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媒體”如何生存壯大

http://asahichinese.com/article/news/AJ201305100001

May 10, 2013 文:廣部憲太郎

朝日新聞

“市民媒體”如何生存壯大

以往一直單向被動接收信息的普通市民,

要保障自己通過媒體發送傳播信息的權利。

這種被稱作“Public Access”的思路,正在重新受到關注。

隨著網絡的普及,如今已是個人開始掌握發言權的時代。

然而,不僅是這種權利,信息內容本身也要受到考量。

堀潤,35歲,前NHK播音員。

2012年,堀潤創立市民新聞網站“8 bitNews”。

通過這個窗口,堀潤希望“Public Access”能得到進一步發展。

他說,

“我想(把這個網站)辦成為市民發送信息的集合地,

為傳統媒體輸血”。

在網站上貼出了募集資金的告示,

向響應採訪專題的自由記者或市民記者支付費用,

這樣的新聞製作流程也已開始付諸實施。

5月7日,創立於美國的“Huffington Post”,日文版也開始上線。

堀潤介紹說,該網站可能會選用“8 bitNews”的一部分原創視頻。

這些視頻都是由民眾投稿的。

堀潤過去在NHK工作期間,經常在電視台欄目的推特上發表一些個人意見。

去年6月,電視台派遣堀潤前往美國洛杉磯某大學留學。

期間,堀潤創立了“8 bitNews”。

網站陸續地收到了關於反核電遊行等活動的市民原創視頻。

其中也包括日本首相官邸前的遊行活動視頻。

這些視頻投稿,再加上他自己在美國採訪的視頻,

堀潤製作了一部以核電為主題的電影。

今年3月,就在堀潤準備舉行面向美國市民的電影發布會時,

接到了NHK方面要求停止發布的通知。

NHK方面的理由是,“在大學校園外發布電影與派遣留學的目的不符”。

堀潤回到日本後,在上個月向NHK提出了辭呈。

他說,要全力搭建平台讓市民可以發送新聞。

“市民媒體”的多樣性以及真實性又是如何得到保障呢?

堀潤本人也承認,“’8 bitNews’收到的投稿都是反核電的內容,

存在一種傾向即不同意見越來越難以收集”。

最近該網站上傳的關於核電問題的視頻又被批評為“是對福島縣民的中傷”。

對Public Access比較熟悉的立命館大學教授金山勉指出,

“如今這個網絡社會,任何人都可以上傳信息,發言的空間也隨之擴大。

網絡媒體中充斥著良莠不齊的信息,

因此,需要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疏導”。

總部位於東京的“OurPlanet-TV”是一家2001年成立的網絡傳媒公司。

這家公司對來自市民的投稿視頻並非單純地照單全收,

而是通過公司員工與市民的共同製作來推出新聞作品。

公司不僅召開面向市民的收費研討會,

而且就企劃新聞專題的方法及攝影技術等做出指導。

公司負責人白石草(43歲)表示,

“巧妙地提取市民想表達的信息,獲取數據擴充背景資料,

這些都需要具備專業知識的編輯和導演的幫助”。

“信息發自市民”,過去也曾有過這樣的嘗試。

 2000年的“OhmyNews”,或是“JANJAN”等網絡媒體都曾在日本上線,

然而最終都難逃消亡的厄運。

67歲的元木昌彥是前《周刊現代》雜誌的主編,

截至2008年他一直擔​​任“OhmyNews”的主編。

據他介紹,來稿文章與其說是新聞,不如說一面之詞的個人觀點更多一些。

“在編輯部裡,新聞的確認求證工作很費神。

同時,許多人討厭自己的文章被改動。”

網站點擊量一直停滯不前,不及目標值的一半。

在成熟的市民社會,如何蘊育與之相稱的市民媒體?

“廣告創收模式以及資金的籌集,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

視頻內容也需要花精力去確認。

重要的是,志同道合的人不求報酬匯聚過來,

努力把一個弱小的新生媒體逐步扶持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