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美國起訴中國晉華公司及3名台灣人從事商業間諜,兩岸中國人一丘之貉

2018-11-02

http://www.peoplenews.tw/news/21450df4-7b09-403a-9504-715ea0bba54f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司法部起訴中國晉華公司及3名台灣人從事商業間諜,指控他們共謀盜竊、輸送和擁有從一家美國半導體公司盜竊來的商業秘密,以便為中國政府控制的一家公司謀取利益。圖/取自維基網站公開資源

美國司法部起訴中國晉華公司

及3名台灣人從事商業間諜,

指控他們共謀盜竊、輸送和擁有

從一家美國半導體公司盜竊來的商業秘密,

以便為中國政府控制的一家公司謀取利益。

圖/取自維基網站公開資源

 

美國起訴中國晉華公司及3名台灣人從事商業間諜

===================================

一個聯邦大陪審團對一家中國國有企業、

一家台灣公司和三名台灣人提出起訴,

指控他們共謀盜竊、輸送和擁有從一家美國半導體公司

盜竊來的商業秘密,以便為中國政府控制的一家公司謀取利益。

司法部說,所有被告均被指控共謀從事經濟間諜活動等罪名。

 

美國之音報導,

被起訴的企業是中國福建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

和台灣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UMC),

他們被控從全球半導體業領軍企業、

 

總部在美國的美光公司(Micron)盜取商業秘密。

 

美國還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下令禁止繼續轉讓被盜竊的商業秘密,

並禁止某些被告向美國出口任何

由聯華或晉華利用相關商業秘密所製造的產品。

 

起訴書在2018年9月27日提交,11月1日公佈。民事訴訟於11月1日提交。

 

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宣布了起訴的消息。

他說:「美光據估計價值為1千億美元,

佔有動態隨機存儲器產業的20%到25%的份額,

這項技術中國在前不久才擁有。這起以及最近其它案件顯示,

中國增加了針對美國的間諜活動,而且一直在迅速增加。

我在這裡要說:夠了。司法部將本著操守和專業精神,

大力起訴這類非法活動。

 

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說:

沒有任何國家比中國對我們的觀念、

我們的創新和我們的經濟安全構成更廣泛、更嚴重的威脅了。

 

中國政府執意要獲取美國技術,他們不惜動用各種手段,從境外投資、

收購公司和網絡入侵到獲取公司現任或前任僱員的服務以掌握內部信息。

 

如果中國獲得了一家美國公司最重要的技術

—這種使其成為行業龍頭的技術—該公司將蒙受重大損失,

我們的國家安全甚至也有可能受到影響。

 

我們致力於與我們的聯邦、州、地方和私營部門的合作夥伴密切合作,

抗衡來自中國的這一威脅。

 

司法部說,在起訴書所指控的共謀盜竊之前,

中國並沒有掌握動態隨機存儲器(DRAM)技術,

中國中央政府和國務院公開把DRAM和其它微電子技術

列為國家經濟重點。

根據起訴書,被告之一台灣人陳正坤原為美光公司

2013年收購的一家電子公司的總經理兼董事長,

後來成為美光公司在台灣一家子公司美光記憶體(MMT)的總裁。

 

MMT負責為美光公司製造至少一種DRAM芯片。

 

美國司法部說,陳正坤2015年從MMT辭職,幾乎立即開始為聯華工作。

 

在陳的安排下,聯華與福建晉華合作,由福建晉華提供資金,

聯華將DRAM技術轉移給福建晉華進行量產,技術由兩家公司共享。

 

陳後來成為福建晉華的總裁,並負責其DRAM生產設施。

 

美國司法部說,陳正坤在聯華公司期間招呼了很多MMT僱員,

包括本案另外兩名被告何健庭(音譯)和王永明(音譯)。

 

在離開MMT之前,

何與王都盜竊了幾項與DRAM設計和生產有關的商業秘密並帶給UMC。

 

王在離開MMT之前,下載了900多份美光機密和專有文檔,

把它們存在USB外盤或個人云存儲內,使其在聯華工作期間,

可以獲取相關技術。

 

依照美國法律,被起訴並不等於有罪。

 

如果被判罪名成立,

個人被告因經濟間諜罪名面臨最長15年的監禁及5百萬美元罰款,

因竊取商業秘密罪名面臨10年監禁。

 

如果公司被判有罪,

每家公司面臨被沒收非法所得的處罰以及最高逾200億美元的罰款。

================================================

================================================

[    中國商業間諜 ]

 

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說:

沒有任何國家比中國對我們的觀念、

我們的創新和我們的經濟安全構成更廣泛、更嚴重的威脅了。

 

中國政府執意要獲取美國技術,他們不惜動用各種手段,從境外投資、

收購公司和網絡入侵到獲取公司現任或前任僱員的服務以掌握內部信息。

 

如果中國獲得了一家美國公司最重要的技術

—這種使其成為行業龍頭的技術—該公司將蒙受重大損失,

我們的國家安全甚至也有可能受到影響。

 

