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花博的「國際」笑話

國際花博的「國際」笑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feb/22/today-o7.htm

◎ 馬孝明

報載台北「國際花博」吸引國際觀光客

佔所有參觀旅客比率六.三%

如果再扣除陸客四到五成、

三成的日本遊客、星港澳等遊客,

那麼真正來自於非東亞地區的遊客

應該少於百分之一。

花費超過一百卅億元的「國際花博」尚且如此,

想必其他以國際為名的活動,數據更不堪。

常見國內諸多活動,毫無國際本質與背景,

卻常以國際為訴求,

既然活動性質、內容、效益與國際無關,

那又何必強調國際?

再者筆者在若干政府舉辦的研討會中,

一再聽聞官員與業者無異議附和

「本土化極致就是國際化」的論點。

該立論,乍聽之下,頗有道理,但細究後,

不只偏差,甚至毫無邏輯可言。

說到國際化,有幾項指標需先行確立:

如國際語言運用、國際會議舉辦、國際人才長駐、

國際商旅進出、國際品牌林立、國際展覽建物、

國際觀光餐館、國際廠商設點、國際金融交易、

國際競標開放。

試問台灣從中央至地方政府「拚國際化」,

符合上揭條件有幾項,

恐怕一至兩項勉強扯上邊就不錯了,

這樣侈談本土與國際接軌,

是否犯了井底之蛙的夜郎自大。

國際化非一蹴可幾,地球村的時代,

千萬不要再以「敝帚自珍」心態自我催眠,

相對要勤奮蹲馬步練基本功,

把該有的國際化條件具備、平台搭好,

如此再來舉辦國際活動,

才能收到真實效果。

 

(作者為台南市公務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