擔也比將其他發達地區更重,

因為台灣的年輕人是 “不敢生”,

而不像歐美年輕人很有個性地“不想生”。

 

“少子化”這議題這幾年在台灣越來越熱門,

因為它的影響層面會越來越大,

從幼兒醫療、教育、內需消費、製造業勞動力,

到房地產、社會福利、贍養看護等各方面。

 

所以蔡英文認為,產業不積極轉型是問題的根源,

不僅造成台灣今日年輕人薪水無法提升,

“少子化”危機,

透支使用環境資源,而且更深一層的影響是,

這種模式造成今日台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

 

所謂“改變依靠單一市場”,

“勇敢地走出另外一條路”,

打造台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就是要避免過度依賴大陸市場,

用現在台灣流行的說法就是“突破紅色供應鏈”。

 

這種說法其實並不陌生,也不是蔡英文獨創。

李登輝時期就已經預見根深柢固的代工思維,

未來會造成經濟過度依賴大陸,因此有了“戒急用忍”的政策,

並第一次提出“南進政策”。

 

到了陳水扁時期,眼見這股潮流已經擋不住,

則改變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

 

但不管是那一種說法,無非都是為了避免大陸介入台灣經濟過深,以經逼政。

 

蔡英文宣示要“強化經濟活力與自主性,加強和全球及區域的連結”,

唯獨未提兩岸服貿貨貿,以及兩岸未來的經濟合作,

足見大陸在未來蔡英文的經貿政策中只是多元格局中的“正常選項”,

回歸正常貿易,而非過去馬政府當作拯救經濟的萬靈丹。

 

即使是大陸,現在也面臨著產業升級的壓力,

未來兩岸必需要找到新的合作方式,良性互補,

而非台灣單方面依靠大陸的讓利。

 

舉個簡單的例子,也許有人說,

大陸釋放那麽多“善意”,

讓那麽多觀光客到台灣旅游,促進台灣的經濟,

這樣的“紅利”在未來可能受到影響,

不利於台灣經濟發展。

 

但以蔡英文政府的思考方式來看,

過去八年間,

資本從各行各業流向觀光業零售業,的確有人受益,

但資本在觀光業高度集中,其他行業的競爭力就會受削弱,

若不同時期資本流向不同產業,那過去八年觀光業已經賺足,

再者,觀光業及所有產業都不可能只依賴大陸的“善意”而生存,

無非是政治變量太高。

 

蔡英文肯定也預料到未來兩岸將是“冷淡而穩定”,

但即使冷淡,仍然是一種穩定。

 

比起兩岸議題,在蔡英文面前更迫切的是,

台灣正處於掌握著財富資源的上一輩

與蠢蠢欲動年輕一代的世代交替關鍵點,

 

她要做的不僅是給年輕人願景,換句實際一點的話說,

即使你不用出走台灣,

也能領到買得起房養得起家的薪水。

 

更進一步說,在這關鍵節點上,處理好這些問題,

即是民進黨未來繼續執政的正當性基礎。

 

只要兩岸間不發生迅速而明顯的大變量,

就足夠給蔡英文時間空間處理這些棘手的內政問題。

 

因此,就蔡英文自身而言,

也不至於在兩岸論述上躁進,給自己增加麻煩。

 

蔡英文將兩岸關系放進區域關系的框架,

只比放入“國際關系”強一點點,

顯示出一種將兩岸關系多邊化、國際化的意圖。

 

過去台灣政府及人民,思考台灣定位及未來,

不管“統”或“獨”無非都是以大陸為坐標在思考,

只要思考不跳脫大陸這個 “坐標”,

基本上“統”或“獨”都是偽命題。

 

陳水扁多年以前曾說“台灣沒有左右派問題,只有統或獨的問題”,

意即,台灣產生的一切政治問題根源都在於國家定位不清。

 

而蔡英文想要開創的新時代,

即是將臺海關系放大到區域關系的脈絡之下,

在這一前提下,

未來不管是什麽樣的溝通對話,

都必須“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系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

也就是必須經過民意和法律的監督,

不可能再出現過去國共兩黨“黨對黨”對話,

導置黨政權責不分。

 

在就職演講中,

蔡英文處處傳遞出一個訊息“台灣將想辦法走出自己的路”。

 

當然面對中國大陸這十幾年來快速的發展,

不管是經濟或軍事方面,

台灣人都感受到很大的心理壓力,

但台灣下一代年輕人更希望兩岸關系的發展能促使社會問題改善,

而不是激化更多社會問題。

 

比起兩岸關系的部分,這篇演講的其他論述更應該註意。

蔡英文無疑也是藉著一條條詳細列出的社會問題,

如經濟、年金、教育、環保、貧富、正義、財政、司法、食安、治安、階級僵化等,

來預告一種全新的兩岸對話:

