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石油禁運:韓扣走私油品貨輪,北京與台北當局?

2018-01-04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2549917

被扣留在韓國平澤港的KOTI號油輪(1/1/2018)

Image caption

KOTI號在新年前夕被韓國當局截獲扣押。

 

朝鮮石油禁運:

韓國扣查涉走私油品貨輪我們知多少?

============================

聯合國安理會去年12月通過對朝鮮的新一輪制裁決議後,

韓國在2018年將要到臨之際,先後扣押兩艘運油輪,

調查其向朝鮮運送石油產品之嫌疑。

而此事同時把中國大陸與台灣牽扯其中。

這兩艘船分別是香港註冊的方向永嘉號(Lighthouse Winmore)

與巴拿馬註冊的KOTI號。

兩艘船隻分別被扣押在麗水港和平澤·唐津港。

 

中國外交部被追問此事時並未正面評論,

但強調一貫主張全面、嚴格執行安理會通過的各項涉朝協議,

絶不允許中國公民和企業從事違反安理會決議的活動。

台灣檢察部門則於星期三(1月3日)逮捕涉嫌租賃案中油輪的商人調查。

 

不過,公開數據信息顯示,兩艘油輪均由中國輪船企業擁有。

 

被扣油輪的具體身份清楚了嗎?

BBC中文記者綜合九大國際港口監督公約機構之一

——《東京諒解備忘錄》港口國監督委員會(東京MOU)

——以及兩家知名船舶追蹤網站

—— MarineTraffic.comVesselFinder.com

——得出兩艘涉案運油輪的綜合信息,

以及它們被扣押前的受檢紀錄:

 

方向永嘉號 Lighthouse Winmore

登記船東:廣州方向海運管理有限公司

中國香港

註冊

2014年

建造

  • 總噸位 11253公噸

  • 載重噸位 16500公噸

  • 船舶總長 144米

  • 最大寬度 23米

資料來源:

《東京諒解備忘錄》港口國監督委員會、 MarineTraffic.com 、 VesselFinder.com

Reuters

方向永嘉號( Lighthouse Winmore )最近三次受檢紀錄

  • 2017年12月4日——韓國光陽
  • 2017年11月24日——韓國光陽
  • 2017年1月8日——印尼杜邁

資料來源:《東京諒解備忘錄》港口國監督委員會

韓國政府此前表示,

方向永嘉號涉嫌在公海上向朝鮮三鐘2號輪轉移油品600公噸,

去年10月19日在韓國麗水港靠港轉運油品後出港,

11月24日再次進港時被扣查。

 

船上載有25名船員,其中23人為中國公民,兩人為緬甸人。

他們全數受韓國當局扣查。

 

據東京MOU系統信息,

方向永嘉號的船東方向海運位於廣東廣州番禺區。

香港《南華早報》記者本周到該處接觸到其副總經理曾海波。

曾海波稱對其船舶涉嫌違反對朝制裁並不知情,

「我們只是把船租出去」。

曾海波稱,方向海運正透過中國大陸律師與韓國、

大陸和香港有關部門交涉。

 

香港媒體發現,方向航運在香港設有數家公司,

多數由龔銳強擔任唯一股東,一些則由曾海波共同持有。

曾海波對《南華早報》稱,

租用方向永嘉號的台灣公司此前從未與方向海運合作,

「龔銳強只是給一家台灣公司租船用幾個月

……我們不知道那家台灣公司與朝鮮的任何交易」。

 

KOTI號

登記船東:大連宏洋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巴拿馬

註冊

2008年

建造

  • 總噸位 5182公噸

  • 載重噸位 8008公噸

  • 船舶總長 106.4米

  • 最大寬度 18.6米

資料來源:《東京諒解備忘錄》港口國監督委員會、 MarineTraffic.com 、 VesselFinder.com

EPA

KOTI號最近三次受檢紀錄

  • 2018年1月2日——韓國平澤
  • 2017年12月22日——韓國平澤
  • 2017年12月17日——中國威海

資料來源:《東京諒解備忘錄》港口國監督委員會

韓國方面並未透露KOTI號更多和調查相關的信息。

據韓聯社報道,目前該油輪正接受

韓國關稅廳與國家情報院的聯合調查。

船上船員主要為中國和緬甸公民。

 

KOTI號在東京MOU數據庫上的登記船東為

中國大連宏洋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Dalian Grand Ocean Shipping Management),

但宏洋船舶一名職員星期四(1月4日)回答BBC中文記者查詢時稱,

該公司名下並無KOTI號這艘船,也沒曾租船到韓國一帶作業。

BBC記者向這名職員提供了東京MOU紀錄上的英文名字

和國際海事組織(IMO)登記號碼後,

他表示:「就我所知的話,大連叫Grand Ocean的就我們家了。」

 

宏洋船舶表示願意再次核查相關情況,但BBC中文暫未收到進一步答覆。

另一方面,從東京MOU紀錄所見,KOTI號12月17日停靠中國威海受檢時才改用現名,並懸掛巴拿馬旗。它在此之前稱為Semua Sejati,為馬來西亞註冊輪船,最後一次於2016年3月8日在新加坡以原名受檢。

那是誰僱的船?

