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17年總選舉和修改憲法

2017-12-04 06:00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157242

日本慶應大學教授

清水唯一朗

自由共和國》

2017年總選舉和修改憲法

===================

動盪的一個月過去,日本政治恢復了平靜。

 
十月二十二日眾議院議員全面改選的結果,

 

執政黨保持了選前的壓倒性優勢。
 
最大在野黨民進黨的分裂,使得安倍內閣的政權基礎更加穩固。

 

一般認為眾議院解散改選的目的,

是要詢問國民對於以下兩項議題的意見:

第一,是否同意進一步鞏固對應北韓威脅的體制。

第二,是否同意將增收的消費稅運用在全民福祉政策上。

 

執政黨取得大勝,

眾議院議員的任期最長可延續到二○二一年十月。

安倍首相的自民黨總裁(按:相當於「黨主席」)任期,

也有望在明年九月的總裁選舉獲勝之後,

延續到二○二一年九月。

 

如此一來,安倍內閣就會成為日本戰後最長的政權。

 

眾議院解散的真正目的應該是政權的長期化。

 

如同二○一四年十二月總選舉時所見,

安倍內閣習於在選情緊迫前先進行改選,以利政權的長期化。

 

第四次內閣大臣(相當於各部會首長)和黨執行部人事

和改選前如出一轍,便是十分具象徵性的一點。

 

在野黨方面則是有劇烈的變動。

最大在野黨的民進黨一分為三,

一派與小池東京都知事(相當於市長)領導的希望之黨整合

另一派自行籌組了立憲民主黨

其餘的參議院議員則是選擇留在民進黨

 

保守派人士聚集到了希望之黨,

較具自由志向的人則是加入了立憲民主黨。

在野黨因政策的歧異而分裂的現象十分耐人尋味。

 

安倍政權的長期執政,

以及在野黨的重組—這兩點便可說是這次大選結果的概括。

今後的日本政治會有怎樣的發展呢?

 

修憲」將會是矚目焦點。

一直以來,安倍首相隱藏其本意,

避免將修憲明訂在自民黨主要的政權公約中。

 

然而,自民黨在這次的選舉首次將「憲法修正」明訂在公約中。

國內的輿論也有很大的變化。

 

大選之後的民意調查中,

有多達八十二%的受訪者認為應針對憲法修正議題進行議論。

 

往後四年,「憲法修正」應毋庸置疑地會是安倍長期政權的集大成。

 

然而,此處所潛藏的「權力的悖論」也是不容忽視的。

 

以安倍首相為首的執政黨幹部在每次勝選時,

都會表示「憲法修正議題交由國會討論」,避免講明其發展趨勢。

 

因為他們也知道,實際上的修憲過程不會如預期般順利。

 

民眾對於「討論」修憲這件事持正面態度。

 

然而,對於更動憲法第九條這部分,就算改得再怎麼符合實際狀況,

還是有多數的國民表示反對。

 

在日本,「戰爭的記憶」根深柢固。

 

連安倍首相也因為顧忌到國民的反彈,

避免在這次的選舉提到修改憲法。

 

依此觀點,在修憲行動實際展開之前,眾議院絕對不能解散。

 

因此,如果在選舉時提到憲法議題,

 

執政黨可能會失去修憲所需的最低門檻—三分之二的議席。

換言之,修憲將由這次選舉中勝選的國會議員來執行。

 

對安倍首相來說,修憲是自己政治生涯的總決算。

 

然而,對於其他的自民黨議員來說,日後還有下一次的選舉。

 

在現行小選舉區制度下,一旦導致選民反感,

則落選的可能性會更高。

所以對候選人來說,盡量避免上述情況發生至關重要。

因此,對於變更憲法第九條這種具爭議性的政策,

身為議員真正的心聲應該是能閃則閃。

 

一直以來安倍總裁主導自民黨候選人的提名權,

對於議員能起到限制作用。

 

然而,這次選舉之後,因為不能再解散改選,

所以安倍首相也就無法再以提名權來控制議員。

這就是所謂的「權力的悖論」。

 

