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樂崎專欄/ 從台灣的角度觀察台灣

 

白樂崎專欄/

從台灣的角度觀察台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20/today-p6.htm

◎白樂崎

十一月二十七日台灣五都市長與議員選舉,

很多人都已經討論、評論過,

表面上看起來,選後情勢不變,

但其結果代表民進黨捲土重來,

二○一二年總統大選立足點也平起平坐。

換言之,

台灣的民主還會持續,

這是好事;

壞的是,

選舉結果一出來,

新聞媒體與分析家

往往會馬上試著從結果會如何

影響台灣與中國關係加以詮釋。

我會主張,

我們需要花更多工夫,

從台灣的利益出發,

來觀察台灣自己。

當然我們心裡也必須保持大方向,

觀察一個地方改變,

會如何影響另一個地方的觀感。

不過對於台灣內部與周遭發生的事情,

在中國有人發表任何評論之前,

我們常會加上

自認為中國可能如何反應的看法。

其中一個佐證是,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有篇文章,

標題是

「台灣反統一的民進黨大有斬獲,

可能讓台灣與中國關係緊張」。

新聞編輯與下標人

需要跳脫台灣的政治改變會「增加緊張」

或「激怒」北京領導人這種反射性的反應,

這樣寫作的問題是,

會創造政治改變是緊張根源的印象。

如我們所知,

中國領導人利用緊張與憤怒為工具

來佔另一方的便宜

不管是跟日本(因尖閣諸島惹惱中國)

或與美國

(因為一月間軍售台灣

與歐巴馬總統二月會晤達賴喇嘛,

感受到中國的憤怒)。

所以我們需要從台灣的利益出發,

來觀察台灣自己,

了解人們是從哪來,

他們對未來走向有什麼希望。

美國前亞太副助卿薛瑞福

在美國傳統基金會最近一場研討會上,

簡潔扼要地概括指出,

美國應該花更多工夫,

了解民進黨的動機與核心利益,

也要小心勿重蹈覆轍。

過去二十年間,

台灣人經歷了重大的民主轉型,

我們在美國非常了解

民主帶來的是對更好生活的期待,

不只是從個人角度來說,

對國家與民族而言也是一樣。

對台灣人而言,

這代表他們在國際社會

應該更能參與、且更有存在感;

這代表了針對這個國家

與其人民的政治孤立應該告終。

美國草擬針對這個民主之島的新政策時,

必須將這樣的渴望銘記於心,

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

雖然帶來了台海安定,

但同時也延續了台灣的孤立

美國需要更有創意地,

協助台灣找到前進的方法,

好讓身為自由民主國家的台灣,

在國際社會找到正確的定位。

 

(本文作者白樂崎先生曾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

現為本報團顧問。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白樂崎先生所著的

一本攸關台灣民主與兩岸關係的新書業已付梓,

相關資訊可參考www.amazon.com/國際新聞中心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