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德學生致信總書記:帶先進技術回國

2014年01月21日

 

中國留德學生致信總書記:
帶先進技術回國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40121/c21germany/zh-hant/

 

狄雨霏

 

中國官方新聞媒體報道稱,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在德中國留學生之間的通信

促使中國留學生熱切承諾報效祖國,

並把「先進技術」帶回中國。

 

此番書信往來體現出

中共和政府力圖控制海外的中國學生、研究人員和商人

 

包括新華社、《光明日報》和《環球時報》在內的

官方媒體機構報道稱,

通信始於10月21日,

當時習近平在北京歐美同學會的一次聚會上發表講話,

呼籲海外華人幫助祖國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光明日報》的一篇報道稱,

受到鼓舞的一群在德留學生寫信給習近平,

表達了他們的個人抱負、

希望中國成為強國的夢想、

對民族復興的支持以及為此而奮鬥的決心。

 

該報道稱,

這封信在那些留學生聽到習近平講話的當天「深夜」

就被送到了柏林的中國大使館。

 

又過了三個月左右,習近平給那些學生回了一封信。

 

新華社報道稱:

習近平1月16日給全體在德留學人員回信,

表示希望他們能把信中寫到的

堅持愛國、堅持理想、堅持學習、堅持創新、

報效祖國和人民這些信念付諸行動。

在馬年春節將至之際,

習近平還向那些留學生及家人表示了誠摯的問候。

1月16日是上周四。

僅僅三天之後的周日,

學生們在柏林的中國大使館同中國駐德大使史明德舉行了一次會議。

 

在那次座談會上,留學生張笑宇進行了發言。

 

據報道,

張笑宇正是在德留學人員致習近平

(他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總書記)

那封信的執筆人。

他說:

看到總書記的回信,倍感鼓舞,

更深刻體會到總書記和祖國人民的期望。

我的父母也非常激動。

我們在德學子向總書記保證,堅持愛國,堅持理想,

堅持學習,堅持創新,

始終不渝地把為了祖國人民的幸福

作為今後學習和奮鬥的第一目標。

至少一名西方情報官員認為,

此次通信是一種標準做法,

目的是確保

科學技術能夠從西方的教育機構和公司穩步流回中國。

 

去年出版的書籍《中國的工業間諜活動》

(Chinese Industrial Espionage)

便是以這種情形為主題。

 

該書宣稱,長期以來,

中國一直在運營一個非常龐大、

不受法律管轄的」情報網絡,

通過海外的中國人將前沿研究成果送回中國。

 

前述官員通過電子郵件進行了回應,

因為操作方面的問題,

該官員要求匿名:

 

習近平與在德留學人員的官方通訊並不新奇。

 

數十年來,歷任中國領導人

一直在與美國、歐洲和亞洲的中國科技支持組織進行此類交流,

具體時間通常是在中國農曆新年或其他中國假期。

 

從廣義上說,

「學生」和「學習」可以指所有在海外從事科技工作的人

 

海外中國科技「交流」團體

——全世界有數百個

——能為其成員提供接觸中國的門徑,由此得到了繁榮發展。

 

這取決於他們對中國計劃的響應能力。

 

所有人都能獲利,

唯一的輸家是因這些不受法律管轄的途徑而失去技術的東道國。

 

這些海外組織及其負責人

從事中國外交和科技拓展機構安排的交流活動,

並且得到了公眾認可,

由此獲得了合法地位。

 

各地領事館會要求領事轄區內的組織提供一封支持信,

中國國家主席「或中國的其他高層政治人物」

則為他們的愛國精神深受感動,

這樣一來,

他們又為另一年的例行交易做好了準備。

 

記者在北京致電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

一名艾姓工作人員拒絕對此置評,

稱前述信件往來與協會沒有任何關係。

 

協會的網站稱,

它是由商務部管理的一個專業協會,

也是中國處理歐洲商業和貿易的「唯一非官方機構」。

 

這名艾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應該向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詢問此事。

 

記者致電隸屬於外交部的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接電話的人也拒絕置評,

隨後又讓記者打電話到該協會的歐洲部門,

那裡的電話無人接聽。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紐約時報》駐京記者。

——————————————————————————————–

[ 中國的工業間諜活動(Chinese Industrial Espionage) ]

 

中共和政府力圖控制海外的中國學生、研究人員和商人

 

促使中國留學生熱切報效祖國,把「先進技術」帶回中國。

 

確保科學技術西方教育機構公司流回中國。

 

長期以來,

中國一直在運營一個非常龐大、

不受法律管轄的」情報網絡,

通過海外中國人將前沿研究成果送回中國。

 

「學生」和「學習」可以指所有在海外從事科技工作的人

 

海外中國科技「交流」團體

——全世界有數百個

——能為其成員提供接觸中國的門徑,由此得到了繁榮發展。

 

這取決於他們對中國計劃的響應能力。

 

所有人都能獲利,

唯一的輸家是因這些不受法律管轄的途徑而失去技術的東道國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