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為何免費

2016年04月07日 15:28 PM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6995

 

英國《金融時報》 Lex專欄

Lex專欄:

《南華早報》為何免費

====================

中國對阿裡巴巴(Alibaba)的需要,

是不是與阿裡巴巴對中國的需要一樣多?

 

從經濟角度來說,答案也許是“是的”。

 

該公司是中國網絡銷售行業的最大商家,

其影響甚至可以抵達偏遠的農村消費者。

 

在中國從重工業向服務業和消費轉型的努力中,

阿裡巴巴是十分必要的一大助力。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阿裡巴巴不會面臨政治風險。

 

出於這個原因,

該公司斥資2.66億美元收購了

香港閱讀量最大的英文報紙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周三,為擴大該報影響力,

《南華早報》取消了付費訂閱牆。

 

阿裡巴巴希望將影響力延及該報全球更多讀者,

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中國

——從而或許也能提升該集團自身吸引力。

 

這也許只是故事的一部分。

 

通過宣揚“平衡而公正”的對華視角,

該集團也許希望能藉此在中國政府處獲得加分。

 

即使在民營部門,

這樣的好感也突然變得更加重要。

 

去年12月,

中國企業家、復星國際(Fosun)董事長

郭廣昌曾失聯數天,

協助當局開展多項未公開的調查。

 

復星的股價因此下跌了十分之一,

原因是投資者認識到,

即使是民營部門人士也無法超脫於黨派政治之外。

 

阿裡巴巴股票相對2017年預期盈利的市盈率為19倍。

 

考慮到預計26%的增長率,這一價位非常合理。

 

這其中也許已經把政治風險包括在內

(美國高科技領袖谷歌(Google)增長率更低,市盈率卻為18倍)。

 

考慮到阿裡巴巴逾80億美元的現金量,

如果有助於降低政治因素導致的估值減少,

或者能阻止這類折扣因素繼續擴大,

2.66億美元還是負擔得起的。

 

一旦《南華早報》變成一家全天候為中國打氣的報紙,

全球讀者是不會買賬的。

 

如今,政府的喉舌已經夠多了。

阿裡巴巴也許並不關心該報說什麽。

 

該集團的首要目標是

參與及幫助投資者參與中國新經濟的增長。

 

而要做到這一點,它不能在政治上站錯隊。

===============================================

 

 

 

==================================================

 

[ 相關 ]  《南華早報》為何免費[ 英國《金融時報》]

================================================

 

 

 

[ 相關 ]  駐華八年,回望我身後的那個中國《紐約時報》

================================================

[ 中國共產黨正構建與西方中心的世界觀並行的敘事 ]

 

在英國議會發表的演講中,

習近平稱贊他的東道國在13世紀就建立了議會,

但隨後表示,

在比那早3300年的時候,

中國已建立了一個“以民為本”、

實行他所說的法治的國家。

 

盡管他所指的那個皇帝只存在於神話中。

 

中國想告訴全世界,它的時代正在到來

 

[ 相關 ]   “中國敘事”挑戰西方價值觀[英國《金融時報》]

 

======================================================

[ 中國共產黨政權的合法性 ]

 

習近平的美國之旅, 就是尋找其國際合法性之旅。

—————————–

濫用金元外交揮霍國庫以構建政權的國際合法性

正面臨國際國內合法性的責難。

————————————–

有一種幻覺叫中南海幻覺

身處中南海權力核心, 最高權力者需要什麼,

身邊的人就會提供什麼, 中央權力似乎無所不能,

中國力量似乎可以無處不在,

這種幻覺使當權者易生狂妄之念

 

 [ 相關 ]   習近平訪美與國際合法性問題[BBC]

=====================================================

美國作家團體稱香港新聞自由堪憂

2015年01月18日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50118/c18hongkong/zh-hant/

儲百亮(Chris Buckley)和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是《紐約時報》記者。

Alan Wong對本文有報道貢獻。

 

儲百亮, 傅才德

 

美國作家團體稱香港新聞自由堪憂

============================

香港——一份新發佈的報告稱,

作為中國內地陰影之下一個享有諸多自由的地區,

香港的新聞自由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威脅,

記者遭到襲擊,新聞機構審查報道,廣告商則避開那些激怒當局的報刊。

 

