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文件的弦外之音

2016年04月07日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60407/37150042/%E7%84%A6%E9%BB%9E%E8%A9%95%E8%AB%96%EF%BC%9A%E5%B7%B4%E6%8B%BF%E9%A6%AC%E6%96%87%E4%BB%B6%E7%9A%84%E5%BC%A6%E5%A4%96%E4%B9%8B%E9%9F%B3%EF%BC%88%E6%B2%88%E6%A6%AE%E6%AC%BD%EF%BC%89

加拿大約克大學教授

(沈榮欽)

 

焦點評論:

巴拿馬文件的弦外之音

==================

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揭露的巴拿馬文件引發國際喧騰,

除了得以一窺政商名流的逃稅洗錢惡行與各國的貪污腐敗外,

巴拿馬文件還透露了什麼弦外之音?

 

在90年代末期

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

開始敦促避稅天堂國家簽訂雙邊稅務條約,

交換稅務資料以降低逃漏稅與洗錢,

不過並未得到避稅天堂的回應。

 

但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

使得逃稅與洗錢成為國際政治的主要議題,

於是在OECD 09年高峰會的威脅利誘下,

避稅天堂在該年便簽訂了

超過300個租稅條約以增加國際稅務的透明度。

後續研究發現,

這些條約的確使得少數資本回流母國,

但是多數資本轉向那些拒絕簽署的避稅天堂,

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巴拿馬

 

因此本次事件令人懷疑背後有政府的影子,

意圖迫使巴拿馬政府屈服,特別是ICIJ總部位於美國,

但是美國政府卻異常安靜,

美國的主要媒體更在這次聯合調查中集體缺席

 

揭露名單避開美國

文件中美國中間人總數居第4名,

但是揭露名單中完全避開美國菁英,

特別是總統參選人與大企業,

儘管有美國法學者與律師事務所解釋

這乃是「因為美國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避稅天堂」,

但事實上過去的實證資料顯示,

免州稅的內華達州對企業註冊的影響微乎其微,

公司法院的素質與企業購併的難易程度對企業註冊的影響力更大,

如果連蘋果公司都因「雙愛爾蘭模式」避稅引發國會調查,

這次美國的主要菁英與大企業得以全身而退不免引人遐想。

各國稽徵稅務的困境在於每一個國家都面臨養鵝與拔鵝毛的競爭,

不僅各國政府必須避免彼此競爭降低稅率而過度討好大企業投資,

即使避稅天堂之間也要爭取大客戶註冊以增加稅收,

因此需要各國政府的集體協調,

加上皮凱提喚起社會大眾對財富分配不均的警覺,

因此OECD近來已經揚棄雙邊稅務條約,

而採取多邊聯合公約的方式集體圍堵逃漏稅與洗錢。

 

如果巴拿馬等國因為本次事件而屈服,

可能使得各國政府未來有機會採取比較強烈的措施促進分配正義,

例如冰島的海盜黨已經獲得36%的民意支持而躍躍欲試。

 

反映國際媒體趨勢

ICIJ 揭露本案也反映出幾個國際媒體的趨勢:

隨著網路新媒體的誕生與傳統媒體面臨的成本壓力,

國際媒體之間的合作聯盟

成為媒體保持彈性與降低成本的新組織形式;

在台灣脆弱的國際關係下,

台灣《天下雜誌》參與本次調查也彰顯民間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雖然台灣的資料仍待進一步分析。

 

正如反全球化也弔詭地成為全球化運動的一環,

如同國際企業利用各國稅法差異逃避稅,

ICIJ同樣運用各地法律對新聞自由保障的差異以爆料,

例如《衛報》就曾利用美國有歐洲所無的

保障言論自由的《憲法》第一修正案而選擇在美國爆料。

這種各國法律與制度差異給予不同組織套利的機會,

正成為新的全球化議題,

例如歐盟曾經討論是否要採用類似美國的公司法,

允許企業在各國自由註冊,而遭受如丹麥等國的強烈反對,

擔心丹麥企業都因高稅率而跑光,

降低的稅收進而威脅丹麥的社會福利制度,

促成各國競相朝向低稅負、低福利的美式資本主義移動,

而喪失本國的文化與制度,

因此這次巴拿馬文件中國際合作的爆料方式也帶來了全球治理的新議題。

=====================================

在台灣脆弱的國際關係下,

台灣《天下雜誌》參與本次調查

也彰顯民間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雖然台灣的資料仍待進一步分析。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