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交易!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31/today-f1.htm

立法院的香港考察報告

觸及一項台灣應引以為戒的警訊,

就是香港與中國簽CEPA後,

言論自由倒退、媒體淪陷問題。

事實上,

中國黑手入侵、

台灣媒體逐漸淪陷,

已不只是警訊,

而是愈來愈嚴重的危機

中國政商勢力滲透操控下,

不少台灣的媒體向中國傾斜、靠攏,

簡直成為向中國搖尾巴的「狗」,

甚至出賣靈魂充當「魔鬼爪牙」!

 

台灣的媒體如淪為中國的狗及爪牙

甚至比中國部署飛彈威脅更嚴重,

因為,

飛彈是有形的,台灣人民極度厭惡,

從而戒備及抵抗。

中國滲入操控台灣媒體則是

無形、漸進式滲透,

一般人很難察覺,疏於防範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中國悄悄入侵,

在台灣內部建立言論基地

鞏固統派陣地,

並藉言論自由

砲打反對台灣被中國統一的陣營,

成為反獨促統的吹鼓手。

當特定報紙、電視、雜誌等媒體上,

大幅介紹中國某省或市縣,

包括風景、建設、產業、招商投資等,

內行人就知道,

中共某省市委書記、省長、市縣首長要來台灣了

親中統媒超規格吹捧中國的建設及官員

除了令人作嘔,

背後更嚴重的問題,

就是來自中國的置入性行銷付費的

且由中國對台統戰單位集中處理,

交由台灣特定親中利益集團統包,

再分配給特定親中媒體。

中國透過這種恩賞式金錢挹注操控

干預台灣媒體報導內容言論方向

跡象日益明顯,

台灣媒體漸淪為搖尾狗及其爪牙,

這種黑暗的「魔鬼交易」,

嚴重危害台灣!

從藝術中展現台灣主體性

藝術中展現台灣主體性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31/today-s1.htm

電影「被出賣的台灣」(Formosa Betrayed下星期將在台灣上映。

據本報昨天報導,這部由在美台灣第二代刁毓能擔任製片的電影,

以台灣戒嚴時代政治事件為題材,

把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故事推上好萊塢舞台;

在美台灣人社區特別稱讚男主角

詹姆斯.凡德畢(James Van Der Beek)的演技,

電影並獲得前駐美代表吳釗燮等有識之士的推薦。

在此之前,劇情描述威權時代警察刑求的台灣電影「眼淚」,

上星期在羅馬的亞洲影展中,蔡振南獲頒最佳男主角。

透過藝術詮釋人事物,通常有極大的精神力量。

「眼淚」在刑警、檳榔辣妹、小混混的南台灣場景中,

探討「誰是壞警察?」,

也凸顯在不講人權正義的時代,

於國家機器壓迫下,

人們往往是受害者,

也不免陷入共犯結構。

有如導演鄭文堂所強調的,

希望藉由電影改變社會,終結刑求取供。

「被出賣的台灣」描述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

調查台灣裔教授在大學遭謀殺案,

捲入人權與政治議題,

襯托出陳文成命案、

江南案、美麗島事件、

林義雄家血案等事件,

討論「認同與正義」。

這是首部以台灣白色恐怖時代為題材的好萊塢電影,

電影預算六百萬美元,

大多數由在美台灣人集資。

也在片中演出的刁毓能,

從小常聽來自台灣高雄的雙親談到中國國民黨統治下的種種,

包括海外監控、騷擾、黑名單,

強調要把此片

「獻給那些為了爭取自由而犧牲的民主鬥士」。

不論至今仍為懸案的陳文成命案或林宅血案,

從三十年前到現在,

新舊黨國當局都希望台灣人民淡忘,

有如二二八事件,

「必須揚棄悲情,往前看」。

但是,

歷史可以原諒,卻不能忘記,否則錯誤必將重演;

何況這些事件的真相,仍遭禁錮而未白。

就此而言,

「被出賣的台灣」以視覺藝術的創意而有力方式,

讓國際社會與台灣人民,

了解台灣民主過程的艱辛,

仍有未竟的正義問題。

同樣地,以台語為主的「眼淚」,

透過近年頗有進展的本土第八藝術,

從社會事件看出刑求的禍害與人性的本質,

這是它令人動容而廣受推薦的原因。

不論刻劃斯土斯民所經歷的種種,

重新描繪眾人的集體經驗記憶,

提醒人們不能忘卻過去的教訓,

或強調民主之後仍有重要課題,

電影是一種生動的表現方式,

其他戲劇或藝術亦然。

有如近年頗受歡迎的音樂劇,

兩年前有「台灣,啊!台灣」,

由邱碧玉製作,

從日本時代演到民主自由台灣,

以各個時代主要歌曲加舞蹈,

回憶台灣、詮釋台灣、疼惜台灣。

演出者雖然業餘,

卻是經由藝術傳達台灣史觀的令人驚豔之作。

同樣地,今年的「金蕉歲月」音樂劇,

描繪一九六○年代香蕉大王吳振瑞的故事,

其中諷刺如今仍充當政治權鬥工具的司法亂判,

彰顯台灣還有轉型正義及改革的要務。

至於去年以來的「吉娃斯─迷走山林」、

「很久沒有敬我了你」,

則是有關原住民的優秀作品。

台灣由於曾遭外來政權統治,

媒體及教育長期「去台灣化」,

導致國家認同出狀況,

國人對自己的歷史、地理、語言、人文認知受扭曲,

有些人竟成「台灣學文盲」。

這種現象,在解嚴之後邁向民主化過程,

由於久被壓抑的社會力釋放及多元發展,

原有改善的趨勢。

不過,

馬英九總統上任以來,

黨國體制重現的惡形惡狀極其明顯,

除了操控新聞媒體,

歷史教育等文化政策也正往「再中國化」走回頭路,

加上中國正以文化交流為名,

行文化統一攻勢。

近月來,

香港與廣東因電視台可能取消粵語廣播而引發捍衛廣東話抗爭,

即關係文化絕續存亡之爭,

對台灣有十足的警惕作用。

以一般庶民,

特別是年輕一代所樂於接受的通俗人文藝術途徑,

讓更多人認識台灣人事物,

有如日本NHK每年的大河劇,

讓人們不斷從戲劇,

深刻了解自己國家社會的種種,

因此至為重要。

就此而言,

電影、音樂劇、流行音樂、電視連續劇、美術、文學…,

都要百花齊放,

齊為文化藝術展現台灣主體性而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