紐約的作家團體美國筆會中心(PEN American Center)

發佈的報告中列出了一些事件,

該組織稱這些事件構成了對香港新聞媒體自由傳統的侵蝕。

 

這些令人擔憂的情況包括自我審查:

記者按照上級的要求,避開一些話題或歪曲報道。

 

「我們提早敲響警鈴,以說明現在有一些令人不安的跡象,」

美國筆會中心執行主任蘇珊·諾瑟(Suzanne Nossel)在香港接受採訪時說。

 

「當你看到共同呈現出的模式時,就會感到非常不安,

有種有人故意策劃這一切的感覺。」

 

在1997年脫離英國統治移交中國以後,香港保留了高度的自治權,

民眾擁有很多受到法律保障的權利。

 

但在香港,很多人認為中國內地的政治及經濟勢力侵蝕了他們的自治權。

 

美國筆會中心的報告警告稱,

去年的街頭抗議活動暴露出民眾對香港政府及中國共產黨的不滿以來,

香港的新聞自由變得愈發脆弱。

 

「自由的媒體對於不自由的民眾來說,算是一種不自然的現象,」

壹傳媒(Next Media Limited)高管馬克·西蒙(Mark Simon)說。

 

壹傳媒旗下的旗艦報紙《蘋果日報》(Apple Daily)支持親民主抗議活動,

曾遭到親北京示威者的圍攻。

 

西蒙接受採訪時表示,

「總的來說,我認為情況沒有好轉,但也不是世界末日。」

他指的是香港新聞自由的狀態。

 

從去年9月底至12月,

數以萬計的香港居民參與示威活動,

導致香港三塊區域的繁忙通道被封鎖了將近三個月。

 

民眾抗議的起因是

中國政府對香港選舉制度改革提出的限制性要求。

 

香港的一些記者抱怨,

警方在執法中針對他們,

使用了胡椒噴霧或粗暴手段,

反對抗議的人群也對他們發動了攻擊。

 

然而,

抗議活動突顯出香港所保留的媒體自由

與中國內地日益嚴格的限制之間的巨大差距。

 

總部設在紐約的

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表示,

中國所關押的記者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

 

香港的抗議活動受到了本地媒體的大量報道,

其中包括自由記者為許多博客和網站所作的報道。

 

美國筆會的報告引用自由記者、英文網站Hong Wrong

創始人湯姆·格朗迪(Tom Grundy)的話說,

「情況時好時壞,但香港警方向記者提供的採訪空間還不錯。」

格朗迪說,

「你可以穿過警戒線,記者在這裡享有的權限比在歐洲和北美更大。」

 

但是,美國筆會的報告詳細闡述了一些長期趨勢,

並稱這些趨勢使香港市民所能接觸到的新聞和觀點的範圍縮小了。

 

香港的記者也對此表達過擔憂。

 

報告稱,

香港的許多媒體所有者和廣告商都在內地擁有大量商業利益,

而且為了取悅內地當局,

他們越來越多地調整報道或廣告訂單。

 

報告稱,

由於香港的大多數印刷和網絡媒體機構,

都屬於在中國內地存在商業利益的人物,

批評人士認為,

為了維護這些利益,

香港的自律已經導致了自我審查。」

 

除潛在壓力以外,還有直接恐嚇。

 

周一,襲擊者向壹傳媒大膽敢言的創始人

黎智英(Jimmy Lai)的住所擲了一個燃燒瓶;

這種事件絕非首次發生。

 

去年2月,

《明報》(Ming Pao)前總編劉進圖

(Kevin Lau Chun-to)被人用切肉刀砍傷,

傷勢嚴重。

 

兩名來自中國內地的嫌犯被安排在7月受審,

但目前尚不明確此次襲擊的幕後主使是誰。

 

在劉進圖擔任總編期間,

《明報》發表過關於香港和內地的調查性報道。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Sham Yee-lan)在採訪中稱,

「自1981年,我開始從事新聞行業以來,

去年對香港的新聞自由而言,是最黑暗的一年。」

 

岑倚蘭說,

在去年的街頭抗議中,記者至少受到了28次襲擊。

 

她說:

「很多襲擊者因為對某些出版物的新聞報道感到沮喪,

所以想把憤怒之情發泄在前線記者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