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中國:奧斯陸的空座椅 –授獎與審判

 

點評中國:

奧斯陸的空座椅

–授獎與審判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12/101213_cr_emptychair_bychenpokong.shtml

陳破空(美國)時政評論人士

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禮

劉曉波缺席下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禮

中國異見作家劉曉波獲得2010年度諾貝爾和平獎,舉世矚目。

情形本來應該是,各國對北京施壓,

要求中國政府無條件釋放劉曉波,

讓他得以到奧斯陸領獎;

實情竟然是,

中國當局反其道而行,挾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主動出擊,向各國施壓,威脅他們:

不得出席頒獎儀式,

否則,後果自負。

北京所說的「後果」,

指的是經濟代價。

在這裏,北京顯示的,不僅是霸氣,

而且是俗氣:財大氣粗。

空椅子的雙重意義

中國政府指控諾委會,授和平獎於劉曉波,

是「顛覆中國的陰謀」。

其實,

北京領導人不會心中無數:

如果真要用「顛覆」二字,

那不過是顛覆了中南海的專橫、

偏見與既得利益而已。

12月10日,在挪威,在奧斯陸,

在該市市政廳,劉曉波被正式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一個空座位,無數掌聲與眼淚,

淒美的中國古典音樂在大廳裏迴旋。

何等悲憫的氣氛!

何等悲壯的場面!

那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時刻。

它折射的,是一個古老東方民族的現代悲劇。

中國人(或者中國漢人)

首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就創下「世界紀錄」:

首個關在監獄裏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一把空座椅,具有雙重意義,

劉曉波被缺席授予和平獎,

中國政府則受到缺席審判。

而這兩種情形,

都由中國當局一手製造:

重判劉曉波,

促成諾委會的授獎決定;

竭力阻止各國出席頒獎典禮,

等於北京對號入座,

硬是把挪威的授獎儀式變成對中國政府的世紀審判。

相似的歷史情節

孔子和平獎

對抗諾獎,中國的和平獎以孔子命名

與此同時,北京又折騰出自我設立「孔子和平獎」的鬧劇。

設立「孔子和平獎」的人,顯然沒有意識道,

孔子出現於多元化的春秋時代,孔子學說,

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產物。

設若孔子在世,斷不會把「堵天下悠悠之口」

與「和平」二字相連接。

另外,只要聯想到1935年,

諾委會把和平獎授予德國和平主義作家卡爾·馮·奧西茨基時,

納粹頭子希特勒是怎樣地惱羞成怒:

禁止所有德國人接受任何諾貝爾獎項,

並設立德國「國家藝術與科學獎」以代之。

驚人相似的歷史情節,

只能疊喻驚人相似的極端思維。

德國人卡爾·馮·奧西茨基不能前往奧斯陸領獎,

諾委會首次為他設置空座椅;

中國人劉曉波不能前往奧斯陸領獎,

諾委會同樣為他設置空座椅,

這是諾獎歷史上的第二次。

二戰的結局證明,

曾遭希特勒禁足的卡爾·馮·奧西茨基,

最終戰勝了希特勒。

2010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照例隆重舉行,

受邀國家中,三分之二國家,無視北京壓力,

派代表出席。

這足以顯示,獄中的劉曉波,

戰勝了中南海里的共產黨領導人。

在外人看來,

北京當權者對他們自己所做所為的後果,

似乎全然無知。

外界無法理解,中國政府接連「犯錯」,

究竟是因為崛起而自負?

還是因為對既得利益的過度敏感?

抑或因為中南海權力鬥爭的需要,

個個比兇斗狠,借以從內部牢牢立足?

鮮明對比

頒獎典禮上,

為不能出席致詞的劉曉波,

諾委會安排專人代為朗誦

他在中國法庭上的最後陳述《我沒有敵人》,

再次與口口聲聲把劉曉波稱為「罪犯」的中國政府,

形成截然對照

--寬容與偏見、博愛與仇恨的對照。

諾委會主席在演講中,不無驕傲而意味深長地指出:

這次頒獎,「具有最大的意義、最大的榮譽。」

他說的是歷史,既往歷史的昭示,

未來歷史的方位。

歷史早有殷鑒,且殷鑒不遠。

強大、智慧而懷仁,萬邦來儀;

狂妄而無知,只有遭孤立與圍堵的份。

諾委會主席的演講結語,

充滿哲人與仁者的雙重語氣:

「他(劉曉波)的觀點長遠來說將使中國更強大。

讓我們為他和中國未來的年月獻上最美好的祝願!」

所有善意的勸導,在執迷不悟的權力者聽來,

或許僅僅是刺耳如「諷刺」的噪音。

然而,古代中國統治者早有警句: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除非,北京當權者無意把他們自己

與「中國未來的年月」掛鉤。

奈伊與孔傑榮教育馬英九

 

奈伊與孔傑榮教育馬英九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13/today-o7.htm

◎ 蕭文婷

十二月八日上午,

馬英九接見「軟實力之父」

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S. Nye, Jr.)博士。

馬先生說了一堆話,

根據總統府網站發布資料,

包括「感受到中國大陸也逐漸重視『軟實力』

…兩岸關係因而出現和平曙光」云云。

新聞稿中我們沒看到奈伊的反應。

接下來,奈伊出席總統府月會,

演講「國家未來的實力(The Future of Power)」。

卻是對馬英九結實的上了一課。

簡單的說,

奈伊提到二○○七年胡錦濤表示要發展軟實力,

並投入數十億元,

但因軟實力來自於自由的公民社會,

中國不肯在此部分放手,例如不肯釋放劉曉波,

數十億元的投資付諸流水。

軍事實力,

中國很難在幾十年內超過美國;

經濟實力也無法在二○三○年超越美國…。

彎來繞去,扣掉客套話,

奈伊不過就是教育馬英九:

別對中國有過度幻想!

十二月十日,

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

劉曉波空蕩蕩的座位,

那張照片登上世界各國媒體,

數十億閱聽人都知道了一件事:

一位手無縛雞之力的中國書生獲獎,

卻被他自己的國家暴力監禁,

不讓他出席領獎。

中國甚至威脅利誘數個邦交國抵制諾貝爾

國際媒體同時傳送的一則「小新聞」,

是劉曉波的太太(也被限制出境)

在北京的住家被公安拉起警戒線,

禁止記者接近。

網路上則傳送著這個訊息:

除了劉曉波,

三十年來中國至少還有十四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包括方勵之、魏京生、王丹等等,以及「天安門母親」)。

諷刺的是,這十餘位被提名者,

不是被迫流亡海外,就是被監禁!

根據奈伊的定義,

「軟實力」是靠吸引力、而不是靠金錢或恐嚇。

中國的製造業儘管發達,

但沒有基本人權,

因此無法用「文化、價值系統和政策」

來吸引人,

就談不上什麼軟實力。

此外,

ABC(美國廣播公司)

在一篇「中國軟實力的硬真相」的報導中,

向諸如馬英九這類

推崇中國「軟實力」的人質問:

共幹子女有多少人移民歐美?

中國有多少人嚮往西方生活?

連馬英九的老師孔傑榮也說:

除非中國的領導人以法治國,

否則中國無法建立「軟實力」

我們不免想到

馬政府違反「法定法官」正當程序、

緊急更換法官的陳水扁案)。

馬先生,

你所說的中國軟實力,

到底在哪裡?

會不會是

你對共產黨政府「感覺太過良好」

而看不到真相?

還是急於統一,而對大師,

以及台灣人民扯淡?

 

(作者為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