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狂牛症致死 台灣出現首例 患者1989至1997年旅英 疾管局:未解剖確診 屬極可能病例

 

疑狂牛症致死

台灣出現首例

患者1989至1997年旅英

疾管局:

未解剖確診

屬極可能病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9/today-t2.htm

〔記者魏怡嘉、王昶閔、鍾麗華/綜合報導〕

國內出現首例新型庫賈氏病「極可能病例」,

患者是一名曾旅居英國八年多的三十六歲男子,

今年五月死亡,大體已火化處理。

疾管局表示,

患者曾於一九八九至一九九七年期間赴英國曼徹斯特讀書,

當時正值英國牛發生海綿狀腦病(狂牛症)高峰期。

36歲男2年前發病 今年5月亡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團隊上個月將這起病例報告,

發表在日本「精神病學與臨床神經科學」期刊。

論文中指出,過去只有兩例新型庫賈氏病出現在亞洲,

一例是香港、

一例是日本,

這是台灣首度出現新型庫賈氏病的極可能病例。

論文指出,

該名三十六歲的男子沒有神經疾病的家族史,

身體健康,不曾有過開刀與輸血史,

也沒打過生長激素或與農場動物接觸,

不過他特別喜歡吃肉。

男子十五歲時搬到英國,一九九七年回到台灣,

在二○○七年到二○○八年間曾在澳洲居住。

男子在二○○八年發病,有雙腳冰冷、疼痛與輕觸摸就會感到疼痛等症狀,

後來出現失眠、體重減輕、憂鬱、易怒、冷漠及個性改變,

發病八個月後說話變慢與不連貫,

開始健忘、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

10年前捐血兩病患 一因他疾死

患者的臨床表現與神經影像檢查結果,

與一九九六年以來的新型庫賈氏病的病例吻合,

也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對「新型庫賈氏病極可能病例」的定義。

二○○八年九月,他無法騎機車與開車,病情持續惡化,

二○○九年三月住進台北榮總,

在發病十六個月後出現「失能性不語症」與反覆出現肺炎,

發病後二十八個月死亡。患者十年前曾捐血給兩名病患,

其中一名受血者因其他疾病死亡,另一名很健康。

疾管局提醒自狂牛症疫區返台民眾暫不要捐血。

疾管局表示,台灣自一九九七年至今,

經審查列入可能或極可能病例共二百四十三例,

包括這例首例新型庫賈氏病極可能病例,

由於家屬拒絕進行扁桃腺切片,

而無法斷定為確定病例;

確定病例有五例,但均為傳統型庫賈氏病。

台灣近十年來,

庫賈氏病平均年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零點五,

與各國年發生率相似,

在國內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

國內庫賈氏病權威陳順勝教授表示,

新型庫賈氏病主要臨床症狀為憂鬱、

行動失衡不協調及快速失智等,

發病年齡較年輕,平均不到三十歲,

發病後亦多活不過三年,

發病原因疑似與吃下狂牛症的牛肉產品有關。

陳順勝教授提醒,庫賈氏病病患的腦脊髓液、

腦組織及淋巴組織都具有傳染性,

病患住院醫院的感染管控相當重要。

楊志良:跟美國牛沒有關係

防檢局副局長黃國青表示,我國約有十五萬頭牛,

今年共檢測五百七十三頭,都未發現狂牛症疫情。

對於國內出現新型庫賈氏病極可能病例,

可能引發民眾對進口歐美牛肉疑慮,

衛生署長楊志良說,

這個案例曾在英國定居八年,

「又不是在我放寬美國牛肉進口之後才感染」,

跟美國牛肉進口沒有關係。

全球狂牛症病例主要發生於英國,

佔全球狂牛症病例數的九十七%,

因各國嚴格執行飼料禁令,

狂牛症病例由一九九二年發生三萬七千多頭,

到二○○九年降低至十八頭,

狂牛症幾乎已在歐洲絕跡。

人類病例也隨之下降,截至今年十月,

全球累計有兩百二十例新型庫賈氏病臨床確診病例。

又見狂牛症

 

又見狂牛症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sep/7/today-o6.htm

◎ 李玉嬌

荷蘭又發現狂牛症

荷蘭上次狂牛症是在二○○八年五月。

台灣媒體把這則新聞做得很小,甚至沒有。

我猜是不想增添政府的麻煩。

終究,我們基金會前不久的反美牛公投連署,讓情治單位「非常關心」,也讓我們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

只是,這種鴕鳥執政心態,對人民健康與消費安全一點幫助都沒有。

現在,狂牛症又出現了,誰敢說狂牛肉沒有進來台灣?

一場反牛肉公投,真的讓我認識到,政府不是什麼都對,媒體也不是那麼有正義感。

人民還是得靠自己。

(作者為兩個孩子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