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勒森:不允許中國用經濟實力擺平一切

05.06.2017

http://p.dw.com/p/2e8b9

王凡/李魚(法新社,美聯社等)

美國國務卿提勒森週一在雪梨對北京提出嚴厲批評,

稱中國「軍事化」南海爭議島嶼,

同時未能說服朝鮮放棄核武項目。

他還稱,

不允許中國通過經濟實力「來擺平其他問題、擺脫其責任」。

 Rex Tillerson Australien (Reuters/J.Reed)

提勒森在雪梨的記者會上

(德國之聲中文網)

提勒森:不允許中國用經濟實力擺平一切

==============================

目前身在雪梨的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

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中國必須加大努力來遏制朝鮮核武項目。

 

他同時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對中國提出批評。

在過去幾週,

儘管美國在朝鮮問題上尋求北京的幫助,

但同時也試圖安撫亞太地區盟友,

承諾華盛頓在中國”軍事化”南海的問題上繼續持強硬立場。

 

“大國肩負著安全責任”

在與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Julie Bishop)會面後,

提勒森說,”中國是一個經濟、貿易大國,

我們期待中美有建設性的關係”,

“但是我們不會允許中國使用其經濟實力來擺平、擺脫其他問題,

無論是在軍事化南海島嶼問題上,還是在未能適當地向朝鮮施壓問題上。

他們必須意識到,

作為一個經濟和貿易實力日益增長的大國,同樣也肩負著安全責任”。

提勒森還稱,

中國及其該地區盟友應該”加大”努力,來幫助解決朝鮮問題,

因為該問題給”整個世界”帶來威脅。

 

不久前,美國防長馬蒂斯(Jim Mattis)

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安全對話會議上

對中國在南海建島、使其”軍事化”提出批評

稱中國無視其它國家利益,蔑視國際法則,

有損地區穩定。

 

在雪梨,提勒森也稱中國”軍事化”南海爭議島礁,

同時再次強調,美、澳致力於維護南中國海的自由航行。

 

北京的回應

對於提勒森的表態,中國外交部迅速給出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週一的例行記者會上稱,

注意到有關提勒森稱”不允許中國利用經濟實力規避責任”的報導。

她強調了中國”在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的努力

和為推動和平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所付出的巨大和不懈努力,

是有目共睹的”。

 

在南海問題上,華春瑩稱,

應珍惜目前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發展勢頭,

並以中菲間的雙邊磋商機制和中國與東盟國家審議通過的

“南海行為準則”框架為例,

表示”南海問題已經回歸由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磋商

解決爭議的軌道”,同時提醒”有關方”不要起反作用。

 

雙重標準?

在雪梨的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向提勒森提問:

美國一面要求他國堅持國際秩序

一面退出TPP(《跨太平洋貿易夥伴關係協定》)巴黎氣候協議

這是否是持雙重標準,

而美國的這些舉動也讓其很多常年的盟友質疑

美國是否回歸孤立主義。

 

對此,提勒森稱,

“這正是我們來這裡、來到亞太地區的原因,

這正是我們和對方交往的原因”,

他身邊站著美國防長馬蒂斯和澳大利亞防長潘恩(Marise Payne)。

 

我們來這個地區與對方會面,

探討所有他們關心的問題,

聆聽他們對(川普)政府立場的擔憂。”

 

在談到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時,提勒森表示,

川普對”一個可能的新(氣候)協議”有興趣,

稱川普不是想要告別氣候保護這個話題。

 

此外,

這位美國國務卿也就阿拉伯多國與卡塔爾斷交一事表態。

他呼籲海灣各國保持團結、合作解決分歧。

 

他和馬蒂斯都強調,不認為目前海灣地區局勢會給美國主導的、

與海灣多國一同打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聯盟帶來影響。

============================================

============================================

[      川普政府   vs. 美國華盛頓政治精英     ] 

 

我們來這個地區與對方會面,

探討所有他們關心的問題,

聆聽他們對(川普)政府立場的擔憂。”

 

  [ 相關 ]   提勒森:不允許中國用經濟實力擺平一切[ 德國之聲 ]

===========================================

[ Money talks, easy money raised evil , 美國精英腐敗現象  ]

 

The American people will not be delighted

The people of USA won’t  be delighted

  

 [ 相關 ]     忽視台灣、敵我不分的華府智庫專家們[ 郭寶勝 ]

==========================================

the Democracy of the Democrats

========================================

[    台灣人提高自我認同     , 台灣的中國人                 ]

 

從1624年到1988年間,台灣歷經

荷蘭、西班牙、鄭氏家族、滿清、日本和國民黨專政統治

但從來都沒有被「中國」所統治,

也從來都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 相關 ]   全世界告訴中國:台灣不屬於你![家博Bruce Jacobs ]

============================================

[ 中國的第五縱隊滲透台灣內部   像白蟻無聲無息地在蛀蝕   ]

 

中國在國際上全面封殺台灣,

台灣內部,他們竭盡所能進行滲透。

 

從網路購物到手機上看電影等,

已滲透到我們的生活周遭。

 

就像白蟻在蛀蝕衣櫥,無聲無息地進行。

美國開國元勛傑佛遜說:

自由的代價是永恆的警醒。」

 

中國對台灣的打壓封殺和滲透已經讓人忍無可忍,

為了守護台灣和民主自由, 請高度警覺

「中國白蟻效應」,

並適時展開全面反擊吧!

