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學者公布歷史共同研究報告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01/100131_japan_china_history.shtml

北岡伸一(左)與步平(右)

中日兩國學者在2006年啟動歷史共同研究

中日兩國學者周日(31日)公布了一份歷史共同研究報告,雙方對南京大屠殺等近代史領域仍存很大分歧。

2005年4月中國舉行反對日本入常的簽名活動,隨後在中國各地爆發大規模的反日遊行。日本政府遂呼籲進行歷史共同研究。

為解決歷史認識問題,中日兩國各派出10名學者在2006年成立「歷史共同研究委員會」,正式啟動這項共同研究。

日方首席委員為東京大學教授北岡伸一,中方首席委員則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步平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此次發表的研究報告共550頁,包括「古代·中近世史」和「近現代史」部分,刊登了日中雙方關於各時代的研究論文。

在有關1937年至1945年間的中日戰爭的描述方面,中方將其定義為「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全面侵略戰爭」,並最終總結稱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中方評論日本戰前的擴張政策認為,日本自古代以來從未放棄過奪取朝鮮半島的目標。
日方雖然明確表示「在日中戰爭中,中國的許多非戰鬥人員被迫作出了許多犧牲」,但就對外擴張政策則認為「在1885年日本產生內閣制度前後,軍備擴張活動也是穩健的」,與中方的觀點存在明顯分歧。

此外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問題,中國認為「超過30萬」,日方則認為「最多20萬」,雙方意見不一。

在現代歷史部分,中國學者的論文大都批評日本的戰爭行為並強調中國人民所蒙受的苦難。

日本學者的論文則側重解釋日本是如何走向戰爭的以及戰爭的背景。

儘管中方的論文提及了日軍從事細菌戰的「731部隊」,但在日方的論文中則沒有相關的論述。

不過,日中歷史共同研究的最終報告未公開戰後部分。

兩國在如何處理各自的戰後歷史仍面臨一些挑戰。

這包括在中國學者看來非常敏感的1989年天安門民主示威運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