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躍居世界工廠 機會來了 中國廉價勞力不再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n/14/today-e1.htm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

 

中國工人為爭取加薪和更好的工作環境,

近來頻頻發生罷工行動,

顯示廉價勞力的時代宣告結束,

在中國設廠的跨國企業紛紛將目光轉向印度,

成為印度取代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最大機會。

詢問投資印度增加

印度斯坦時報引述一名外交官的話指出:

「位於中國各地的外國企業主動問起印度,

   詢問印度投資機會的頻率也較以前增加不少。」

專家表示,印度比中國更具人口方面的優勢。

聯合國預估,

在二○一○至二○二○年間,

印度的勞動人口將增加約一.二億人,

中國僅一九○○萬人。

若以二○二○至二○三○年進行比較,

差距更是巨大,

屆時印度的勞動人口將增加近一億人,

中國則減少六二○○萬人。

上述預估數據顯示,

未來二十年印度並不會面臨勞力短缺問題,

而目前勞力已吃緊的中國,日後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缺工潮,

這代表了未來幾十年印度很有機會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

微軟看好雙印潛力

今年五月微軟執行長鮑爾默在越南表示,

由於中國在打擊軟體盜版方面缺乏進展,

使得微軟的營收短少,微軟更看好印度和印尼市場潛力。

鮑爾默指出:

「印度並非完美,但在保護智財權上做得很好,比中國好多了,

   對我們而言,中國的吸引力不如印度和印尼。」

著有《中國即將崩潰》的美國華裔律師章家敦接受印度斯坦時報訪問指出:

「一年前若微軟發表這類評論,那將是不可思議的。」

為了化解外界有關外國企業將撤離的說法,

中國商務部上週六表示,

今年一到五月外國直接投資金額達三八九.二億美元,年增十四.三%。

基礎建設要加把勁

但分析師也說,在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前,

印度必須先解決基礎建設品質不佳和社會安全網不足的問題。

評論:富士康與全球利益鏈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05/100528_analysis_foxconn_temtsel.shtml

蒙克BBC中文網記者

蘋果手機

富士康為蘋果等公司組裝手機和電腦

 

蘋果公司周五(5月28日)在英國市場推出平板電腦(iPad)。

那邊在中國,公眾在激烈討論富士康的連串跳樓事件,

這邊蘋果產品的鐵桿粉絲徹夜排隊,

爭取在第一時間購得iPad。

蘋果公司的iPod,iPhone和新推出的iPad取得巨大成功,

使蘋果公司的市價猛漲到1520億英鎊,

超過了多年來的競爭對手微軟公司,

成為全球最大的技術公司。

中國媒體報道說,

蘋果公司從iPad產品中獲得超過50%的利潤,

每台499美元的iPad,蘋果公司獲利297美元。

其成本主要為擁有專利的LG公司(生產觸摸顯示屏)

和韓國三星獲得。

富士康加工組裝費每台只有11美元。

富士康工人的基本月薪為100美元。

全球利益鏈

富士康在不到半年時間連續發生13起員工自殺事件(其中10人身亡)

引起社會輿論關注。

勞工組織稱富士康深圳加工廠的30萬工人工時長、工資低、壓力大。

委托富士康生產iPhone的美國蘋果電腦以及惠普電腦和戴爾電腦公司

周四(5月27日)宣佈,將獨立調查深圳富士康工人的工作條件。

諾基亞和索尼公司隨後也宣佈要調查富士康工廠的勞動條件。

美國《商業周刊》最近題為 「秘密、謊言和血汗工廠」 的報道說,

美國進口商

長期以來因為中國加工廠的勞工規定和檢查方面的不良記錄受到批評,

但是許多中國工廠很善於作假,

掩蓋了虐待工人的真相。

中國加工廠向美方提供偽造的工資單,

不遵守工作時間的有關限制等。

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希望得到價格低廉的產品和服務,

發達國家的企業為了降低成本,

把加工製造外包到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公司。

發達國家的外包企業

是否願意嚴厲制裁制裁那些違反勞工規定的加工企業,

難免受降低成本壓力的干擾,對公司和消費者來說,

得到物美價廉的產品的物質誘惑

要大於改善發展中國家工人待遇的道德要求。

公眾義憤

西方商界的專業人士應該不會不知道

中國政府禁止工人組織代表自己的工會組織的事實。

他們也應該知道,

工人沒有代表自己的組織同資方談判會面臨何種處境。

中國各地政府為吸引投資紛紛為外資和台資「保駕護航」,

更能決定地方官員仕途的是

與GDP指標相關的「政績」,

而不是勞工權益。

富士康員工連續跳樓自殺的消息傳開後,

不少讀者在英文媒體上呼籲

對蘋果公司這類外包公司施加壓力。

蘋果和戴爾的調查表示

顯然是希望避免公司形像受到「血汗工廠」指責的牽連。

雖然蘋果公司聲稱一向嚴格要求供應商遵守他們關於勞動保護的規定,

讓所有加工蘋果產品的工人有尊嚴地工作,

但在許多觀眾眼中,蘋果公司做的遠遠不夠。

有蘋果產品的用戶呼籲,

在蘋果在中國的加工廠的工人待遇改善前,

他們拒絕購買蘋果的新產品。

一位愛爾蘭的女士(Anne Marie Donovan)

在當地報紙評論說,

西方社會的消費追求

導致公眾產生道德盲點。

她說蘋果產品的用戶應該知道,

他們購買的電子玩藝

出自一個安裝安全網防止工人自殺的加工廠。

她還說,儘管蘋果的產品很誘人,

但用戶要想一想

諾貝爾獎獲得者、

大屠殺倖存者

埃利•威塞爾的話:

 

「對人類苦難麻木不仁讓人失去人性。」

「心理脆弱」?

許多人反對將富士康說成「血汗工廠」。

有專家和社會學者

把富士康員工接連跳樓自殺歸於於心理脆弱,

他們認為80-90後一代不能承受壓力,

需要改變中國的教育方式,

停止嬌慣年輕人(社科院社會學專家楊團語)。

社會學者用心理等主觀原因

解釋勞工狀況惡化的現實

可能算是學術上的創新。

在寫這篇評論的時候,

我想起多年前一位文革期間在邊遠地區下鄉插隊多年,

後來在北京做房地產的生意人接受我採訪時說過的話。

他在說,

年青人對自己和未來充滿自信,

一般希望有自由的市場經濟,

社會能夠提供更多的機會;

而老年人則希望有更多國家干預,

有更多的社會保障。

僅憑富士康事件就否定青年人對自由市場經濟有信心的說法,

恐怕許多在市場經濟中獲得成功的人士不會同意。

成功人士喜歡閱讀的、用黃紙印刷的《金融時報》

在報道富士康員工自殺的時候說,

雖然中國移民勞工很艱辛,

但整體上

他們對通過勞動改善自己生活仍然充滿信心。

那位老知青還說,

文革後的改革開放就是

"一部分人吃另一部分人"。

他認為,

一如過去中共發動農民革命,

承諾給農民土地,調動農民,

分了地主的土地,

改革也是調動了一部分人的積極性,

侵害了另外一些人的利益,

因為政黨需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