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中國歷史轉折的西方來客

2017年10月23日

https://cn.nytimes.com/obits/20171023/diana-hutchins-angulo-dead/zh-hant/

NEIL GENZLINGER
三歲的戴安娜·胡奇斯·安古洛在家中的院子裡。她當時住在還被稱為北平的北京。

三歲的戴安娜·胡奇斯·安古洛

在家中的院子裡。

她當時住在還被稱為北平的北京。

 

戴安娜·安古洛,見證中國歷史轉折的西方來客

==================================

身為一名美國外交官海軍軍官的女兒,

戴安娜·哈欽斯·安古洛(Diana Hutchins Angulo)

在海外度過了看上去十分恬靜祥和的童年,

忙著參加各種國宴、馬術課,

探訪充滿異域風情的集市和古蹟。

 

直到母親開始用彈片作為家裡的裝飾品時,

十幾歲的戴安娜才逐漸深切意識到,

她近距離見證了中國的一場大動盪,

由於日後共產主義中國的閉關鎖國,

這將是一個時常被遺忘的時期。

 

成年後的安古洛是紐約上流社會各種場合的常客,

但她生命中的前二十年是在北京和上海度過的,

當時,她和家人在一個正經歷身份認同危機的國度裡

過著富裕的生活。那是兩次世界大戰的間隙,

中國已推翻封建王朝,但尚未落入毛澤東手中。

 安古洛的回憶錄。封面圖為安古洛(右)和朋友伊塔拉·基耶裡尼在上海北面威海衛(後更名為威海)海濱度假勝地。

安古洛的回憶錄。

封面圖為安古洛(右)和朋友伊塔拉·基耶裡尼

在上海北面威海衛(後更名為威海)海濱度假勝地。 安古洛,攝於1999年。

安古洛,攝於1999年。

 

親歷過該時期的西方人士漸次凋零,

於6月9日在賓夕法尼亞州布林莫爾去世、享年98歲的安古洛,

便是其中之一。

那時候,中國對很多人來說仍是相當模糊的概念。

「我還記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得向朋友和熟人解釋,

上海既不位於朝鮮半島,也不是新加波南部的一個熱帶島,」

她在2008年出版的一本不起眼的回憶錄

《北京的太陽與上海的月亮——來自一個逝去時代的影像》

(Peking Sun, Shanghai Moon: Images From a Past Era) 中寫道。

 

這本書配的插圖是她父親、 海軍上校

小查爾斯·托馬斯·哈欽斯(Charles Thomas Hutchins Jr.)

拍的照片。

 

安古洛於1918年11月22日出生後不久,

她父親便作為一名海軍武官被派駐到當時還叫作北平北京

 

她的母親艾琳·瑪麗·沃倫·安格林(Eileen Mary Warren Anglin)

是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長蒂莫西·安格林(Timothy Anglin)的女兒。

 

一家人在1919年抵達北京時,

中國仍處於從封建王朝共和國轉型的過程。

儘管城外的局勢遠遠談不上穩定,但正如安古洛所說,

她過的是「養尊處優」的生活:一個腎形泳池,

一位女家庭教師,以及一場又一場的兒童派對,

派對上有「玩雜耍的,吞火的,有木偶劇,偶爾還有俄羅斯跳舞熊」。

 

而在北京城外,軍閥正爭權奪利,日本人正磨刀霍霍

 

九年後,一次人員調動把一家人帶往夏威夷,

但兩年後他們重返中國,這一次是到上海,

她的父親是駐紮在那裡的一艘軍艦的指揮官。

 

「比起北平,上海的生活更為瘋狂,」她寫道,

因為那裡匯聚著來自各個國家的人士。

但在安古洛忙於參加舞會、騎馬、去高檔餐館之際,

局勢日漸惡化。

 

日本和中國瀕臨開戰,到1937年,

炸彈開始落在黃浦江附近的國際公共租界不遠處,

令人惶恐不安——安古洛和家人就住在租界裡。

 

「當轟炸、炮擊和戰鬥在黃浦江兩岸上演,

置身其中的我們成了報導這一切的無證記者,」安古洛寫道,

「我們的露台常常落滿超現實形狀的彈片。

我母親曾用形狀較為奇特的彈片來裝點那些裝飾風煙灰缸。」

 

安古洛的父親於1938年12月因病去世,

但母親不顧日益增加的危險,留在了上海。

 

二戰開始後,日本人佔領上海,將她關進了一個臨時集中營。

 

她於1944年被遣返。

 

安古洛則在此前過上了另一種生活。

 

上海灘的派對並未因轟炸而中斷,

她在一場派對上遇到了美國中尉

詹姆斯·羅克韋爾(James Rockwell)。

兩人結了婚;1940年,羅克韋爾被調回美國,她也一同前往。

 

洛克威爾於1965年去世;

她在1970年改嫁給紐約一家跨國律所的律師

曼努埃爾·安古洛(Manuel Angulo)。

 

他已於1996年去世;安古洛夫人身後留有一個女兒

——阿利克斯·羅克韋爾·雅各布斯(Alix Rockwell Jacobs),

兩名孫輩,以及兩名重孫輩。

 

戰後她到過很多地方

(其中包括在2005年以87歲高齡重返中國, 重訪當年的住所),

但她生命中的前20年,

尤其是在上海度過的時光,總是在她的腦海中清晰地再現。

 

「戰前的最後幾年有種強烈的不真實感,」她寫道。

 

「我們眼看著外國人在上海、

中國乃至遠東高高在上的地位一點點消失。」

============================================

============================================

1919年中國近代歷史,共產黨中國之前的中國  ] 

1919年抵達北京時,

中國仍處於從封建王朝共和國轉型的過程。

 北京城外,軍閥正爭權奪利,日本人正磨刀霍霍

「戰前的最後幾年有種強烈的不真實感,」她寫道。

 

生命中的前20年, 尤其是在上海度過的時光,

總是在她的腦海中清晰地再現。

 

戰前的最後幾年有種強烈的不真實感,」她寫道。

 

「我們眼看著外國人在上海、

中國乃至遠東高高在上的地位一點點消失。」

 

 [ 相關 ]    見證中國歷史轉折的西方來客 [ 紐約時報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