 

 

[ 相關 ]  高度提防中國第五縱隊的白蟻效應[ 王美琇 ]

=========================================

兩蔣反共的朋友 , 「後反共時代」?   台灣民主假象   2015習馬會 ]

 

國民黨的黨國統治,

獨霸外交事務,不容台灣人過問對美關係,

但它靠蔣家及金錢拉攏的朋友已走進歷史,

只有它懂外交的神話破滅,

「後反共」時代支持台灣的朋友,

不分黨派,主要都是基於自由民主的理念。

 

 [ 相關 ]   國民兩黨的美國朋友們 ? [ 王景弘 ]

============================================

英美民主政體遭遇危機

新於15小時前 英國《金融時報》

專欄作家 吉迪恩•拉赫曼

英美民主政體遭遇危機

==================

拉赫曼:

美國的特朗普和英國的科爾賓可能永遠也不會真正掌權,

但他們的崛起表明英美民主體制真的出現了問題。

西方兩家偉大政黨

——美國的共和黨和英國的工黨

——瀕臨崩潰,

這相應威脅到大西洋兩岸民主體制的健康。

 

共和黨和工黨的危機驚人地相似。

 

在兩個例子里,都有一名領導人崛起於政治生態的邊緣,

將各自黨派帶向了新的激進方向。

 

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和傑里米•科爾賓(Jeremy Corbyn)的崛起

可能破壞兩黨的選舉前景,

將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造成分歧和意識形態的混亂。

 

即便特朗普和科爾賓永遠不會問鼎白宮或唐寧街10號,

他們的崛起也在破壞更廣泛的政治體制。

 

運轉正常的民主政體需要可靠的反對黨來問責政府。

但在英國和美國,這種基本功能已不再正常發揮作用。

在英國,談判英國退歐事宜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亟需一個警覺而負責任的反對黨。

特裡薩•梅(Theresa May)領導的政府成功獲得能乾的名聲,

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工黨非常爛。

然而,盡管英國退歐公投已經過去了兩個月時間,

但幾乎沒有跡象顯示梅政府知道如何操作這件事。

只是重復“退歐就是退歐”代替不了戰略。

一個稱職的反對黨現在肯定早已把梅政府批得體無完膚了。

它會呼籲大家關註負責談判英國退歐事宜的部長們的內訌。

它會抨擊梅未能闡明她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的優先度排序,

比如移民與進入歐盟內部市場這兩件事之間的權衡。

 

但上述這些事情科爾賓的工黨全都沒有做到。

這可能是因為科爾賓私底下實際上是支持英國退歐的。

抑或工黨可能就是沒有能力。

無論哪一種情況,英國工黨都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

 

美國的情況更為糟糕。

 

在特朗普的觀念里,反對黨就是要利用互聯網或談話類節目上

流傳的任何異想天開的陰謀論。

 

特朗普的競選活動一門心思描繪

希拉里• 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和民主黨人“不誠實的”形象,

以致於它未能揭示出奧巴馬政府治下一些不斷惡化的真正問題。

這些問題包括敘利亞正在發生的災難

以及對美國經濟沉溺於超級寬松貨幣政策的擔憂。

在一個正常運轉的民主體制中,這些問題將處於總統大選的核心位置。

 

但實際上,特朗普競選活動製造的沒完沒了的爭議

已經將這些問題淹沒了。

 

科爾賓和特朗普現象的相似之處被兩位政客近乎滑稽的差異掩蓋了。

科爾賓一本正經地堅稱,他“不會進行”人身攻擊,

特朗普則除了人身攻擊以外幾乎不做其他事。

 

科爾賓呆在自己的公共花園里最自在;

而特朗普最自在的地方是頂層套房。

科爾賓極左,特朗普極右;科爾賓是國際主義者,

特朗普是民族主義者。

但是盡管存在上述差異,

兩位領導人卻有諸多共同之處。

兩人都是“反體制”的政客。

兩人都利用新的活動人士和選民群體掌控了本黨。

特朗普和科爾賓活動人士都鄙視各自黨內的保守派,

言辭中經常隱含暴力。

還有一點值得註意的是,科爾賓和特朗普都同情

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治下的俄羅斯、懷疑北約(Nato)。

科爾賓和特朗普運動的極端人士也似乎受到反猶太主義的影響,

這或許反映出極左和極右派別的傳統疑慮,

即“體制”被猶太人控制。

 

兩種運動的相似之處表明,

傳統的左右翼分歧可能不再是理解英美政治的最佳方式。

 

相反,新的政治生態正轉變為建制派與反體制派之間的對峙。

隨著意大利 “五星運動”(Five Star Movement)、

法國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

西班牙社會民主力量黨(Podemos)

以及德國的新選擇黨(Alternative)等反體制政黨的崛起,

同樣的模式在許多西歐國家都可以看到。

 

一些政黨被描述為極右翼政黨,

還有一些被稱為極左翼政黨。

他們幾乎全都宣稱政治體制“受到操縱”,

普通人受到精英人士的踐踏。在外交政策方面,

他們往往是親俄羅斯的。

鑒於伊拉克戰爭和金融危機造成的災難,

再加上生活水準長期停滯不前,

美國和歐洲的選民尋求更激進的選擇不足為奇。

但令人遺憾的是,

美英的新激進主義旗手都是缺乏建設性想法的領導人

——除非你認為保護主義和摧毀北約是通往未來的鑰匙。

 

科爾賓和特朗普先生沒有推出新的創造性想法,

而只是撿起了一些老掉牙的糟糕點子:

科爾賓撿起的是國家控制經濟,

特朗普撿起的是美國優先的孤立主義。

 

這兩人可能永遠也不會真正掌權。

但他們的崛起表明英美民主體制真的出現了問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