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中間選民」哪有「第三勢力」

 

沒有「中間選民」

哪有「第三勢力」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21/today-o7.htm

「第三勢力」像耐不住寂寞的幽靈,

時不時會探頭探腦的放出汽球

來測試政治水溫。

日前又傳出有人抬出前總統李登輝

籌組「第三勢力」

進軍二○一二年大位,

結果一天新聞就壽終正寢。

所謂「第三勢力」

就是在藍綠兩元對立的夾縫中尋求「利基」,

打出的招牌即是超脫藍綠,

甚至更好聽的是,跳出藍綠惡鬥。

先釐清民主制度的本質。

根據現代民主理論大師道爾(Dahl)的卓見:

「現代民主國家的標誌,並非政治和諧,反而是政治衝突。」

又說今天的政治衝突出於「派系林立、黨同伐異」,

政治衝突已成為常態。(見《民主及其批判》)

這就可以反證中國祭出的「和諧」被諷為「河蟹」的原因所在;

民主制度不怕衝突,反而怕和諧,為什麼?

因為這符合「政治性」的定義,

也符合政黨政治的現實運作。

只要對比民主與專制兩種制度,

北韓與中國的政治,

表現出的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團結」,

還要嘲弄民主國家的衝突狀態,

甚至以此做為專制、獨裁優於民主的合理化理由。

藍綠之爭正是台灣民主化下的真實存在,

是「台灣」與「中國」孰為主體的取捨,

是「非此即彼」的拉扯與抉擇。

在此情況下,台灣有沒有「第三勢力」的空間?

不見得沒有,

但絕非「不藍不綠」的沒有立場、

不論理念的「中立」論述。

像現在這樣,拉出前總統李登輝,

再加上已脫離主流的藍綠邊緣政客,

全無成軍的可能,

因為這不是「第三勢力」而是「第三流」的集結。

李登輝的台聯,在「五都」市議員改選中,

只拿下兩席,台聯基本已泡沫化了;

李登輝如何可能有號召天下的能耐?

把深藍的宋楚瑜與脫出綠營的楊秋興「一鍋煮」,

難道就是「不藍不綠」?

就是「中道」?

楊秋興在大高雄市長選戰慘敗,

正表示「不藍不綠」沒有票房,

當年宋楚瑜在台北市長選戰中

也打出「超出黨派」的口號,

結果所有光環全毀於一旦。

「第三勢力」的難以成功,

就在「脫藍」、「脫綠」的不可行上;

說得再清楚一點,

「第三勢力」要爭取「不藍不綠」的「中間選票」,

原是假議題、假動作,

問題的癥結就在台灣沒有「中間選民」,

如何可能成就「中間選票」?

沒有「中間選票」,如何支撐「不藍不綠」的「第三勢力」?

「第三勢力」成不了氣候,

正由於台灣沒有「中間」可供選擇,

也沒有「中間」的選民結構。

台灣不見得沒有「第三勢力」發展空間,

但絕非沒有任何顏色的「中立」、「中間」。

「第三勢力」一定要有強烈的號召,

才能汲納強硬的支持者,才有一搏的可能。

從「五都」選舉來看,

由於民進黨放棄「台灣主權」之諍論,

使得「一邊一國連線」有了插足的空隙;

結果提名四十一位市議員候選人,

命中率達到九成。

這表示「深綠」有市場,也

正表示把「扁系」代表排出黨中央,

甚而下令黨員不可跨黨站台,

選後彰顯了「黨意」與「民意」有了裂縫,

也因此造就「一邊一國」的崛起。

「一邊一國連線」會不會成為「第三勢力」?

不在本文論列之中。

本文主要指出「第三勢力」不可能憑想像、臆測出現,

更重要的一點是,跳脫台灣與中國的思惟,

就是掏空台灣的現實。既沒有「中間選民」,

哪有以「中間」為取向的「第三勢力」!

 

(作者金恒煒為《當代》雜誌總編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