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一說/蘇聯突擊日軍 關鍵性不亞於原子彈?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16/today-int1-3.htm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

 

六十五年前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的兩顆原子彈,

向來被視為是加速日本投降、結束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大因素,

但近年有部分史學家認為,

當年的蘇聯在美國投下這兩顆原子彈之際發動的「八月風暴」行動,

迅速擊潰佔據「滿洲國」的日本關東軍,

對促使二戰結束的重要性,

相當於、甚至超過這兩顆原子彈。

一九三九年日本關東軍入侵蘇聯扶植的蒙古人民共和國吃敗仗,

日蘇簽下互不侵犯條約,日本讓蘇聯不介入太平洋戰場,

全力對付美、英等國,從而有了偷襲珍珠港行動。

但隨著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德國戰敗,

以及日軍在菲律賓、琉球和硫磺島接連敗北,

日本轉向希望蘇聯調停太平洋戰事,

不過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早在雅爾達密約中承諾華府和倫敦,

會在德國戰敗後加入攻擊日本,

便在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

美國投下原子彈、

日本敗局已定之際對日宣戰,

逾百萬大軍發動「八月風暴」行動,

入侵日本在中國扶植的滿洲國。

這場戰役是二戰太平洋戰區一個重要轉捩點,

然而其重要性長期以來都被美國那兩顆原子彈所遮掩。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長谷川毅教授認為,

「蘇聯參戰在促使日本投降上,

扮演比原子彈還重要的角色,

因為這讓日本期盼莫斯科調停戰事的希望破滅。」

長谷川毅著作「與敵人賽跑」中引述

當時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的說法,

「如果我們錯失今天(的機會),

蘇聯將不只是奪取滿洲、朝鮮和庫頁島,還會有北海道。

我們必須在還能與美國打交道時結束這場戰爭。」

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二戰史學家查曼說,

「八月風暴確實在日本決定投降上,

發揮了比投原子彈還大的作用。」

不過,

美國二次大戰歷史學家法蘭克不認同這種看法,

他說,原子彈之外的其他選擇,

都無法保證能何時結束戰爭,

也會付出更大的人命傷亡代價。

倫敦政經學院教授列文認為,

西方「反蘇情結」使其淡化蘇聯軍事成就。

俄羅斯軍事學院院長加列耶夫說,

「藉由對日作戰,蘇聯促成二戰的結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