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銷美國?搶攻台灣?中國重汽 擬在台設廠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10/today-fo5.htm

〔記者林毅璋、高嘉和/台北報導〕

經濟部官員昨日指出,在全球商用卡車市場市佔率最高的中國重汽(亦稱山東重汽)集團,將評估在彰濱工業區設廠生產巴士的可能性,投資金額將高達五十億元,中國重汽打算把在台灣生產的巴士轉銷美國市場。

業者︰未來台灣滿街中國巴士

不過,國內日、歐系重車業者表示,「重汽集團要來台設廠、外銷美國的說法很奇怪,也不合邏輯」;他們研判,重汽集團設廠目的應該就是搶攻台灣市場,目前已有業者進口中國零件、在台灣打造「中國血統」的巴士,重汽集團是國企等級,低價大舉壓境,未來台灣街頭恐怕都是中國血統巴士的天下。

依據現行「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業別項目」,目前我方的確是准許中國企業來台投資汽車、車體與汽車零件製造業。

今年三月底,經濟部全國工業總會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等單位,曾一同到中國做汽車業的招商,並拜會中國重汽、申龍汽車及奇瑞汽車等中國車廠,當時就曾表示將爭取中國車廠來台設立合資組裝廠,成品外銷美國市場。

想砸五十億在彰濱設組裝廠

經濟部官員表示,中國重汽生產的卡車在全球市佔率已達第一名,未來希望能和台灣的汽車業者合作,在台成立組裝廠,並透過台灣汽車業對美國銷售的市場管道優勢,一起進軍美國。官員也透露,已有美國經銷商隨同至中國重汽了解未來由台灣進口組裝巴士的可能性。

官員指出,中國重汽本來就有生產巴士的能力,年產量約一萬輛,但由於歐盟及美國對於柴油引擎的環保標準很高,因此中國產品始終無法叩關成功,未來有可能是自美國進口引擎與底盤,再加上台灣汽車電子零組件的技術。

台製產品優秀比中製好賣

官員說,目前國際市場中,MIT(台灣製造)的產品還是比MIC(中國製造)來得受肯定,也比較好賣,而台灣的品管也的確是比較優秀。

不過此項投資案究竟能否成功?

金額是否能如預期的五十億元一樣高?

官員說,「中國說話的口氣往往很大,但實際結果要最後才知道」。

國內日歐系重車業者表示,中國血統巴士登陸台灣不是新鮮事,眼尖的民眾或許會發現,近來在大台北街頭趴趴走的低底盤公車,很多製造廠是掛著「金龍汽車」,事實上,這些巴士主要是引進中國最大客車製造廠廈門金龍客車集團的零組件來台組裝。

另外,今年台北市花博會北市府補助首都客運所採購的六十輛低污染油電混合大客車,也是北京福田汽車產品,採用福田6113底盤,6113是中國第一款商業化的油電混合動力公車底盤。

業者指出,一般而言,整車進口與分拆零件進口組裝,關稅差一、兩倍,因此大多數是以分拆底盤、引擎等零件進口後,再到當地市場組裝,才具價格競爭力,重汽集團說要在台組裝整車後、再外銷美國,「那為何不直接在美國設廠就好」,

在台灣設廠目的應該是搶內銷市場吧!

整車外銷很難有價格競爭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