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部對九月開始收大陸學生表示樂觀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05/100511_taiwan_mainland_students.shtml

林楠森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台灣教育部計劃引進中國大陸學生到台就讀大學的計劃,

是否按原訂時程在今年九月招生仍未明,但教育部對此表示樂觀。

招收陸生的計劃涉及台灣的大學法,以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修法,

這些法律的修改往往引起立法院朝野政黨高度對抗。

上海年輕人(BBC照片)

台灣招收中國大陸學生引起爭議

這是因為其間涉及了對中國大學的學歷承認,以及兩岸間人員制度性的流動,

而朝野政黨對此並無共識。

立法院本周在執政的國民黨人數優勢下,

於多次衝突中通過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修正草案,

使得承認大陸地區學歷得到法律依據,

但民進黨對此一法律修正案提出複議。

三限六不

複議程序的提出可能使相關修法在立法院本會期通過的時程推遲,

若法律修正案未在立院本會期獲得通過,

今年九月的招生計劃將無法開展。

台灣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對BBC中文網說,

雖然相關法案的審議結果未獲得確定,

但教育部對九月招生計劃仍持樂觀看法。

開放對中國大學學歷的承認,

涉及了白領工作的勞動力流動問題,

在台灣社會對此仍有甚多疑慮下,

教育部第一波僅承認中國大陸41所重點大學學歷。

教育部對陸生到台並提出了「三限六不」的配套限制,

三限指的是第一波承認的大學僅41所,限制陸生到台總量,

以及限制醫學學歷採認。

六不指的是

對陸生不加分,

不編列獎學金,

不影向本地學生招生名額,

不允許打工,

不開放考專業證照,

以及學成後不得留台就業。

台生赴陸

此三限六不的配套教育部未將其列入修法的範圍,

在法律性質上僅是一種行政命令,

在野黨質疑這是為了便於其日後迅速的修改與大幅開放。

陸生到台在人員流動上的衍生問題是,其若與台灣民眾結婚,

是否將擺脫三限六不的限制,而可望留在台灣生活與工作。

按教育部的說法陸生在台僅能有一種身份,

其與台灣民眾結婚雖可用依親取得台灣居留身份,

但其將失去陸生的身份,學校將予以退學。

承認中國大陸學歷對台灣的另一問題是,

這是否會造成大批台灣學生因而放棄本地的大學,

而到中國大陸的大學就讀。

何卓飛提出一份調查數據說,

台灣的學生有約22%有意願到中國的大學學習,

而其中約有一半則是無論政府是否承認大陸學歷都會去就讀。

以目前的狀況來說,

在台灣仍未正式承認中國的大學學歷下,

有超過六千名台灣學生在中國的大學中學習。

教育部長吳清基在立法院對立委回答時則說,

台生每年申請就讀大陸41家大學的人數,

不會超過台灣每年招收2,000名陸生的人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