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都選舉是對馬政府傾中政策的全民公投

 

五都選舉是對馬政府傾中政策的全民公投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oct/4/today-s1.htm

五都選舉歷經各黨的初選、提名、登記,攻防、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競爭對手紛紛抓住對方的缺失窮追猛打,甚至在天災中因疲倦而小瞇二十分鐘,也會被借題發揮,大做文章,過去四年的政績完全被對手抹殺,批判得一文不值,選舉於是變成一個鮮血淋漓的屠宰場,而非選民檢驗政治人物政績與願景的考場。

然而,選舉失焦最嚴重的後果,還不在於選出媚俗與說大話的政客,而是民眾在選情的混戰與廝殺的狂熱氛圍中,容易忘記了五都選舉隱含的嚴肅意義,亦即此次選舉乃是對馬英九兩岸政策的全民公投。

五都選舉在我國民主政治發展上首度舉行,具有雙重的意義:一是,台灣的行政區劃分,在日治時代是依地理、水文、族群與區域發展為標準,而道路、水庫、灌溉系統等各種基礎建設均依此規劃打造,使行政、建設與人口發展得到有效整合。但是到了蔣介石退守台灣後,將台灣當成「反攻大陸」的跳板,行政區劃分雖然大致維持日治時代舊制,卻摻入大中國的觀念、制度與框架,台灣一時之間由日本殖民制度轉變為中國東晉的僑郡,好像一般遊戲園中模仿版的小中國。因為行政區劃分不當,造成權責疊床架屋,資源配置重複浪費,影響台灣的政治與經濟發展。此次地方行政區的版圖重劃,以台北市、台北縣、台中縣市、台南縣市、高雄縣市為五大直轄市,大致可以矯正原先支離破碎、各自為政,及資源分配不均、重北輕南的缺失,雖然仍未盡理想,但總算邁出提升台灣地方自治的重要一步。

但是,五都選舉的第二層意義更重要。台灣的發展從日治時代,到蔣介石以避難台灣之名,卻以軍事佔領方式長期非法佔有,本土化始終未有進展,台灣獨立未能獲得國際重視與承認。幸而,近十多年來歷經李登輝、陳水扁的執政,民主化與本土化終於得到生根茁壯,台灣獨立成為無法抹殺與忽視的事實。然而,在轉機之中危機竟然發生了,在本土政權執政後,親中勢力展開強力反撲,馬英九是最重要的代表。他是經過細緻的包裝,高學歷與俊俏外表,加上披著清廉的道袍,像是偶像劇明星般浮出政治舞台,形象簡直完美無缺,加上媒體刻意抹黑醜化綠營貪腐,更凸出了馬英九高高在上,一塵不染的表象。尤要者,馬英九在歷次選舉中均作了巧妙的偽裝,絕不輕易露出統派的真面目,譬如在選台北市長時打著「新台灣人」的旗幟,選總統時又是虛情假意喊話「燒成灰也是台灣人」,說起「愛台灣」來,表情懇切,不會結結巴巴,完全掩蓋了終極統一的內心黑洞,遂得以當選總統。

馬英九執政後採取的傾中政策,立刻讓過去的偽裝露出了馬腳,在主權上的自我矮化,在國防上的自我限縮,已使台灣獨立面臨嚴苛挑戰,尤甚者,在經濟上向中國全面傾斜,簽署賣身契式的ECFA,造成台灣經濟完全依賴中國,命脈遭到中國掐住的嚴重後果。耐人尋味的是,中國也在此時改變了對台灣策略,以經濟優先於武力,即所謂「買台灣比打台灣更便宜」。或許批評馬英九的中國政策是在配合中國對台策略的轉變,可能仍缺乏具體證據,但檢視傾中政策執行的實際效果,顯然正在落實中國設定的「買台灣」之併購策略,一點一滴出售台灣的股權,最後淪為中國所有。

這次五都選舉,候選人的能力、政見、願景與誠信,都是選民抉擇的重要判準,這是地方自治層次上的意義,但我們更期待它成為選民對馬英九執政成績的評分,是一場總統四年任期的期中考。特別是馬英九執政後所採取的傾中政策,及與中國簽訂ECFA,攸關台灣的生死存亡,卻拒絕舉行公投,使民意無法在此重大議題上表達意見,因此這次大規模選舉正好可以作為一次馬英九中國政策的公民投票,選民透過五都選舉表達主流民意,向馬英九的中國政策說不,故而吾人期盼選民不要迷失在無聊的口水戰,忘記了這次五都選舉最重要的意涵。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