台灣在過去的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產生這些社會問題,

而這些問題在大陸社會中也已經是蠢蠢欲動,慢慢在爆發;

撇開虛幻的民族大義,

台灣現在開始要直面解決這些最實際、與老百姓最切身相關的問題了,

若這些問題解決得好,也將成為華人社會的一個指標,

占領兩岸對話的一個全新道德制高點。

 

在硬實力遠遠不及大陸的情況下,

這也許也是蔡英文的一個戰略性賭註。

=========================================================

 

 

 

========================================

 

 

 

==============================================

 

 

===================================================

蔡英文時代正式展開

21.05.2016

http://dw.com/p/1IsCf

尼爾(台北)

 

台灣新總統蔡英文520宣誓就職,

她的演說內容,

尤其是眾所矚目的兩岸關係論述,

充分展現了她理性與冷靜的談判者特色,

形同向世界宣告蔡英文時代正式展開。

Taiwan Tsai Ing-wen wird als Präsidentin vereidigt

(德國之聲中文網)

 

蔡英文時代正式展開

=================

從今年1月蔡英文當選總統後,

“92共識”一直是個難解的考題。

 

2011年的蔡英文曾表示,

92共識不存在,

專家分析這是隔年蔡英文輸掉大選的主要原因。

 

2015年再次參選的蔡英文則說,

92共識是一個選項,

但不是唯一選項。

 

而當總統第一天的蔡英文,

非常技巧的只提

尊重92會談求同存異的歷史事實,

卻不提92共識。


 

尊重是否等於承認,

先前不斷針對92共識放話的大陸國台辦認為,

蔡英文沒有明確的承認92共識和認同其核心意涵,

沒有提出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具體辦法,

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


 

不過,這段時間民進黨的發言系統其實相當自製,

始終抓緊”維持現狀”,

也一再重申有溝通、不挑釁、沒意外等原則。

 

對岸儘管不滿意蔡英文的演說內容,

卻也找不到升高衝突的話柄。

沒說 92 共識卻形同承認

一向與大陸友好,曾被視為泛藍陣營,

如今卻與國民黨漸行漸遠的在野黨親民黨,

對蔡英文的演說表示肯定與祝福。

 

親民黨指出,

蔡總統的發言引用了

2005年胡宋(胡錦濤、宋楚瑜)公報的說法,

站緊中華民國憲法立場,說明對過去兩岸協議的尊重,

形同沒有用92共識四個字卻承認了92共識。

Taiwan Singapur Pressekonferenz Ma Ying-jeou

另有媒體評析,

蔡英文就職演說的兩岸論述

其實跟馬英久過去的主張差不多

 

執政的民進黨立委更大贊,

這是面面具到的成功演說,用高度的智慧創造出空間。

 

民進黨立委邱志偉說,蔡英文有關兩岸的陳述,

與她選前所強調的維持現狀、尊重歷史事實一致。

 

對於部分獨派可能不滿,

邱志偉認為,

蔡英文是全民總統,不能只考慮少數,

而要關注大多數人的感受。

巧思智慧或是巧言迂迴

不生意外的演說內容

從正面看是巧思智慧,

從另一面看可能就是巧言迂迴。

淪為在野黨的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指出,

蔡英文雖然在講詞中運用各種修辭,

但就是未承認92共識這個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

這點國民黨要表示遺憾。

另有媒體評析,

蔡英文就職演說的兩岸論述

其實跟馬英久過去的主張差不多。

 

卸任後第一天,

維持晨跑習慣的前總統馬英九被問及時笑答,

你也有這種感覺啊。

時代造就蔡英文

Deutschland Angela Merkel besucht französisches Gymnasium in Berlin

蔡英文認為自己比較像德國總理默克爾

 

事實上,

庶民的解讀相去不遠,

蔡英文雖未直接承認92共識,

但承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

讓最敏感的台灣股票市場感受善意,

雖僅小漲,卻打破每逢520總統就職股市就下跌的魔咒。

 

根據統計,過去5次,520就職當天台股都是以下跌作收,

其中以1996年跌幅最兇, 2004年跌幅最少。

蔡英文是台灣首位女總統,

有人認為她是女版的馬英九,

也有人將她比做南韓總統朴槿惠,

蔡英文認為自己比較像德國總理默克爾

 

學者認為,三人都有相似之處,

蔡英文和默克爾的從政經歷很像,

而蔡英文上任之初面對的環境和朴槿惠很像,

夾在美中之間。

 

時代造就了蔡英文,

端看蔡英文是否也能創造時代。

===========================================

 

蔡英文時代?

 

============================================

華獨的陽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