我們致力於與我們的聯邦、州、地方和私營部門的合作夥伴密切合作,

抗衡來自中國的這一威脅。

 

[ 相關 ] 2018美國起訴中國晉華公司及3名台灣人從事商業間諜[  ]

================================================

讓中國企業躍躍欲試的日本市場

2016年 4月 2日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4/160402_sharp_foxconn

鄭仲嵐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foxconn

Image caption

台灣企業鴻海以3880億日幣入主夏普

 

觀察:

讓中國企業躍躍欲試的日本市場

==========================

台灣企業鴻海以天價3880億日幣(45億美金)入主夏普,

或許可以成為中國企業進軍日本市場的領頭羊,

鴻海的成敗或許讓更多中國企業有觀察機會(CNA)。

 

鴻海成為試金石

除了台灣的鴻海之外,

這幾年也有不少中國大陸企業紛紛對日本的企業投資或收購展現興趣。

 

也或許是鴻海原生的台資背景,讓許多中國大陸企業認為,

藉由台灣企業跟日本較有合作默契的背景下,

可以更加觀察中國企業往後在裏頭投資的角色。

 

像是中國大陸的「美的集團」,

就在3月30日宣佈收購了日本另一電子大廠東芝的家電部門,

收購股份達到80%外,

金額更高到537億日幣(約4.8億美金)。

 

這幾年中國大陸觀光客前仆後繼地前往日本觀光旅遊,

順便會帶回大量地家電用品如「免治馬桶」及「電飯煲」等,

甚至被中國大陸遊客稱之為「神器」。

 

中國大陸的企業也開始爭相與日本展開相關合作,

除了美的集團外,中國廉價航空「春秋航空」,

也找上家電量販Bic Camera直接在機場設旗艦店。

 

但日本企業與中國企業的文化「水土不服」仍然時有所聞,

中國的海爾家電當初在買下三洋的部門時,

傳言一度讓日本員工士氣低迷,

後來海爾也是在發現問題後,

趕緊指派日本人擔任主管「穩定軍心」。

 

郭台銘似乎也發現到了這問題,

因此在4月2日的記者會保證局對會重用日本人才,

而且重要的日籍幹部「全數保留」,

更發下豪語要在加聘120位日本人力。

 

或許他也深知,想要穩定軍心,

唯有日人管理日人,方能收到最佳效果。

 

鴻海的例子也許會讓更多中國企業觀察,

華人企業是否能跟日本企業做出良好的融合範例,

一旦成功,往後會有更多中國大陸或是台灣企業

可望參考「鴻海經驗」赴日本投資。

 

郭台銘的台式管理風格,能否在夏普收到成效,

也許一兩年內就會見真章。

 

近幾年大幅進攻

也許是受限於複雜的中日歷史情結,

在往年中日在經濟互相投資上,

比其他國家更略趨保守一些。

 

在197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與日本建交後,

日本開始大舉向日本投資,

但是中國一直等到改革開放後,

才有向日本市場投石問路的契機。

 

根據「國際投資研究所」數據,

在經濟起飛之後的中國,對於日本的大筆投資愈加明顯,

2005年前始終維持在100萬美金以下的額度。

 

但是從2006年後,投資金額一舉突破100萬美金,

2010年更一舉超過250萬美金,至今仍在不斷增加中。

 

在日本銀座,

最有名的百貨公司也在中國人的重要節日,

比如春節或是勞動假期時,

大量召集員工一起在朝會時練習說中文。

 

從基本的「你好,請隨便看看」到

「本店正在實施消費滿10000日幣就送禮」等,

每個都在搶抓中國旅客赴日旅遊商機,

大舉推銷日本品牌的優勢。

 

而對於中國企業來說,購買日本品牌仍有其特殊吸引力,

除了長年以來大家對日貨「品質高」的印象外,

直接買品牌也能夠學習到日本產品的精髓。

 

鴻海收購指標性高

鴻海收購夏普縱然可以視為是一個單一事件,

但對於中國大陸企業以及台灣企業來說,

可以算是「歷史性」進出。

 

以往來說,

並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如此成功地打進保守的日本市場。

 

尤其夏普在日本可以說是「液晶的代名詞」,

除了公司本身擁有優秀的技術外,

長年所打造下來的優秀口碑也是鴻海趨之若鶩,

一直想要與其「結親」的重要因素,

鴻海可以說在該國的科技業版圖中,

攻城掠地下最重要的堡壘。

 

而現在,

中國大陸市場更感興趣的是日本長久以來打下的汽車業口碑。

 

包括長安汽車、華為技術等,瞄凖得是日本汽車工業技術,

而更多日本汽車公司為了打入中國市場,

頻頻發展適合中國人的系統跟引擎,

可謂各取所需。

 

倘若在幾年後,鴻海能在夏普的經營中展露頭角,

勢必會讓更多中國企業躍躍欲試。

 

而如今,已經有更多企業凖備瞄凖日本市場,

在經濟起飛的中國裏,這樣的情形只會愈來愈明顯。

=======================================

台灣企業鴻海 ????????/

 

中國企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