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宣佈收購香港《南華早報》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5/12/151211_hongkong_scmp_alibaba

2015-12-11

劉林 BBC駐香港記者

香港報攤售賣《南華早報》

Image caption

中國網路巨人阿里巴巴收購香港英文報章《南華早報》。

 

阿里巴巴宣佈收購香港《南華早報》

==============================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周五(12月11日)宣佈,

集團與南華早報集團達成協議,

收購《南華早報》以及南華早報集團旗下的其他媒體資產。

 

阿里巴巴表示,此次收購將把《南華早報》的傳統

及卓越的編採能力與阿里巴巴在數碼領域的優勢結合起來,

為讀者帶來全面、獨到的中國及香港新聞和分析。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表示:

「《南華早報》獨特的地方在於,她用英語專注於報導中國。

任何一個希望了解中國

——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人都會關注這樣的報導。

我們的理想是,通過阿里在數碼時代的優勢,

讓更多人能方便地讀到《南華早報》的內容,

進一步擴大《南華早報》在全球的讀者群。」

 

蔡崇信還意外宣佈,

《南華早報》網站將取消現在收費模式,改為免費網站。

 

南華早報集團行政總裁胡以晨表示:

「憑借在移動端方面的專長,

阿里巴巴將能利用科技讓《南華早報》創造更多內容,面向全世界。

 

我們歡迎阿里巴巴投放更多資源於新聞編採和業務營運上,

讓《南華早報》的發展更穩健。」

 

很多現任和前任員工都擔憂阿里巴巴入主後,

會影響《南華早報》編輯自主。

 

阿里巴巴在紐約上市前,雙方曾數次發生衝突。

 

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對BBC說:

「這真的有理由感到擔憂,因為大家認為,

阿里巴巴過去的記錄顯示,它不能令人信任。」

 

2013年7月,

《南華早報》刊登了一篇與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的中文專訪,

雙方發生嚴重衝突。

 

他對事件仍然記憶猶新。

 

馬雲在採訪中表示

1989年鎮壓天安門和平示威者是當時「最正確的決定」。

 

馬雲的言論在中國社交媒體引來猛烈抨擊。

 

馬雲指他的言論被錯誤引用,《南華早報》刪除他評論中幾個字。

 

他強調,「最正確的決定」是他的商業決定,不是指「六四」鎮壓。

 

阿里巴巴要求《南華早報》更正,不過被拒絕。

當時,《南華早報》的總編輯是王向偉。

 

撰文的記者據報向馬雲道歉後,辭去《南華早報》的工作。

 

不過,接近阿里巴巴的消息人士透露,雙方關係仍然惡劣。

阿里巴巴曾嘗試在香港上市,不過最終無法如願。

馬雲與不少阿里巴巴高層人士部份時間在港居住。

《南華早報》的廣告

Image copyright Reuters Image caption

阿里巴巴收購《南華早報》,

引起各界擔憂《南華早報》的編輯自主會受影響。

 

中國專家林和立曾是《南華早報》的中國編輯,

他指他的前同事都懷疑馬雲收購《南華早報》的動機。

 

林和立對BBC說:

「馬雲與北京的共產黨領導層關係非常密切,

他是中國制度的成品。

他是百分百國產。

他的公司在中國享有近乎壟斷的地位,所以他有很多理由唯命是從。」

 

林和立承認,

自從馬來西亞華人富商郭鶴年1993年收購《南華早報》後,

《南華早報》變得更親中。

 

不過,他說《南華早報》被馬雲收購後,將會變得更加保守。

郭鶴年的生意分佈在中國大陸及東南亞。

 

林和立說:

「無容置疑……. 一家完全是中國公司,

另一家不完全是中國公司。」

 

林和立曾擔任《南華早報》的中國編輯,

在2000年離職,他相信與他的中國報道有關。

 

另一名接近阿里巴巴的消息人士說,

阿里巴巴了解各界對新聞自由的擔心,不過不同意林和立的評論。

 

他指,《南華早報》於1903年創立,

現時仍是亞洲英文頂尖媒體之一。

 

如果失去公信力的話,《南華早報》對阿里巴巴將沒多大用處。

 

他說收購《南華早報》純粹是配合公司發展策略的商業決定。

過去一年,阿里巴巴收購多間傳媒,

收購《南華早報》並非為取悅中國政府。

 

上世紀80年代是《南華早報》的最風光時期,

它是世上其中一份最賺錢的報紙。

 

《南華早報》的中國大陸新聞,深得各界稱譽。

 

香港當局改變上市公司如何發佈消息的規定,

加上互聯網革命,使《南華早報》的讀者群及利潤下降。

 

南華早報集團68%的收入來自報紙出版收入。

 

2014年,集團利潤為1.368億港元(1765萬美元),

比起2013年的2.237億港元(2886萬美元)為低。

 

《南華早報》讀者人數約34.9萬。

《南華早報》網站每月吸引約四百萬獨立訪客,

三分之二的訪客來自香港及中國大陸之外。

 

中國市場研究集團董事總經理雷小山(Shaun Rein)說,

上述數字對一份亞洲地區性報紙是合理的數字。

 

不過,他不認為收購《南華早報》對阿里巴巴來說是明智的決定。

 

雷小山說:

「看來阿里巴巴有點迷失。它有什麼策略?

