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傳記獲加拿大文學獎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03/100304_jaytaylor_cksbook.shtml

威克 BBC中文網記者

蔣介石傳記

《委員長: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是2009年出版的著作。

美國前外交官陶涵(Jay Taylor)所著的《委員長:蔣介石和現代中國的奮鬥》,獲得加拿大2010年Lionel Gelber 文學獎。

1990年設立的此一獎項是頒給報道、紀實文學作品。第一位獲得Gelber 文學獎的作品是漢學家史景遷的《追尋現代中國》。

陶涵本人曾經擔任美國駐華外交官,也曾經擔任美國國務院情報處副處長,現在是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的研究員。

 

功過評說


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的時候,陶涵說他寫這本書主要就是重新來評價被西方世界視為腐敗、中國大陸視為戰犯、剝削者、台灣視為獨裁者的蔣介石。

陶涵表示,其實蔣介石的「功績」包括統一中國、領導抗戰、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回租界、以及讓中國躋身世界強國。

他說,連中國共產黨的文件也顯示中共在抗戰期間,除了「百團大戰」之外,並沒有真正地投入對日抗戰。

而蔣介石當年沒有在「九一八事變」就宣佈對日抗戰,陶涵則認為當年國民政府的武裝力量與日本的軍事實力相比,猶如2003年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面對美國一般,無法抗衡。

陶涵覺得,蔣介石領導抗戰,所以受到了西方世界的尊重。

而且蔣介石在抗戰之前說,日本將會威脅亞洲的安全和後來的「共產主義威脅世界」論點,讓陶涵在書中評價蔣介石能「洞燭先機」。

「敗於讒言」

陶涵(Jay Taylor)

陶涵:如果沒有蘇聯的協助,可能中共就拿不下中國大陸。

至於為何西方世界後來卻在國共內戰的時候,拋棄了蔣介石呢?

對這個問題,陶涵回答說,主要是二戰期間,蔣介石和美國派駐的軍事顧問、盟軍中國戰區指揮官史迪威交惡,而史迪威則是相信了周恩來告訴他的一切。

所以後來西方國家看蔣介石,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到了史迪威看法的影響。

蔣介石撤退到台灣之後的執政,陶涵也說,起碼蔣介石為台灣奠定了後來經濟發展的基礎。

經濟發展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有限地開放了政治上的限制,為台灣日後的民主化培養了一定的條件。

不過,陶涵也不否認,這一切或許都不是蔣介石有心的計劃,但是從結果來看,台灣的今天和蔣介石都是息息相關的。

他說,雖然這可能是出於中國的政治需要,近年來中國也開始「扶正」蔣介石的形像、重新給蔣介石歷史定位。

不同史觀

對海峽兩岸的華人而言,可能陶涵寫蔣介石略為淺顯了點,而且寫蔣介石傳記又很難不論其功過。

兩岸的歷史學者可能也很難同意《委員長:蔣介石和現代中國的奮鬥》書中隱約透出的「蔣介石有先見之明」的意涵。

寫有關蔣介石的著作似乎注定難以討好華人,但是其中的原因並不見得與陶涵本人有關。

在中國大陸詮釋蔣介石必須按照官方的軸線;而台灣則因藍綠分野,兩派對蔣介石的評價更是天差地別。

或許就像一個台灣網上書評所說的「陶涵以一個外國人的眼光,反而能夠跳脫政治立場的束縛,以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蔣介石」。

如今海峽兩岸年輕的一代,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去世近35年的蔣介石。

陶涵認為無論如何評價蔣介石,都不能忽視他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扮演的角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