實際上來看,

二戰後迄今七十餘年,日本憲法從未修改過,

其中很多部分已經不合時宜。

 

最明顯的一點,在世界上一百九十多部憲法中,

日本國憲法的單詞數(換算成英語)排在倒數第五,

可說是極端的少。

 

這代表:

理論上應該要限制權力的憲法,並不具很強的約束力,

也就自然交給政府很大的裁量空間。

 

護憲派守護現行的憲法,

也等同於容忍政府高度的自由裁量。

 

這是護憲派所陷入的矛盾。

 

修憲正反兩方的議論造成了日本政治的分裂。

 

這樣的構造應該被終結。

 

日本政治的資源應朝向更具建設性的方向上發展。

 

往後四年,上述發展能否實現?

安倍內閣的執政將備受矚目。

============================================

============================================

[  日本憲法是美國人寫的  ]

實際上來看, 二戰後迄今七十餘年,日本憲法從未修改過,

其中很多部分已經不合時宜。

 

最明顯的一點,在世界上一百九十多部憲法中,

日本國憲法的單詞數(換算成英語)排在倒數第五,

可說是極端的少。

 

這代表: 理論上應該要限制權力的憲法,並不具很強的約束力,

也就自然交給政府很大的裁量空間。

 

護憲派守護現行的憲法, 也等同於容忍政府高度的自由裁量。

 

這是護憲派所陷入的矛盾。

 

 

 [ 相關 ]  日本2017年總選舉和修改憲法[ 清水唯一朗  ]

==============================================

「日本右翼在領土紛爭中活躍」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2/12/121205_japan_security.shtml

童倩  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更新時間 2012年12月5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3:11

「日本右翼在領土紛爭中活躍」

日本全國警察廳星期三(12月9日)發表2012年度《治安回顧與展望》,

指出國內左翼和右翼團體均有活躍化跡象。

報告稱,

右翼團體在日本與中國、韓國爭執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

和獨島(日本稱竹島)的糾紛中行動活躍化,

而日本極左暴力團體也介入了反核電、反美軍基地的市民運動,

謀求擴大勢力。

警方同時還指出,必須徹底取締並加強打擊持續著的攻擊網絡黑客。

警察廳指出,到今年10月為止,

右翼組織針對中國的街頭宣傳約有1970個團體、5280人參與。

另外針對韓國的街頭宣傳約有2240個團體、6150人參與,

無論團體數目還是人數10個月就已超過去年全年數字。

報告還特別提到韓國駐廣島領事館的玻璃還被打碎,肇事者被捕。

預告恐怖行動

警察廳警告:

「2013年抗議活動持續中,

恐怕發生針對政黨要人、外國公館的重大恐怖事件,

而攻擊政府網絡則可能盜取我國機密情報

和對我國治安、外交、安全保障產生重大影響。」

日本警方2012年逮捕了

涉嫌在上世紀90年代參與奧姆真理教以沙林毒氣襲擊東京地鐵事件

的最後3名逃犯,宣告針對奧姆真理教的行動正式結束。

但年度《治安回顧與展望》則指出

,從奧姆真理教分裂出去的「Aleph」和「光輪」兩個宗教團體

目前仍在繼續得到新信徒的加入而壯大。

兩極深度不同

BBC中文網記者9月後在東京池袋、澀穀等鬧市

多次遇到右翼組織的反華遊行和宣傳車,並注意到這些活動與以往有了變化。

以前右翼團體街頭活動的參加者往往都是黑社會打手那樣的男青年,

但近年來遊行隊伍中不乏婦女和帶著兒童參加的年輕父母。

而以往行人匆匆退避右翼宣傳車的情況也有了變化,

開始有人駐足聆聽他們的宣傳。

更鮮明的整體現象還是儘管日本社會存在反核電、反美軍基地的市民運動,

但無論在日本街頭還是電視等公開場合,

總也不乏人公開表明贊成核電、贊成美軍基地的意見。

但至少在公開場合,記者從沒聽過日本人表達

反對「尖閣諸島是日本領土」、「竹島是日本領土」的意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