它要把《南華早報》融入其他生意嗎?

如此的話,我看不出來阿里巴巴如何做到

——你在中國大陸根本讀不到《南華早報》。」

 

他指出,假如從策略性、與政府建立關係的角度來看,這次收購才講得通。

 

雷小山表示:

「這次收購可能是阿里巴巴奉承中國政府的一個舉動。

香港最重要的英語報章由一家親中、親商的企業持有。」

 

過去一年,阿里巴巴入股幾家媒體公司,包括優酷土豆集團及第一財經。

 

不過,收購南華早報集團是最具爭議性的交易。

 

外界及《南華早報》內部將密切關注

阿里巴巴如何管理這個香港媒體。

==============================================

排隊跪拜馬雲是一種怎樣的病態

2015年 11月 13日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omments_on_china/2015/11/151113_coc_china_jack-ma

中國北京網友 王磊

中國電商阿里巴巴主席馬雲

 

大家談中國:

 

排隊跪拜馬雲是一種怎樣的病態

===========================

2015年11月10日晚,

廣州市番禺區,電子商業園區,

電商們雙十一前夕舉辦加油大會,

切乳豬、排隊拜馬雲與劉強東畫像,

甚至請來按摩師專門為員工們按摩放鬆。

(11月11日《中國青年網》)

 

11月11日是光棍節,凖確的來說,是購物狂歡節

那麼,最瘋狂的事情是什麼?

 

熬夜刷單剁手?

一次性消滅購物車的所有?

 

在筆者看來,這樣的瘋狂,

都比不上「排隊跪拜馬雲」來得誇張。

 

這樣的畫面,喜慶中透著陰森。

 

在古代,

被供著香燭鮮花、對著肖像跪拜的,大概只有三種人:

一種是逝去的先輩;

一種是神佛仙聖;

一種是名垂青史的歷史人物。

 

古人言,男兒膝下有黃金,意思是,

子漢大丈夫,不能輕易向人下跪。

 

但現在,恐怕要有了男兒膝下有黃金的「新解」:

好男兒要學會下跪,因為有黃金。

 

中國的跪拜文化由來已久。

跪拜財神,就是跪拜文化的一種。

 

目前,中國民眾供奉的財神主要有七位,分別是:

財帛星君李詭祖,

儒商之祖端木賜、範蠡(浙商)、

管仲(徽商)、白圭(晉商)、關公、比幹(文財神)、趙公明。

 

不知道若干年後,「新財神」馬雲能否入選第八位?

 

電商跪拜馬雲,其實也不難理解。

 

相比那些虛無縹緲,並不存在,

或者只是在歷史上存在過的財神,

「馬財神」反而更加現實,更接地氣,

更與電商們的利益直接關聯,

而馬雲,也顯然比這些神仙古人

更有能力給電商們帶來福音。

 

所以,如果馬雲真的能夠,或者說願意「顯靈」的話,

恐怕要比神仙更管用。

 

但商人跪拜關帝,

是因為關公是忠義勇敢的象徵,

可求鎮宅避邪、招財進寶;

跪拜管仲範蠡白圭等,是因為他們既是先賢大能,

又善於經商理財,更多的是一種偶像崇拜,

這當中也有著傳統禮教的作祟;

而如今的電商跪拜馬雲,除了偶像崇拜的因素外,

恐怕更多的是對金錢至上的崇拜。

 

現在的社會,是追求平等的社會,人類奮鬥了五千年,

是為了學會更加有尊嚴的活著,而不是學會跪拜。

 

馬雲與電商之間,是合作互惠的平等關係,

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唇齒關係,

電商們離不開馬雲的平台,

馬雲也同樣離不開電商們的產品。

 

對等交易、合作互利,是現代商業倫理,也是新時代的禮儀精神。

 

無論是電商們,還是馬雲、劉強東等,一定要認識到,

商業文明的進步,就是要取代恩賜攀附

 

跪拜和祈求,在矮化自己的同時,

降低的不僅僅是電商們的尊嚴,還有自己的交易話語權。

 

渴望財源廣進的心情無可厚非,

崇拜馬雲打造了「雙十一」也無可厚非,

將這種期冀與崇拜上升到跪拜,

即是文明的倒退,也顛覆了商業倫理

========================================================

跪拜馬雲的病態

 

================================================

將期冀與崇拜上升到跪拜, 文明的倒退,也顛覆商業倫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