錠泊在麗水港的方向永嘉號(29/12/2017)

圖片版權 AFP Image caption

北京稱方向永嘉號自2017年8月以來未曾停靠中國港口;

台北稱油輪11月曾到台中靠港補給。

 

此前韓方表示,

方向永嘉號是由台灣 Billions Bunker Group 租用,

台灣交通部航港局確認該公司中文名字為比利恩油品集團,

但表示該集團是在馬紹爾群島註冊。

 

台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1月3日以犯罪嫌疑人身份

傳喚商人陳世憲接受偵查庭盤問。

 

檢察官發現陳世憲

「明知所使用之船舶其目的地均系前往公海販賣油品,

卻於出口報單上填載目的地為香港地區等不實字樣,

認其涉犯《刑法》行使業務登載不實文書罪之犯罪嫌疑重大」。

 

高雄地檢署檢察官繼而改以被告人身份,准許陳世憲取保候審。

 

高雄檢察官的聲明並未直接證實陳世憲與比利恩油品集團有關,

但證實其經營盈榮漁業集團,下設高洋漁業公司。

 

《聯合報》發現,高洋漁業曾與比利恩油品集團聯號,

在人力銀行(求職網站)上刊登招聘廣告,

而高洋漁業的登記業務包括海上加油。

 

據英國獨立風險評估企業 InfoSpectrum 所載,

比利恩油品集團登記地址為馬紹爾群島首都馬朱羅,

公司登記目的為持有一艘油輪。

 

至於KOTI號由誰租用,目前仍無任何信息。

 

北京與台北當局都怎麼說?

金正恩(中)觀看導彈試射後鼓掌(5/7/2017)

圖片版權 AFP Image caption

金正恩(中)去年接連舉行導彈試射

引發美國推動聯合國加大對朝制裁。

 

中國外交部連日來都強調會嚴格執行聯合國各項制裁決議,

並「嚴肅處罰」違反制裁命令的中國公民和企業。

 

發言人耿爽星期二(2日)被問及KOTI號情況時,

糾正了記者該船國籍為巴拿馬,

並簡單申明中方立場後,並未進一步評論。

 

另一位發言人華春瑩元旦前被追問方向永嘉號問題時則說:

「針對媒體報道的有關個案,特別是所謂今年10月19日,

一艘中國船隻涉嫌在公海向朝鮮船隻輸送石油,

中方已立即進行了調查。

 

事實上,相關船隻自今年8月以來未再停靠中國港口,

沒有進出中國口岸記錄。相關船隻是否前往過其他國家港口,

中方不掌握。」

 

台灣交通部航港局12月29日發佈的聲明說,

方向永嘉號2017年曾到台灣港口補給兩次,

「該油輪目前尚非屬聯合國安理會所公告

世界各港均應拒絶進港之船舶」。

 

航港局業務組長賴炳榮隔天再向媒體記者補充說,

方向永嘉號最近一次進出台灣的紀錄是在11月6日,

於台中港加油、加水後,11月7日離港,目的地韓國麗水港。

 

按此說法,方向永嘉號從離開台中港,

到抵達申報目的地麗水港並被韓方扣押,前後相距17天。

 

違反制裁的船舶會面對哪些懲罰?

安理會去年9月通過的第2375號制裁決議規定,

聯合國成員國不得以「船對船交貨」方式,向朝鮮供應任何物品。

12月22日通過的2397號決議案再次重申這項禁令,

同時訂明每年只許對朝供應50萬桶已提煉油品和400萬桶原油。

 

第2397號決議案授權聯合國成員國:

  • 在有合理懷疑下,在其港口、司法管轄區和領海內收繳、查驗、凍結(扣押)任何涉嫌運輸決議案所禁止物品的船舶
  • 禁止其國民或受其司法管轄之個人或企業,向有關船舶提供保險或再保險,或檢驗船舶並核准等級
  • 撤銷船舶登記
  • 禁止該等船舶進港
  • 充公並處置相關貨物,包括將其銷毀

朝鮮對進口石油依賴有多大?

平壤某加油站內停放的油罐車(21/7/2017)

圖片版權 AFP Image caption

朝鮮進口石油的官方數據極難獲取。

 

國際社會普遍相信朝鮮依賴外來石油供應。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2017年11月底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強調,

「朝鮮重度依賴中國獲取石油(和食品)也是個重要的弱點」。

 

韓聯社2016年初曾引述韓國能源經濟研究院(KEEI)

高級研究員金景述說,1990年代以來,

俄羅斯停止對朝供應石油,

朝鮮的原油進口已完全依賴中國,中國只須斷油一周,

朝鮮便會陷入嚴重混亂。

 

不過美國《外交家》雜誌指出,

第2397號決議訂定的年度原油進口限額,

與外界估計中國每年對朝輸出原油數字

——364萬桶——基本相若,

因此雖然朝鮮的石油供應本來就不足,

但這次制裁「不太可能讓朝鮮缺油」。

 

日本共同社12月份派員入境朝鮮,正值平壤大雪紛飛,

但記者察覺許多設施在寒冬下仍然沒有供暖。

 

雖然日常商品價格未見顯著波動,

一些當地居民向共同社表示,生活變得艱苦。

 

共同社報道稱,截至2017年秋季為止,

朝鮮汽油價格已比2016年翻一番,但有當地居民稱,

油價最近些微回落,原因不明。

===============================================

===============================================

[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