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來鴻:土地置換已成台商最大頭痛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indepth/2010/09/100902_twletter_land_by_wuyanling.shtml

吳燕玲  台灣自由撰稿人

土地的價格一日千里

台資企業經營影響最大的,則是土地置換的問題。

 

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日前率團前往大陸訪問,

這是ECFA簽訂之後,海基會首度赴大陸華東參訪,對於ECFA的簽訂,

許多台商都表達高度的肯定,但在肯定之餘,

也反映了不少他們在大陸經商,目前所遭遇到的問題。

其中,

對台資企業經營影響最大的,則是土地置換的問題。

早期台商赴大陸,多以製造業為主,工廠也都設在城市近郊,

但隨著長三角一帶經濟型態的改變,人口密度愈來愈高,

以往以工業用途為主的開發區,

當地政府已計劃變更為住宅或以服務業為主的商業區,

如此一來,原來的工廠就勢必得往更外圍的地方遷移。

土地價格一日千里

茂宇電子化學總經理李麗娜指出,她的公司有上千畝土地,

然而浙江房地產一日千里,她的廠房門牆外,

如今已蓋起了一幢幢的高檔別墅,當地政府在考慮到經濟發展的狀況,

對於土地的開發有了不同的思考,於是希望她的廠房能夠拆遷到別處去,

為了城市的繁榮發展,她雖願意配合當地政府的政策,

只是土地置換的補償,如果不合理,勢必會對企業造成嚴重的損失,

很多早期到大陸發展的台商,現在都面臨同樣的狀況,

台商們現在只好各憑本事地去和當地的政府談補償條件,

因此,她希望海基會可以與大陸磋商出一個合理公平的補償機制,

不要讓台商一家一家去和大陸政府談。

杭州西湖商標裝飾公司負責人張仁良就以他的親身經驗指出,

當初他來設廠時,政府所批的土地使用年限是三十年,

但在2009年時,他的廠房面臨拆遷,政府給他的拆遷補償費,

根本不夠他在鄉下蓋房子!

浙江榮德機械副總經理吳明機則針對拆遷補償費的計算,

提出了建議。他表示,目前大陸對於廠房的拆遷補償費,

是以二手房的價格在估算,但是台商移到另一個地點重建廠房,

廠房的興建成本是以全新的價格在計算,

所以台商所領到的拆遷補償費根本蓋不了新廠房。

吳明機同時指出,土地的投資密度,則是另一個嚴重的問題。

所謂的投資密度是指大陸政府在批出一塊地時,

會依行業別設定出一個投資金額,

例如五十畝土地當初一畝地的投資密度是十萬元人民幣,

所以五十畝土地的總投資金額,就是五百萬元,

但現在被要求遷走,而新的土地如果投資密度是二十萬元人民幣,

五十畝地的總投資金額就變成一千萬元,

這無疑會對台商的經營成本造成沉重的負擔,

因此吳明機認為,新土地的投資密度,

應該小於原來的投資密度較為合理。

納入投資保障協議

除此之外,

讓許多台商與當地政府產生嚴重糾紛的,

則是對於土地增值後的利益分配。

一位經常協助台商處理法律糾紛的律師私下表示,

大陸土地近幾年飆漲得非常厲害,

假設當初批出來的土地年限是三十年,

一畝地價格是十萬元,現在只到二十年就要征收,

但一畝地價格卻漲到了五十萬元,一般大陸政府的補償,

是以現在的五十萬元乘上剩下的十年年限,向台商征收,

因此大陸政府覺得,這樣的補償條件他們已經有所退讓;

然而台商的著眼則看得更遠,他們認為,

變更後的土地一畝可能會漲到一百萬元,

所以就要求應該以一百萬元的價格來征收,

再不然就希望參與變更後的開發計劃。

聽到許多台商紛紛針對土地置換的問題提出意見,

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表示,兩岸接下來就要協商投資保障協議,

在投資保障協議中,兩岸就會針對土地置換的補償條款進行商談,

海基會一定會全力來保護台商的權益。

大陸土地是國有,只要政府一聲令下,房子說拆就拆,

但在民主化的台灣,土地是私有,所以台灣每每碰到要土地征收時,

總是大小抗爭不斷, 在這次的參訪中,

一些國台辦官員也好奇地打探,

台灣政府遭遇到抗爭時會如何處理?

聽完近日台灣政府處理的手法,

逐漸出現向抗爭民眾退讓的作法,

他們忍不住感嘆:

「個人財產的保護與公眾利益之間如何取得平衡,

還真是一個大問題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